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妒火燃寿宴,善念映微光
第五十八回原题为“怀妒忌金莲打秋菊,乞腊肉磨镜叟诉冤”,13010字。主要情节:1)西门庆大过生日;2)甘伙计、温秀才就位,任医官看病;3)潘金莲打狗伤人;4)李瓶儿付印经钱;5)孟玉楼、潘金莲济贫磨镜叟。西门庆过“生日”篇幅占了大半,“打秋菊”和济贫“磨镜叟”合在一起三千字不到,赫然在标题上,突出的是潘金莲,作者通过对比,传达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一、主题故事
西门庆过生日,落笔在潘金莲一妒再妒。
盘问郑爱月。郑爱月儿来迟了,月娘道:“可倒好个身段儿。”那潘金莲且只顾揭他(郑爱月)裙子,撮弄他的脚看,说道:“你每这里边的样子,只是恁直尖了。”一面又取下他头上金鱼撇扙儿来瞧,因问:“你这样儿是那里打的?”
挖苦孙雪娥。潘金莲听洪四儿说孙雪娥自称“四娘”,骂道:“没廉耻的小妇人,别人称道你便好,谁家自己称是四娘来?这一家大小,谁兴你?谁数你?谁叫你是四娘?汉子在屋里睡了一夜儿,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若不是大娘房里有他大妗子,他二娘房里有桂姐,孟三房里有杨姑奶奶,李大姐便有银姐在这里,我那屋里有他潘姥姥,且轮不到往你那屋里去哩。”
打狗打秋菊。潘金莲吃的大醉归房,黑影中躧了一脚狗屎。登时柳眉剔竖,星眼圆睁。叫春梅拿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顾打,打的怪叫起来。李瓶儿那边使过迎春来说:“俺娘说哥儿才吃了老刘的药,睡着了,教五娘这边休打狗罢。”潘金莲又开始打秋菊,教春梅:“与我采过跪着。取马鞭子来,把他身上衣服与我扯了,好好教我打三十马鞭子便罢。但扭一扭儿,我乱打了不算!”打的这丫头杀猪也似叫。
嘲讽李瓶儿。李瓶儿舍了经钱。金莲道:“你看么,你教我干,恁有钱的姐姐,不赚他些儿是傻子,只像牛身上拔一根毛了!你孩儿若没命,休说舍经,随你把万里江山舍了,也成不的!正是饶你有钱拜北斗,谁人买得不无常?如今这屋里,只许人放火,不许俺每点灯。”
施舍磨镜叟。潘金莲和孟玉楼在门前看到一个磨镜子的老头,于是叫过来安儿来:“你对春梅说,把昨日你姥姥捎来的新小米儿量二升,就拿两个酱瓜茄出来,与他妈妈儿吃。”
简评:西门庆生辰宴上,歌舞喧天,贵客盈门,来客有刘、薛两内相,倪、温两秀才,范千户、任医官、周守备等,感觉上热闹哄哄,但并不生动精彩,细看却是潘金莲妒性大发,一妒再妒。郑爱月好身段,潘金莲一会儿看人家脚,一会儿看头上簪,总是见不得别的女人好;洪四儿说在四娘孙雪娥房里喝茶,潘金莲说只因当日西门庆无地方落脚,嘲讽雪娥自称四娘;潘金莲自己踩了狗屎,先打狗,后打秋菊,李瓶两番叫人说别惊了官哥儿,她反而打得欢快;李瓶儿付了印经钱,潘金莲反而讥讽其舍江山也没有用。然而,面对门前落魄的磨镜叟,她却难得施舍小米与酱瓜,展露出少有的人性微光。
张竹坡有两批,一批曰“打狗伤人,其恶固云妒瓶儿矣,乃并伤及其母----。”二批曰“必云磨镜者,盖欲金莲磨其恶念以存本心。而镜者,又以此镜彼,欲其以磨镜之老人,而回鉴其母之苦情如一体而不异也。”张竹坡所言恰点明这场闹剧背后,潘金莲性格中嫉妒与善良的矛盾交织,也让这个充满欲望与争斗的生辰宴,多了几分人性复杂的况味。
二、文本多维解析
1、评点辑要:
1)闲人曰:西门庆过生日,大宴宾客,高朋满座,曰朱门酒肉臭;磨镜叟乞腊肉,欲说又止,凄凉惨状,乃寒家囧生态。金瓶梅实乃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也。
2)文龙说:“潘金莲可杀而不可留-----,若春梅、玉楼之与金莲,岂第近之而已,直是逢迎之,激励之,怂恿之,扶持帮助之。潘金之恶,成全于二人者实多------,玉楼非赤,然而已紫也,春梅非青,然而已青也”。
2、形景速写
1)温秀才。温必古“年纪不上四旬,生的明眸皓齿,三牙须,风姿洒落,举止飘逸”。
前面写了一个倪(疑)秀才,加一个水(水货)秀才,温(瘟神)秀才登堂入室了,三言两语,人物如画。
2)磨镜叟。“正说着,只听见远远一个老头儿,斯琅琅摇着惊闺叶过来。”
“斯琅琅摇着惊闺叶,”简笔如画。此回的主要内容是西门庆生日大宴宾客,结尾却是一个磨镜老头乞讨,两两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诓人的写法有些滑稽,但应该就是社会的实际。
3、语言解读
1)应伯爵说:“郑家那贼小淫妇儿,吃了糖五老座子儿,百不言语,有些出神的模样。”
明清时,宴席上陈列的用饴糖做成的五个寿星形状的食品叫“糖五老座子”,虽然形象逼真,但不会说话,故借以喻闭口不言。
2)潘金莲打狗又打秋菊,惊吓了隔壁的官哥,潘姥姥夺下潘金莲的鞭子说:“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
“驴扭棍”指安在驴屁股后的一根短棍,以防止货架滑落,通常用不值钱的树条制作,这里比喻秋菊与狗;“紫荆树”的木材较好,不会派这个用场,这里比喻官哥。
3)如意儿告诉月娘,潘金莲的雪狮子惊吓了官哥,潘金莲反说:“你每怎的把孩子唬了,没的赖人起来。”接着说:“爪儿只拣软处捏。”
意思如“柿子拣软的捏”。潘金莲认为对方欺负弱者、推卸责任。
4、精彩片段----会摆谱的郑爱月
“只见四个唱的一齐进来,向西门庆花枝飐招,绣带飘飘,都插烛也似磕下头去。“那郑爱月儿穿着紫纱衫儿,白纱挑线裙子,头上凤钗半卸,寳髻玲珑,腰肢袅娜,犹如杨柳轻盈;花貌娉婷,好似芙蓉艳丽。” 西门庆便向郑爱月儿道:“我叫你,如何不来?这等可恶,敢量我拿不得你来!”那郑爱月儿磕了头起来,一声儿也不言语,笑着同众人一直往后边去了。到了后堂,吴月娘说她好身段,“那郑爱月儿用扇儿遮着脸儿,只是笑,不做声。”
评点:西门庆在夏提刑家“见郑爱月儿酒席上说话儿伶俐,”便定了她过生日来献唱歌,但她没有来。此回姗姗来迟,面对西门庆斥责,她笑而不语;吴月娘夸赞身段,她以扇掩面,只留一抹笑意。其不卑不亢的回应、欲说还休的神态,既吊足西门庆胃口,又以神秘感抬高身价,寥寥数笔,将风月场女子拿捏恩客的手段展露无遗。
三、一家之言
1、西门庆生辰宴疑云:人物与情节的断裂之惑
西门庆生辰宴背后,暗藏多处情节与人物的断裂,撕开故事逻辑的缺口。
1)“只见韩道国后生胡秀到了门首。”
这个胡秀突然登场,既无来历交代,又无情节呼应。同时,西门庆交代韩道国寻苗青一事亦无下文,或因原始文本缺失五回,致使这一线索戛然而止,严重破坏故事连贯性。
2)西门庆叫陈经济“明日早起身一同去下与你钞关上钱老爹,教他过税之时青目一二。”
这个钱老爹此前全无铺垫,却与西门庆熟稔,疑似钞关实权者,其突兀出现打乱故事节奏。
3)任医生官说“昨日韩明川说,才知老先生华诞。”
韩明川仅此一句台词,身份成谜,其存在未能融入人物关系网,让这句线索沦为孤笔。
4)西门庆过生日,乔大户缺席尚可理解,但夏提刑、李知县等县衙众人集体未到,与西门庆官商勾结的背景相悖。或因文本遗漏,或暗藏官场抵制、作者讽喻之意,留白处充满想象空间。
2、印陀罗经费用的矛盾与谜团剖析
第五十七回中,西门庆明明拿出三十两银子给薛姑子印造《陀罗经》,但在此回又写贲四交经铺四十一两五钱后仍缺十三两五钱,李瓶儿再以银香球兑十五两补足。前后合计八十五两,且完全未提及西门庆先前支付的三十两,这一“费用矛盾”并非简单的文本疏漏,可从三重维度解读:
其一,累积型创作的“修改遗留”。《金瓶梅》并非单一作者一气呵成,而是依托民间话本、戏曲素材“世代累积”后经文人加工而成。这种创作模式极易留下前后龃龉的痕迹:初稿可能设定“西门庆承诺出资却未兑现,印经费用全由李瓶儿承担”,后续修改时新增“西门庆预付三十两”的情节,却未删改李瓶儿全额补足的原始设定,导致两笔款项叠加。这种“未抹平的修改痕迹”,是累积型通俗小说的常见现象,符合作品的文本生成逻辑。
其二,角色逻辑下的“公私割裂”。这一矛盾也可能是作者的刻意设计,贴合西门府“各房各算”的生存状态:西门庆的三十两是对薛姑子的“公开预付”,或许仅用于经书印刷的基础开支,且带有“做功德、博名声”的敷衍性质;李瓶儿后续支付的五十一两五钱(四十一两五钱 + 十五两)则是“私人追加款”。彼时官哥儿病情加重,李瓶儿急于为儿子祈福,不愿依赖西门庆的“表面功夫”,转而私下追加费用,甚至可能要求薛姑子加印经卷以增强“祈福效力”。这种“公开出资与私下追加”的割裂,既凸显了李瓶儿对官哥儿的焦虑,也暗合西门府内 “人情疏离、各求自保”的底色。
其三,隐喻层面的“矛盾增值”。即便视为文本疏漏,这一情节也未减损作品价值,反而强化了《金瓶梅》的真实性与主题深度:一方面,现实中金钱往来本就存在分批支付、账目不清的情况,作品保留这种 “生活化的模糊”,摒弃全知视角的精准叙事,更显市井生活的粗糙质感;另一方面,“费用叠加”实则是“信仰商品化”的隐喻 —— 西门庆与李瓶儿累计投入八十五两,数额越高,越能反衬出他们以金钱换平安的焦虑,而最终官哥儿夭折、“钱尽人亡”的结局,又让这笔巨额出资沦为空谈,进一步深化了“欲望皆空、祈福无用” 的核心主题。
综上,印经费用的矛盾既是累积型创作的“文本痕迹”,也是作者的 “隐喻设计”。《金瓶梅》的伟大正在于这种 “不完美”:民间创作的粗糙感与文人书写的精妙隐喻交织,让 “文本失误” 与“刻意留白”形成互补,赋予情节多元解读空间,而这种多义性正是经典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下一篇: 鹧鸪天·幸福航母Web3.0颂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