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深山沟里的青春奏鸣曲

作者:闫应科 阅读:108 次更新:2025-10-28 举报

深山沟里的青春奏鸣曲

五三一医院 陈利平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激扬的歌,而我们的青春,是在东北的深山沟里奏响的。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却有最纯净的空气、最热烈的心跳,和一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他们像一棵棵迎风而立的青松,挺拔、蓬勃。在山风的吹拂中,我们把青春的每一个音符都唱得响亮,让整片山谷都回荡着生命的韵律。

      白天,我们在门诊部为伤病员认真诊治,用专业与关怀守护健康;傍晚,当夕阳为山沟披上金色的外衣,生活便像被解开了束缚,像溪水般欢快流淌。那一刻,青春的热忱与自然的宁静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春天,大山刚换上新绿,我们的“上山打游击”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晚饭后,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走!”那一刻,大家的眼睛都亮了,仿佛早已等不及去拥抱山野的气息。挎上包、拎着小铲,踩着松软的泥土钻进林间。新冒的刺老芽像绿色的火苗,带着露水的清凉;刚探出头的桔梗像淘气的孩子,在草丛间捉迷藏;藏在枯叶下的细辛,则像害羞的少女,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回到营房,灯下摘洗、腌制,忙得像开了一场热闹的小集市。第二天清晨,翠绿的山野菜端上桌,几滴香油一浇,香气四溢——那是我们用双手换来的美味,踏实而自豪,每一口都饱含着青春的汗水与满足。

      夏天,草长得茂密,野菜少了,排球场成了挥洒汗水的舞台。饭还没吃完,就有人起身去占场地。一场球只能有十二个人,我们门诊部总是反应最快,常常凑成一队。球在手中飞舞,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把全队的力量与默契紧紧相连。每一次扣杀、每一次救球,都让我们热血沸腾。赢了,欢呼雀跃;输了,也笑着拍拍肩膀——并肩作战的快乐,比胜负更重要,因为青春本就是一场无畏的冒险,胜负皆是风景。

      冬天,营房门前的空地被我们改造成冰场。东北的严寒让冰面一夜之间坚硬如镜。我们穿着冰鞋,在晶莹的冰面上旋转、滑行,像在一张巨大的乐谱上谱写属于自己的音符。有人为学会一个动作而兴奋得像孩子,也有人一次次摔倒又爬起。笑声与呼吸在冷空气中交织成一首青春的歌,寒冷里的温暖格外真切,仿佛连冰雪都被我们的热情融化。

      多年以后,我们已离开这片山谷,但那些春天的野菜香、夏天的球场声、冬天的冰上笑,会像一颗颗闪亮的星辰,永远挂在记忆的天空。那是用热情与活力书写的青春——生龙活虎,无怨无悔,像山里的风一样,永远热烈,永远向前。

      无论走到哪里,那段在山沟里唱响的青春之歌,都会在心底回荡,永不褪色。它提醒我们,青春不在于环境的繁华,而在于心灵的丰盈;不在于时光的长短,而在于每一刻的真诚与激情。那段岁月,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乐章,永远嘹亮,永远温暖。


扎根山沟 无悔青春

/陈利平)

 

在群山环抱的深处,夹皮沟静静卧着,像一颗被时光珍藏的宝石。它不惊不扰,却用四季的更迭,悄悄雕刻着我们的青春,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将青春的热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山沟。

夹皮沟的深山,像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缓缓铺展在岁月深处。它四季分明,每一个季节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也见证着我们青春的成长与蜕变。

春天,山谷苏醒,溪水潺潺,像在低声诉说着冬日的故事。微风拂过,带着青草的清香与泥土的湿润气息,沁人心脾。青山披上了新绿,野花点缀其间,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滚动,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清晨的出操声与呼吸声交织,仿佛为山谷奏响一曲清脆的晨曲。那是青春的脚步,踏在新生命的脉动上,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奔跑、训练,用汗水浇灌着青春的梦想。

夏天,烈日高悬,山林浓荫如伞,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松脂与青草混合的香气,耳边传来蝉鸣与远处的鸟啼,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奏响的夏日交响曲。训练场上,我们挥汗如雨,步伐坚定,每一次的冲刺、每一次的跨越,都是对青春的挑战。病房里,我们耐心守护每一位伤员,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关怀,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中,我们把青春的热烈与专注,化作一次次精准的包扎、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抢救,用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责任。

秋天,山林换上五彩的盛装,金黄、火红与深绿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清晨的雾气在林间缭绕,脚步踏在落叶上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奏响的秋日序曲。我们在晨雾中巡逻,在落日余晖中收操,用坚定的步伐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秋风带来收获的气息,也带来对未来的憧憬。那是青春在悄然酝酿的力量,我们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成长,为未来的使命做好准备。

冬天,雪花悄然飘落,将松林、营房、山道都覆盖得严严实实。空气清冷而纯净,吸入肺腑仿佛能洗去所有疲惫。天地间一片静谧,只听见寒风掠过树梢的低吟。我们在风雪中站岗,帽檐上挂满冰霜,呼出的白雾在眼前迅速消散,却依然挺直背脊。那是青春的姿态,也是军人的担当,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在那深山沟里,有我们的531医院。我们不仅是战士,也是白衣天使。无论是烈日下的负重奔袭,还是风雪中翻山越岭的出诊;无论是考核场上的咬牙坚持,还是在病房中为每一位伤患细心诊治——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坚守着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苦与累,温暖与荣耀,交织成了那段无悔的青春时光。我们在这片山沟里扎根,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里,无怨无悔。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闭上眼,夹皮沟的风依旧拂面而来,带着松脂的清香与雪的清凉。四季流转,军营的号角早已远去,但那段用热血和信念铸就的青春,却在心底,永不褪色。扎根山沟,无私奉献,我们的青春无悔,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留下了最珍贵的回忆和最坚定的信念。

 

编者的话:陈利平这篇散文以夹皮沟为背景,深情描绘了青春在四季更迭中的坚守与奉献。语言优美,如诗如画,情感真挚动人。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军旅生活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青春的坚韧与担当。结尾升华主题,表达了对那段无悔岁月的深深怀念,令人动容。


北国春寒中的医疗巡诊

(文/遇秀霞)

 

当温润的东风吹进了四月天,江南已是春水绿如蓝了。而北方却仍是春寒料峭。路边的白杨树像刚刚睡醒,枝桠间探出几片黄绿色的嫩芽,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晚一些。

“扎根山沟,为兵服务”是我们医院建院以来始终如一的宗旨。医院每年都要抽出部分医疗骨干、专家医生下基层巡诊,为兵服务。今年的任务是部队的北安农场。那里条件艰苦,春种秋收,除了翻地的拖拉机,几乎全部由战士们身体力行来完成。他们的辛勤劳作,只为基地战士们的伙食增加一点标准。所以今年要抢在春耕前为全体干部、战士做一遍健康体检。

医疗队由内科主任王连仲、外科主任张逸飞、电诊科主任周海成、检验科技术员黄冠云、口腔科医生孙波组成,我有幸成为这支队伍的领队。大家分头整理自己所要带的医疗器械,B超机、显微镜、牙科钻磨机等,医院药局马上赶制出我们医院拳头产品“溃疡Ⅱ号”以及一些磺胺类药品。这些东西装了三大木箱。

从夹皮沟出发,在通化乘火车一路向北。从长春换乘向北安龙镇进发时,寒流来了。绿皮火车发出沉闷的低吼,寒冷的车厢内,窗上结满了厚厚的冰花。纷纷扬扬的大雪伴着呼啸的北风。我们时不时地站起来,在车厢里来回踱步。

王连仲主任突发高烧,体温骤然攀升至38.5℃,伴随着阵阵剧烈咳嗽,这不仅让他备受煎熬,也影响了车厢内其他乘客的休息。见状,我想为他补办一张卧铺票,以便他能躺下休息,缓解不适。然而,当我前往列车长车厢时,却找不着其身影。无奈之下,我只好逐个向列车员询问,一位热心的列车员得知我的来意后,主动指引我前往餐车。

走进餐车,我发现一位中年男士正痛苦地捂着肚子,眉头紧锁,脸上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痛楚。出于职业的敏感,我迅速判断他可能是肠胃不适所致。于是,我亮出医疗队身份,并答应为他提供特效药治疗胃肠疾病。听到这番话,他眼神瞬间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迅速返回车厢取来“溃疡Ⅱ号”,并详细向他讲解了药物的疗效。在确保他明白用法后,我让他服下了药物。不一会儿,他的疼痛便明显缓解了。

不曾想,这位突然发病的原来就是列车长。他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解放军的药真是太有效了!我这老胃病居然不痛了!”于是,我向他说明同行而来的王连仲主任发高烧的情况。列车长听后,立即安排王主任到卧铺车厢休息。

在北安农场,紧张有序的巡诊全面铺开。一般普查、重点疾病放最后。王连仲主任和周海成主任为一位心脏有问题的战士仔细研讨到深夜,最后确诊为先心病,制定了诊疗方案并向场部有关领导建议调岗;还为一位患有双侧多囊肾,即将退役的老兵申请了医疗补助。张逸飞主任还为年轻战士做了包皮环切术。黄冠云因为长时间看显微镜,眼睛不适,点上眼药水远眺一会,继续看!孙波医生为多名战士的龋齿做了修补、填充。大家分工合作,终于完成全场官兵的体检。甚至还为他们做了血型鉴定。战士们高兴地说:“第一次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了”。我们的“溃疡Ⅱ号”大显神通,那些被胃及二十指肠溃疡病困扰的战士们终于用上了特效药,战士们的反响特别好!

走时,我们把所有的“溃疡Ⅱ号”留给了场部卫生所,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药品保障。离开农场时,莫中全政委组织官兵为我们送行。望着他们纯真、朴实的笑脸,我们感动了。感动于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初心不改,安心服役;感动于他们知道了自己血型后的欢呼雀跃。我们相约,相约明年再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志愿军·浴血和平读后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