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43、寻金骂妾掀宅斗,会亲显势压豪门

作者:麓山一闲人 阅读:4 次更新:2025-09-23 举报

第四十三回原题为“为失金西门庆骂金莲,因结亲吴月娘会乔五太”8480字。主要内容:1)开篇写西门府大宴前准备,有金子进帐;2)丢金子风波;3)乔五太作客西门府;4)最后以下人行酒令收笔。词话本题虽然粗俗,但准确,即因丢金子西门庆与潘金莲发生激烈争执,借会亲乔五太力压西门府。绣像本题为“争宠爱金莲惹气,卖富贵吴月攀亲,”文字雅,但不贴切。

一、主题故事

上篇写丢金子产生内斗。

李智、黄四还来银子,并以四锭金镯儿抵一百五十两银子为息。西门庆手中拿着黄烘烘四锭金镯儿,喜滋滋径往李瓶儿房里来,被潘金莲瞧见,问:“你手里托的是什么东西儿?过来我瞧瞧。”那西门庆道:“等我回来与你瞧。”托着一直往李瓶儿那边去了。金莲见叫不回他来,心中就有几分羞讪。西门庆正把金子给官哥儿玩耍,玳安说云里守送马来,就往外边看马去了。

“李瓶儿见众人来到,只顾与众人见礼让坐,也就忘记了孩子拿着这金子,弄来弄去,少了一锭”。寻了这一日没有,奶子推老冯,急的那老冯赌身罚咒,只是哭。

潘金莲听见不见了孩子耍的一锭金镯子,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就先走与月娘面前嚼舌。西门庆把剩的那三锭金子,交与月娘收了。并吩咐月娘“审问审问”各房丫头,否则他则“教狼觔抽起来!”

月娘说不该拿金子与孩子,“沉甸甸冰着他,一时砸了他手脚怎了”!潘金莲则嘲笑“只恨拿不到他屋哩!恰似红眼军抢将来的,不教一个人儿知道。”几句说的西门庆急了,走向前把金莲按在月娘炕上,提起拳来就骂潘金莲“歪剌骨儿,单管嘴尖舌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两人闹了一番,被吴月娘按住。

下篇写乔五太碾压西门庆。

上回官哥儿与长姐结亲,西门庆嫌乔大户是“白身”,此回则是乔家五太特意到来。

“只闻喝道之声渐近,前厅鼓乐响动。平安儿先进来报道:‘乔太太轿子到了!’须臾,黑压压一群人,跟着五顶大轿落在门首。惟乔五太太轿子在头里,轿上是垂珠银顶、天青重沿、绡金走水轿衣,使藤棍喝路。后面家人媳妇坐小轿跟随,四名校尉抬衣箱、火炉,两个青衣家人骑着小马,后面随从。”

吴月娘等都出二门迎接,再三请太太受礼,太太不肯,让了半日,受了半礼。”乔五太太坐了首座,其余客东主西,两分头坐了,然后是春梅几个唱起来。良久,乔五太太对月娘说:“请西门大人出来拜见,叙叙亲情之礼。”月娘道:“拙夫今日衙门中去了,还未来家哩!”乔五太太道:“大人居于何官?”月娘道:“乃一介乡民,蒙朝廷恩例,实授千户之职,见掌刑名。寒家与亲家那边结亲,实是有玷。”乔五太太道:“娘子说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嵘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侄妇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今日我来会会,到明日好厮见。”月娘道:“只是有玷老太太名目。”乔五太太道:“娘子是甚说话,想朝廷不与庶民做亲哩!老身说起来话长,如今当今东宫贵妃娘娘,系老身亲侄女儿-----。”

简评:此回以为双主线,编织出西门府内宅纷争与市井阶层的权势博弈。

李智、黄四偿还来金镯,却在官哥儿手中离奇失踪,瞬间化作刺向西门府的利刃。从李瓶儿房内众人慌乱寻金,到奶子与老冯相互推诿、赌咒发誓,再到潘金莲借题发挥向月娘嚼舌,金镯丢失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潘金莲与西门庆因金子的口舌之争,暴露了内宅争宠的暗流涌动。金镯的去向成谜,作者刻意留白,以悬念勾住读者心弦,同时巧妙埋下伏笔,为后续情节发展蓄势。

乔五太的登场犹如平地惊雷,喝道之声、鼓乐齐鸣、黑压压的随从队伍,以及华贵非凡的轿辇,尽显威严之势。吴月娘率众迎接的恭敬姿态,与乔五太太受礼时的矜持,形成鲜明对比。乔五太一句大人居于何官?看似闲话家常的言语,实则暗藏锋芒,直射西门庆的虚荣假面,后续提及皇亲身份,更是绵里藏针,以朝廷不与庶民做亲的话语,无声却有力地打压了西门庆的傲气。张竹坡所言见西门以市井小人,一朝得志,便与大户联姻,犹心不足,精准点明故事内核。乔五太的出现,不仅是一场市井阶层的权力对决,更像是对西门庆暴发户心态的辛辣嘲讽,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阶层的等级森严与势利本质。

二、精彩分享

1、简笔画像

只见众堂客簇拥着乔五太太进来,生的五短身材,约七旬多年纪,戴着迭翠寳珠冠,身穿大红宫绣袍儿。近而视之,鬓发皆白。”

白描手法勾勒七旬贵妇形象,简笔中见身份反差,华贵衣冠与衰老体态并置,于留白处显古典文学写神之妙。

2、只言片语

1)闲人曰:金子丢得突兀,在场者避之不及,不在场者唯金莲嚼舌,非金子也,乃李瓶儿母子,西门庆护“瓶”心切,故有大怒。乔五太突兀登堂,吴月娘盛装迎接。来作甚?特来会西门庆,一句“当今贵妃娘娘系老身亲侄女”,言下之意,你这千户官,也不必“峥嵘”。

2)文龙批:“此回金莲惹气,听其言辩,骄中带谄,谄中寓骄。暗写而人不觉。月娘攀亲,观其主动,先骄后谄,是谄仍骄,明写而众共见。”

3语言解读----潘金莲的语言

1金莲道:“你还没见,他头里従外边拿进来,那等用袄子袖儿托着,恰似八蛮进寳的一般!”

八蛮是古代我国疆域以南的八个国家,即“天竺、咳首、焦侥、穿胸、踵、儋耳、狗帜、旁眷”,八蛮进宝自唐朝起广为流行,直到明、清而不衰。潘金莲此语既讽刺西门庆对财物的过度郑重,更暗讽他在女色与财富面前的“小家子气”。

2)潘金莲告诉月娘丢了金子:“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

为容器,鳖在瓮难以逃脱,该歇后语意为东西即便丢失,也跑不出自家人范围,暗指丢金之事与李瓶儿房内人相关。

3)潘金莲道:“不该拿与孩子耍?只恨拿不到他屋哩!恰似红眼军抢将来的,不叫一个人儿知道。

 “红眼军”即“贪婪且排他”,此处特指西门庆将金镯视作“专属李瓶儿的好物”,急切地避开众人(尤其是潘金莲)送过去,如同“红眼军抢物后独吞”,潘金莲讽刺西门庆“偏心”。

4)吴月娘说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关系:“铜盆撞了铁刷帚。常言:恶人自有恶人磨,见了恶人没奈何!

“铜盆”喻潘金莲,“铁刷帚”喻西门庆,一个“嘴利不饶人”,一个“暴躁不容辩”,均“强硬不让步”,故用“铜盆撞铁刷帚”形容其针锋相对的状态。后文月娘以旁观者视角调侃:潘金莲平日善挑事,遇上西门庆的暴脾气也无从招架,西门庆虽暴躁,也被潘金莲的嘴舌惹得肝火攻心,二者相互“磨耗”。

 4、片段细品-----下人行酒令

八个下人行酒令。傅伙计先说:“堪笑元宵草物”。赉四道:“人生欢乐有数”。经济与道:“趁此月色灯光”。来宝道:“咱且休要辜负”。来兴道:“才约娇儿不在”。书童道:“又学大娘吩咐”。玳安道:“虽然剩酒残灯”。平安道:“也是春风一度”。

这个酒令,一二句对仗较为工整,且有一定的意境,三四句触情生情,五六句结合西门府的家事模仿女主人口吻,七八句借残羹冷炙抒怀。在酒令过程中,众人依次接续,需要快速反应并衔接上句的意境和节奏,这考验了下人的思维敏捷性,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构思出符合情境和酒令规则的句子,说明这些下人具有一定的机敏才智,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张竹坡说:“篇末又将敬济等各人心事结果,于酒令中一描,不知是忙中闲笔,又是闲中忙笔也。妙甚!”

三、一家之言:

1金去人来皆幻景,醉乡犹是旧乾坤

回前诗: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従春又到秋。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暂入醉乡游。

唐人薛逢的《悼古》看似游离本回的内容,实则如一面透镜,照见了丢金子”与乔五太来府背后的世事虚浮。

首联贵贱同归土一丘暗合丢金子的隐喻:金子曾是西门府财富的象征,是世俗眼中尊贵的标尺,却在转瞬间遗失,正如诗中所言,财物与地位皆是握不住的沙,即便曾被视作重器,终会在无常中消散。

颔联石家金谷水空流更与情节形成互文:乔五太驾临西门府时的前呼后拥,恰似当年石崇金谷园的宴饮喧嚣,可宴席终有散时,宾客的荣宠亦如汉武帝玉堂的光影,转瞬即逝,石崇因金谷园的奢华闻名,却终成刀下魂。

颈联“光阴自旦还将暮”,世事时序循环,暗衬西门府的日常:白日里为寻金而焦灼,傍晚因贵客到访而忙碌,正如旦暮交替,乔五太的到来如春日繁华,丢金的烦忧似秋日萧瑟,而这一切终将随时间流转,归入草木枯荣的常态。

尾联且将暂入醉乡游则藏着对情节的暗讽:西门庆为失金烦忧、为接驾劳心,正应了闲事与时俱不了;可这些汲汲营营,终将如诗中所言,在时光里褪色。所谓醉乡,既是诗人的超脱,亦是对西门府沉迷于瞬时荣宠的警醒:金银与权贵皆是醉乡中的幻影,醒后唯有天地依旧。

2词话本与绣像本对唱曲处理对比及修改策略

在《金瓶梅》版本对比研究中,词话本与绣像本的文本差异是一大焦点。此回韩玉钏儿、董娇儿、吴银儿、李桂姐演唱繁花满目开套曲,两版本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各有利弊。

词话本详尽记录四人演唱,完整呈现金索挂梧桐、骂玉郎等九支曲牌,共 618 字唱词。从文学角度看,套曲内容细腻展现了明代市井宴饮中的曲艺风貌,为研究当时音乐、民俗提供了珍贵素材,但在小说叙事层面,冗长的唱曲与主线情节关联性较弱,易使叙事节奏拖沓,分散读者对核心情节的注意力。

绣像本将整段唱曲全部删除,有效精简了文本,使叙事更为紧凑流畅,聚焦故事核心。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也存在不足,四人轮唱却无一句曲词呈现,不仅让情节显得突兀,破坏了场景的完整性与真实感,也丢失了词话本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

相较之下,更为合理的处理方式应是在绣像本基础上适当改良,保留一曲唱词作为代表,其余以余音婉转,众人尽欢等精炼语句省略带过。如此既能维持叙事节奏,又能留存宴饮唱曲的场景氛围,避免情节的断裂感。

i.             


上一篇: 被选择的命运

下一篇: 语言朴实诗联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