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秀外慧中的“大西洋新娘”——参观哈桑二世清真寺

作者:赖维斌 阅读:16 次更新:2025-11-10 举报

“非洲到了!”EK751航班降至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我的心底爆发出一声欢呼。此前已游亚洲、大洋洲、欧洲13个国家,然而,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却无一国曾往。参加“摩洛哥10天炫彩之旅”,新景界让我首览非洲。摩洛哥王国,《北非谍影》故事发生国,仅闻电影声名,我就梦想去旅。眼下梦想成真,自然欣慰不已。

这座机场虽称“国际”,却不很大。乘客步过廊桥下到一楼,随即排队等候入境。摩洛哥王国自2016年6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正式实施免签政策,中国游客数量激增。但免签不等于免检,边检人员认真查验入境者护照、机票、行程表。由于带团导游胡柔玉此前已发行程表,因此团友都能踏入该国。

卡萨布兰卡地接社导游孟女士持旅游旗在出站口迎候,随后带团步至公交站台,等候一辆旅游中巴。由于路段敏感,五六分钟后,旅游中巴才从别处疾驰过来。因为当地太阳灼热,团友躲入站台阴影。目睹紫外线已将变色镜尽墨,我不禁自问:“来这里,合适吗?”“几天后,会如何?”而后又想,既然万里奔赴(航程16个小时),岂能无功而返?即使身体受点损伤,也可日后慢慢修复。在摩洛哥旅游,全程穿防晒服,戴变色镜(加墨镜),应无大碍。这样想后,我遂不改初衷,随即返观这座国际机场,摄取几处现场情景。

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呈现宽体建筑。其中,一道漫长的白色横梁像空中墙体延伸开去,横梁之上,机场各办事机构鳞次栉比,无数面倒三角形墙体把各办事机构有序区分;横梁之下,大厅内外人头攒动,有些乘客围坐歇息。宽体建筑之前是一个平坦的广场,广场之上,一顶一顶白色遮阳伞毗邻宽体建筑次第平展,一棵一棵绿色棕榈树亦邻宽体建筑错落直立,一群一群乘客身穿摩洛哥风格长袍,手推各式各样行李,正在进出国际机场。由于秋天的阳光把宽体建筑、遮阳伞都照得雪亮,也把流动人群、棕榈树都照得高清,因此这座机场显出优美的风景、祥和的气氛。

由于拉巴特(摩洛哥王国首都)时间比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时间迟8个小时,卡萨布兰卡当日下午4时30分已是深圳次日凌晨0时30分。此时,旅游中巴驶至哈桑二世清真寺前,团友都倒时差赴景区。朝寺远望,露天广场平坦、宽阔,前有回廊玉柱分立两侧,对称美观,后有主体大殿共托一塔,纵横交错。主体大殿绿色屋脊上与宣礼塔绿色墙体协调,下与露天广场绿色地砖和谐,遂使该寺各部位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摩洛哥王国的风景就这样给了团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愿此后精彩叠现。此时此刻,蓝天如洗,秋阳如沐,美景高清,格局宏大。旅进这一人文圣地,游客更感心旷神怡。当我走到主体大殿之前,抬头仰望宣礼塔方正挺秀,一柱擎天,不禁激赏伊斯兰教建筑的奇伟、瑰丽。

走过宣礼塔前一排穹顶建筑,就到主体大殿东门。看此东门装饰,上呈圆形图案,下开方框两门,正与中国传统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相同,可见摩洛哥人与中国人在宇宙观上不谋而合。进入主体大殿,就见宽阔的大厅游客徜徉,高起的穹顶装饰玲珑,金色的吊灯悬在白色的圆窗之前,明亮的阳光照进敞开的西门之内。一条紫色的地毯连接东门、西门,地毯中段横生一条紫色的地毯,紫色的地毯指向深长的大厅。深长大厅天花板位置确定极其高远,造型设计精彩多变,横向藻井——纵向平板——横向复式次第呈现,深浅不一,雕刻精细,图案繁丽,颜色各异,使人仰而望之无不感到丰富多彩、优美深邃。这方空中世界因为精心打造,所以形象瑰奇,又因高可触天,所以意境深远。我是无神论者,不相信有天堂;但是,假如有天堂,那么天堂是这个样子吗?如果天堂在更高处,那么这天花板不就是通天塔吗?我认为,天花板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建筑精华中的精华,最具景点魅力,吸引访客聚焦。两厢建筑富丽堂皇,相对而立,有如两排壮汉血气方刚,齐心协力托举华顶袤延的天花板,使之恰像一条银河流溢夜空,熠熠生辉。两厢建筑之下,两排支柱遒劲、圆润,既堪千钧重负,又博万目青睐。天花板下的吊灯与两厢建筑的壁灯交相辉映,璀璨的灯光不但照清天花板内清秀的节理,而且照亮深长大厅洁净的地板,而在深长大厅洁净的地板中间,映现一道粼粼波光,使人如见长河流淌……非河似河,景象迷离,这般神奇的灯光效应颇显艺术大师的设计功力,怎不令我喝彩连连?

当我步至深长大厅北端,引我注目的并非正前方数道穹顶图案下的一扇黑色穹门,而是左侧几扇穹门及其多个圆窗透进阳光照亮的一片白色地毯。一道紫色地毯与之垂直,引导访客进出其间。这片白色地毯每隔一米就出现一条金色直线加以区分,便利人员分立或分坐。我想这片白色地毯是供特定信众有序聚会的区域。孟导说,大厅二层仅供妇女祷告,以便保护女性。主体大殿可容2·5万名穆斯林祈祷,同时露天广场可纳8万名穆斯林礼拜。从中可见,该寺场地使用颇有讲究,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孟导介绍,为了显著提升服务水准,该寺1987年8月至1993年8月建造期间,运用了3项高新科技成果:一是地暖系统(地板自动加热),二是天窗系统(屋顶遥控开合),三是钛合金门(抵抗海水腐蚀)。而我撰此一文时查阅百度,见到当时另有3项高新科技成果被吸纳到此寺建造的宏伟工程之中:一是南门只设密码开关(国王驾临方才启用),二是电梯直达宣礼塔顶(此处颂经声传全城),三是宣礼塔顶装置激光(光束直指圣地麦加)。

地下一层,别有洞天。这里不仅洗手间洁净、完善,而且洗手池优雅、充裕。据悉,此层还有浴池、停车场,只是我未曾见。由于2·5万名穆斯林在祈祷前,都须在此“净手”,因此这里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可或缺。四四十六个洗手池排列整齐,多盏灯光掩映有度,来客遂感便捷、舒适。出水口就像火山口,股股喷出源头活水,这股活力清流填满脸盆形状水池,而后溢出脸盆形状水池,漫过瓣瓣莲花造型盆体,直落像大圆饼般的洗手池中,而后往大圆饼般洗手池被切开的10几条缝隙汨汨分流,最终消失在看不见的下水道里。来客在洗手过程中,俯瞰朵朵“莲花”纷绽于眼下,体验个个“大饼”齐切在怀前,是否感到精神食粮、物质食粮的双重丰盈?

细看地下一层风物,感觉该寺设计上下一体,风格协调。例如,通过方柱直落,贯通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实现两层人员共享同一美好空间。对地下一层的装修,精细程度不逊于对地上一层的处理,只是变化了环境色彩,从而异化了审美效果。例如,地下一层一处厅堂,采光、通风良好,支柱、地板精美,但其风貌都显绿意葱茏,与地上一层的金碧辉煌迥然不同。此外,建筑结构亦有改变。例如,地上一层支柱圆形,地下一层支柱方形。凝神观之,耳畔似闻一支名曲悄然变奏。

迈出主体大殿,回到露天广场。由于尚有余暇,因此我四顾哈桑二世清真寺的瑰奇景象。东边是游客首入区域,本团刚才自此进场。蓦然回首,看到宽阔的广场贯通南北,矫健的海燕飞掠其上。露天广场中部一侧,几个圆形洗手池池壁多显凹形,条纹翻卷如浪,龙头密似枪林,龙体疏若蜂箱,水出水没,循环流畅,功能实用,造型优美,可以满足8万名穆斯林礼拜之前的“净手”需求。广场两侧回廊玉柱以“L”形互相对应,伊斯兰教经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均置身其上。伊斯兰教经学院使我联想到位于南普陀寺内的闽南佛学院,遂感宗教学校与宗教建筑如影随形。一院二馆均属重要文教机构,其楼房根基却都是回廊玉柱,显示该寺独特的建筑结构,亦展该寺奇美的人文风景。值得指出的是,一院二馆均为2层,并且远离哈桑二世清真寺主体大殿,露天广场坦荡其间,这就使该寺主体大殿(高约5层)显出伟岸,宣礼塔(高达65层)显卓越非凡,备受瞩目。假如一院二馆均高至5层,并且都紧邻主体大殿,那么,主体大殿还能凸出形象吗?宣礼塔还能如此醒目、突出吗?这一景区还能给予游客一个舒朗、通透的空间吗?答案是:都不能够。从中可见,该寺设计何等用心!布局何等巧妙!细想之后,感觉广场两侧以“L”形互相对应的回廊玉柱,意在弱化一院二馆的存在感,同时强化主体大殿的实体性,堪称全局统筹的精妙之笔!大殿西边是浩瀚无垠的大西洋,海天苍茫,遂成一色。我从该寺围墙远眺,忽见雪白的波涛从碧海中涌出,一泻千里,不禁为之心驰神往。北边是新型商住区,栋栋高楼临海而建,白墙红墙多彩呈现。南边是海滨风景胜地,剑麻丛生,棕榈行列,海浪汹涌,水汽氤氲,绿坪近呈,琼楼远矗,步道蜿蜒,游人不绝。

哈桑二世清真寺占地九公顷(面积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四),其宣礼塔凌空210米(高度仅低于阿尔及尔大清真寺宣礼塔,居世界第二)。该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大清真寺、麦地那清真寺,居世界第三),是穆斯林世界最西边的大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海上的清真寺,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名列前茅又独具特色的清真寺,不能不令人高看一眼!我遂再次仰望其核心建筑——宣礼塔,端详之后,确认它是方形,不是圆柱形、螺旋形。其朝东、朝南两面,游客均可见到在一排拱廊之上、主体大殿之前,都是高耸入云的方塔正面。两个方塔正面结构完全相同,装饰略有差异,差异显现在自下而上五排窗口中,朝东立面第二排窗实际上仅开一口,并且突出观景台,第五排窗开出五口,而朝南立面第二排窗却开两口,并无突出观景台,第五排窗仅开四口。由此体现装修不复,让观众感到新颖。此外,仅在同一立面中,观众还可看出其图案明暗不同(下淡上浓),规模高低不同(下大上小),形状特征不同(下方上圆),锋芒部位不同(下钝上利),从中感受设计施工的精巧艰辛,体会宗教建筑的博大精深。

由于该寺不准游客乘梯直上宣礼塔顶,因此,我真想化身海燕振翅飞临其宣礼塔顶,沐浴天风浩浩,俯瞰碧海滔滔,沉思这一世界著名清真寺怎样诞生?有何启示?

哈桑二世清真寺由时任摩洛哥王国国王哈桑二世根据安拉托梦于他的一句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海上”倡议兴建,国内外民众积极响应(捐款数逾五分之三),国家财政兜底完成,耗资共5亿多美元。因此,它是该国政府与人民力量组合的结果,彰显摩洛哥阿拉伯人、柏柏尔人众志成城。它启示我们,国家无论大小,都可办成大事,贵在有民族凝聚力。摩洛哥王国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四川省),人口3740万人(2024年数字,略少于福建省),若论体量,都不很大,但这个国家却能举全国之力在六年间建成一座世界名寺,使之成为所在国家的文化象征和著名旅游景点,它靠贤明的领导、合理的主张、统一的信仰、团结的民众。

哈桑二世清真寺由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主导设计,融合摩尔风格与现代技术,并由法国布依格建筑国际公司承包建设,该公司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奋战六年建造完成。从中可见,该寺并非摩洛哥王国仅凭一己之力建成,而是借助法兰西共和国先进工程技术造就。因此,它是北非与西欧文化融合的结晶,体现摩洛哥王国与法兰西共和国的合作共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真主的宝座”建成于海上,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案例。它启示我们,发扬“拿来主义”,取精异域文明,是提升建设水准、加快本国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的应有态度。

哈桑二世清真寺建在海上,意在纪念摩洛哥阿拉伯人祖辈自海上来。海洋辽阔、深邃,具有神奇的力量,蕴藏丰富的资源。既然海洋能够托举摩洛哥阿拉伯人祖辈掠海而来发现新的陆地,那么海洋亦能承接当代摩洛哥阿拉伯人及与之团结的柏柏尔人乘势而上开掘“蓝色国土”。放眼《世界地图》,摩洛哥王国西连大西洋,北接地中海,滨海国家特征鲜明,海洋开发大有可为!那么,向海图强,向海而兴,就应成为摩洛哥王国至关重要的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摩洛哥王国应做强做大海洋产业,充分发展海洋事业,从而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

哈桑二世清真寺三分之一建在海上,契合安拉关于“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海上”的真言。因其海上建筑三面邻海,海汽氤氲,仿佛新娘初披婚纱,风姿绰约,故其有“大西洋的新娘”(或“大西洋新娘”)之称。“大西洋的新娘”秀外慧中,引各国游客一睹芳容。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