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诗词   

愿“民主科学之树”苍翠挺拔 永远……

作者:翟峰 阅读:4463 次更新:2025-10-19 举报

愿“民主科学之树”苍翠挺拔 永远……

——首发“九三”十一大前夕  续发“九三”80岁之际

(朗诵诗;93行)

作者 翟 峰 

题记:此诗创作受九三学社成立宣言中的“建树”之启迪。于此,联想到九三学社的品格精神造就了诸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等。而这些著名专家学者又以其崇高的道德人格,高标着、强化着九三学社特有的品格精神,从而使九三学社这棵品格之树茂盛常青,永不衰竭。鉴此,“民主科学之树”之诗作创意即油然而生——

 

曾经 在 九三学社 全国十一次代表大会 之际
蓦然 想到了“树”——

如今 在 “九三”80岁 之时

亦然 又 想到了“树”——
是的 成长至今的 九三学社呵
就是一棵 根深叶茂 苍翠挺拔的 “民主科学之树”


华夏民族 璀璨夺目的 历代诗词 文苑中
形容树 或以树 喻人喻业 可谓 枚举尽然——

岑参 之所以 被誉为 唐代高成就 之诗人
即在于 其写出了 人人 耳熟能详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曹操 观沧海 之所以 令人 过目不忘
即在于 他挥就的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之景愿
是那样 清肺润肠 漂浮于脑 缅铭心间
还有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贾岛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无名氏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呵 真可谓 园林丰盛 草木茂密 家道兴焉

于是呵 眼前蓦然出现 大丛林 大片树 
于是呵 梦境中 种植树 攀爬树 欣赏树
啊 其中那棵 尤为壮绿 尤为挺拔 尤为苍翠的 
“民主科学之树”啊 就是 近二十三万
九三学社 辛勤的园丁们 倾心浇灌——

1946
年 5月4号 重庆渝中 
距 解放碑 约300米的 人民公园
九三园丁 播撒的 “民主科学种子” 
在 多党合作的 绿茵大地上 破土而生
种子 生根发芽 长成 “民主科学之树”
九三园丁 80年 辛勤浇灌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呵
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蓝天白云里 茁壮而长
如今 已长得 枝繁叶茂 葱郁巍然

时光荏苒 如白驹过隙
 
这棵 生长了80岁的 “民主科学之树”呵
曾经 在 喜迎 第十一次“晴雨”
隆重“洗礼”之时
将其 丰厚的情素 独特的故事 倾诉 抒怀——

忆往昔 浓浓 家国民愿 在 九三先躯 血液中 流淌
五四精神 如火种 民主科学 似火苗
在 九三前辈 心中 徐徐 烧燃
国家 危亡之际 九三创始人 顺大势 而为 
民主科学座谈会 企盼 民族独立 期冀 国家富强
九三座谈会 追求 民主建国 向往 民族解放


80
年 转瞬的历史 大半的人生
紧跟共产党 共画 中华民族 同心圆
为 破旧立新 携手并肩 愿 热血洒明天
建国兴基 以 中国人民 大救星 为仰瞻
共筹伟业 用 民主与科学 救国难…… 
九三学社 这株 植根于 爱国民主科学 优良传统 之 沃土
承受 多党合作 阳光雨露 之品格大树 如今 枝繁叶茂 已然

回望历史 究竟 有多少 华彩诗篇
镌刻在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的 年轮上呵
直视今天 这棵 如苍松般挺拔地 “民主科学之树”呵
究竟何以 如此 新叶缀满 笔直端庄 翡翠碧绿 活力斐然
呵 这得益于 九三园丁 80年来   
始终 崇尚科学 倡扬民主 乐善好施 孜孜不倦
呵 这得益于 九三园丁 80年
爱国 民主 科技 高教 医卫 济贫 ……辛勤浇灌


哦 这就是 “民主科学之树”愈长愈茂 之奥妙啊
呵 这就是 “民主科学之树”愈长愈茂的 秘诀释然


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中的 轮廓 
既有 九广合作 40余年的 雕刻
又有 九地合作 筑巢引凤的 伸延


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的 魂灵
既是 九三园丁 济贫救困 之铸造
又是 九三园丁 仁者爱心 之使然


许德珩 邓稼先 茅以升 启功 王选 周培源 王淦昌……
这些 辛勤培育 “民主科学之树”的 九三 杰出园丁 代表
他们 用美德 用智慧 助长着 “民主科学之树”的 身躯
他们 用感恩 用善意 繁生着 “民主科学之树”的 枝干


于是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变得 愈来愈 生机勃发
于是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变得 愈来愈 苍翠葱郁
于是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愈来愈 充溢着 诗的韵律
于是呵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愈来愈 响扬着 歌的畅欢

国际科学 与 和平周 健康系列 科普巡讲
捐资 助学宣传 科普 义诊咨询 2000年至今 延续不断


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实践  九三楷模 评选
这些活动呵 是 九三学社中央 乃至 各级地方组织 
传承 初心之志 筑牢 同心之基的 充分体现

新时代 新思想 新希望 新景愿
以 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 中共中央
带领 14亿中国人民 在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 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的 新征程上
有 近23万 九三社员 在倾力作出 新贡献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80
岁的 “民主科学之树”呵 正当年
有 新时代 新思想
的 牵领
有 新愿景 新希望
的 寄予
有 新章程 ⒀ 新理念
的 呵护
有 近二十三万 九三园丁的 辛勤浇灌
这棵“民主科学之树”呵
定然 在 美丽富饶的 祖国大地上
生长得 愈发 枝繁叶茂 
成长得 愈发 茁壮蔚观

 

是呵 这棵 “民主科学之树”啊

定将 根深叶茂 苍翠挺拔 永远 永远…… 

 

(该首朗诵诗的相当部分诗句曾以《愿“民主科学之树”愈发“枝繁叶茂”》为题2017年11月24日在作者出席九三学社全国十一大前夕首发于中国诗歌网(尔后在九三学社中央暨多家相关地方媒体转载),曾受多地九三学社社员的广泛关注。于今,为纪念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作者结合现情,对该诗润色之后,即以93行篇幅,并以《愿 “民主科学之树” 苍翠挺拔 永远……》之新题,续发于此。)

 

注释:

⑴民主科学之树”:此创意系受九三学社成立时的宣言中“建树”之启迪。于此,联想到九三学社的品格精神造就了许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教育家。这些专家学者又以他们崇高的道德人格,高标着、强化着九三学社特有的品格精神,使九三学社这棵品格之树茂盛常青,永不衰竭。鉴此,“民主科学之树”之诗作创意即油然而生。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录自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该诗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即使人忘记其时之奇寒而内心充满喜悦与温暖之情。

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出自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之《观沧海》。意即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深远的思想与志在千里的胸襟。

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盛唐孟诗人浩然的《过故人庄》。其上句意即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则轻宕笔锋,既描绘出了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之意境,又展示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⑸“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此诗以“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这淡淡两笔,即十分形象地写了一个“幽”字,同时亦暗示出李凝“潜心攻读”的隐士身份。

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咏柳》。其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此词以物象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使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居美妙景图。

⑻“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意即“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故其作者为“无名氏”。

⑼“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意即“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时间过得快。原句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忽然而已。

⑽“晴雨”即系对宋朝陆游《久雨喜晴十韵》之题意的化用。

⑾“新时代新思想”:即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诗意概括。

⑿“新愿景新希望”:“新愿景”取自《(十九大回声专家谈)新思想引领新航向,新愿景开启新征程》一文之标题;“新希望”则取自《认真对标对表十九大报告精神 扬起美好生活新希望》一文之标题。

⒀“新章程”:即指九三学社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对社章程进行修改,并表决通过新章程。

⒁“新理念”:摘自2017年9月14日至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率调研组来四川调研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情况,并出席“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流域城市绿色发展”调研座谈会时,在其讲话中作的关于“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之重要强调。

⒂“蔚然”:取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的“蔚然”一词。与汉语成语“蔚然成风”意即相似。即此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故其作者为“无名氏”。 

 

作者简介:翟峰系汉语言文字写作爱好者、多栖作者,相关领域学者,曾当选九三学社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名代表、曾聘任为第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委委员(九三学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宣讲团成员),并曾连选连任四川省第十至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亦曾先后聘为四川省立法咨询专家库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吸收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法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近二十年来先后获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人民网授予的“中国首届十大社会责任博客奖”、中国年度绿色人物评委会授予的“年度绿色人物荣誉奖”、九三学社中央授予的“九三楷模”和“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并获相应表彰近十余年来创作发表了二百余首现代诗、散文诗、朗诵诗,其中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解放军报长城文学副刊、检察日报代表委员文苑、四川日报原上草副刊、新疆日报文学副刊、广元日报明月峡副刊和中国人大副刊、中国通俗文艺期刊、荒原文学期刊、嘉陵江文学期刊等报刊和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网媒的文学板块发表的散文诗和诗歌受到一定范畴关注,多篇获省和全国有关报刊暨网媒诗歌征文奖。

 

上一篇: 标价(小小说)

下一篇: 蒙西镇的暖心煤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