老街回响
仙居县步路村,有条历经沧桑、古色古香木门、斑驳青石板路老街,承载着岁月痕迹,古建筑群错落有致,仿佛历史的书页,记录着过往的变迁。一位白发苍苍古稀老人,在城区退休后回归故乡, 漫步老街,心潮澎湃,每一步都唤醒童年记忆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过去的自己重逢,脑海中浮现出六十多年前的记忆。
上街边的大塘,犹如一明镜子,静静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倒映着天空的色彩,亦倒映着塘边的三层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塘水显得外绿,如同一块攘嵌在大地上的翡翠。老街的风吹散了岁月的尘埃,却吹不走童年心中的记忆,乡愁伴随着岁月的辗转,犹如藤蔓蜿蜒缠绕。
1960年,童年父亲去世,如同秋日落叶,平静生活中带着无尽的离愁,犹如天塌地陷的打击,内心被钝刀割扯般的疼痛,肝肠寸断。童年和母亲面对饥荒的挑战,母亲是童年唯一的依靠伙伴。有一天,母亲说:“要去步路公社有点事,让童年在家里等着”,童年拽着母亲的衣角,生怕母亲丢下自己不管,犹如藤蔓缠绕树干。
从响岩村走出,童年像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沿蜿蜒泥宁的羊肠小道,路旁的松树挺拔苍劲,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走出茂盛的松树林。路过小坑水磨一侧,一条田野小路弯弯曲曲。路边的水坑,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水坑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水坑生长着水生植物,坑中的积水,形成明镜般的倒影,与周围田野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脚下是温暖的泥土。
童年和母徒步石拱桥时,脚步声与桥下流水声交织,桥头附近路边,有间简陋的泥墙房(灰庐)。母亲说:“前面的村庄就是步路”。童年在老街上紧跟着母亲,好奇左顾右盼,两侧矗立斑驳泥墙,墙壁剥落处露出时光的侵蚀纹蚀,石板商铺柜台空旷冷清,仿佛进入一场盛宴后的散场。走到上街,一片如明镜般的水塘,在阳光下水面泛着淡淡的碧光,仿佛有无数的精灵在跃动。塘边一幢三层楼房而立,方正敦实,墙面青砖密砌,缝线如刻,风雨刷洗出深浅斑驳。砖隙间的苔痕显出水墨般的湿润层次。老街另一侧是烧饼摊、供销社。
在三层楼门口,母亲说:“我去楼上公社办公室,领取“生存救济”,你站在门口水井边等我下来,别乱走动”,童年眼角泛起疲倦微笑,轻轻点点头。母亲上楼后,童年怕被母亲发现,蹑手蹑脚跟上楼梯。母亲用指尖轻触门扉,轻敲办公室的门,动作犹如春风拂面,力度恰到好处,门缓缓推开,室内一个工作人员说:“进来吧”,母亲身着补丁衣物,走进办公室,说明来意后,低着头按手印。
童年呆在门槛外观望,室内窗明几净,环境整洁,办公室桌子上,摆着一个算盘,侧边叠着一堆资料,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画像。微风悄然从窗口吹进来,垂挂在两旁的窗纱,像是窗户的两缕柔发,轻轻地拂动着。母亲在公社办公室,登记按指印办完流程,眼眶里闪烁着泪水,哽咽致谢后,缓缓转身的瞬间,积聚着泪水走出门槛,伸出粗糙温暖的手牵着童年,稳健的步伐,带着童年一步步迈下木楼梯,大手牵着小手,犹如港湾护住小船。从楼梯到门口咫尺之遥,童年看见老街边圆形烧饼炉,年过半百男摊主,穿着纯棉有补丁的蓝色衣服,手持铁钳从烤桶里把烧饼,一只一只夹出来,放在炉子板面上,烧饼摊散发的焦香扑鼻气味,直接刺激食欲。童年突发饥饿感,引发强烈食欲。童年咽了咽口水说:“娘我想吃烧饼”,母亲说:“烧饼要2分一只,吃不起奢侈食品,我们先回家吧”。
走到步路下街,童年看到操场上一群小孩,在拍皮球、掷纸飞机、尽情奔跑嬉戏,充满好奇,母亲说:“这里是步路小学”。若干年后,响岩村祠堂一侧厢房,用两根木头丫杈,搭起一块粗糙遍布裂缝的黑板,成了响岩村小学唯一的教室,祠堂五间面,堆放农具、水车及杂物。
放牛砍柴的童年,穿着破旧布鞋、裤腿高卷、衣服补丁摞补丁,头发蓬乱,迈过高高的祠堂木门槛,开始接受小学教育。老师布置作业,童年笨拙地握起铅笔学写字,看到同学铅笔芯写完了,拿出折叠刀,将铅笔放入刀口,按压削去外层木质,又可以写字了。而自己的笔芯逐渐缩短,因笔芯磨损严重,写成的字犹如月光穿云的朦胧效果。放学回到家里,向母亲要钱买铅笔刀。
童年为买到心仪的铅笔刀,独自携带母亲给的一角钱,匆匆忙忙地赶路,就像是在浓雾中摸索前行,抵达步路上街大塘边供销社。随着日落,室内宁静,光线黯淡,站着一个年轻女服务员,穿着白色衬衫、深色裤子,童年把钱放在柜台上说我买小刀,服务员从库柜上取出小刀,童年接过小刀,急急忙忙转身离开。
回到家里,用崭新的铅笔刀,把写秃了珍贵的铅笔,削得尖尖之后用竹管套上。夜幕降临,把新买的铅笔刀放在枕边,握着铅笔刀反复抚摸,兴奋得无法入睡,思绪万千,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祠堂教室里,擦黑板留下的情景,仿佛听到粉笔与黑板摩擦细碎声响。
第二天,童年把铅笔刀带到学校,小心翼翼地放在衣裳袋里,下课后和同学说:“我昨天下午放学之后,去步路供销社,花1角线买来了一把小刀”,同学说买来的铅笔刀7分钱,另外一个同学也说7分。童年充满自卑与忐忑不安。下午学校放学之后,急急忙忙去步路供销社,向售货员说:“我昨天下午来买小刀,给你1角钞票,我同学讲7分一把”,售货员说“你拿到小刀转身就跑,我找你3分钱放在柜台上了,今天上午不是我上班”,童年黯然神伤,灰头土脸,悻悻而回。
童年离乡背井期年后,公社迁移上街尽头新址办公,离原大塘边办公楼,相距一百米左右,公社办公楼门口一侧,巍然耸立人字形大会堂,设有舞台,用于会议、电影放映和文艺表演等活动。
岁月匆匆,稚嫩童年移居他乡,从孩童蜕变自信少年。秋季余晖将天际染成橘红。一天,少年吃完晚饭,去村祠堂听故事,路上遇到一位同龄人说:“听说今晚步路大会堂有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演出”,少年眼中闪烁着样板戏的好奇与兴趣,怀揣着看演出的向往与挑战自我的决心,俩人一拍即合,步履铿锵。
从黄湖村出发,途经西门村开始爬山皮,走到上余岭头路廊,夜幕已经降临,天空显得黑暗,仿佛一片无形的阴霾笼罩着,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赶到步路大会堂,只见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靠近舞台前边几排长凳,坐无虚席,后方及两侧人头攒动,拥挤站着,空气中混杂着烟味。
舞台上男演员唱到“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时”,挺胸抬头,目光炯炯,台下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人群拥挤,台上演出精彩,少年与伙伴,瞬间在熙熙攘攘人潮中走散,焦急得如孤单的灵魂在拥挤的人海中游荡,额头上冒出细小汗珠,双眼闪烁着紧张的光芒,思绪如麻雀般乱飞。数分钟后,伙伴在少年身后,用手轻拍一下,说自己刚在去洗手间了,少年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获得安全感。看完样板戏回到村里,万籁俱寂,唯有远处的犬吠和近处的树叶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比的宁静。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半生风雨兼程,四十年后。童年知天命之年,作为县慈善创始会员,陪同相关领导,踏进步路乡办公楼,被古朴氛围所吸引,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诉说着历史故事沉淀。
步路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老街部分危房拆迁,已经落下帷幕。老街曾经的岁月和情感,深深地烙印在年逾古稀老人的心灵深处。
注:中国作家网首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版所有。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