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当中的老师
我人生当中的老师
作者 施泽会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我蜷缩在简陋的教室的一角,冬天的风刮得沙沙作响,屋外的雨下过不停,赵老师走进教师一看,怎么还有一个学生,他用手电筒一照,怎么是施泽会?施泽会,你怎么不回家呢?赵老师关切地问我。我低下了头,面对老师的问话,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后来他才知道,我没有雨具无法回家。他说,这样吧,今天晚上你就和老师睡觉,我给你烧洗脚水,给你做饭,赵老师就开始了他的烧火,做饭的过程,我给他打下手。我的眼泪在心里流淌,我不知道怎么感谢赵老师。
面对这样一位父爱一样的老师。心中充满茫然与不安。就在此时,我感到了赵老师与父亲一样照顾自己的学生,我适应不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呢?其实赵老师和蔼可亲。我第一天上课,一张满是笑容的脸映入我的眼帘:一双不大的眼睛却十分有神,仿佛总是含笑;高高的鼻梁下,嘴唇厚重;瘦削的脸上荡漾着亲切的微笑;一身中山装更让他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是谁?他的名字叫什么?那一刻,我并不知道,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赵华忠,在那个经济十分困难的年代,每一期的学费,都是赵老师给我免除了2元钱的学费,我一辈子都没有忘记他的声音,身影,可是赵老师已经去世离开我了,这位老师将成为我成长路上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有人把老师比作灯塔,把学生比作航船。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比喻的深意。我们就像航船,在生活的海洋中前行,当狂风恶浪袭来时,是老师的光芒为我们指引方向。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位罗老师,五十多岁,他身材魁梧,宽额浓眉,戴着老花镜,常穿一件草绿色军装,看上去沉稳而有精神。他精通古代文学,精通军事知识,讲课时非常严肃,他是一位军队的文化教员。那是我当兵后从老山前线班师凯旋后,连队首长派我去云南省开远市进行军械员兼文书的培训时遇到的老师。他讲课时声若洪钟,令人肃然起敬。
记得一次课堂提问,我因未预习教材而茫然失措地站在黑板前,我手捏粉笔,脸颊发烫。罗老师见状,并未责骂,而是温和地说:“我昨天讲过,你没有好好听讲,不预习教材,怎么写得出来?你先站在旁边听我讲。”随后,他拿起粉笔边讲解边示范,讲完后让我重新书写军事知识,他说每一次战斗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后勤保障是战斗胜利的关键因素。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低着头完成了任务,但内心却记住了那份宽容与耐心。正是这样的时刻,让我明白:教育不是惩罚,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如果说罗老师如灯塔般坚定,那么另一位老师则如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浇灌我们这些战士们。他是我们的连长,富有爱心,谆谆善诱,既温柔又幽默。有一次军事训练场上,整个上午都由他讲解。为了让我们保持专注,他会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战争奇闻,战斗故事,寓教于乐,让我们在笑声中懂得做人和学会战术技术动作要领的深刻道理。
在连队指导员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的老师。指导员讲解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气氛活跃,会议室里常常传出欢乐的笑声。有一次团里政治处的领导来连队检查,他好奇地问:“你们连在做什么,那么开心?”我故作神秘地回答:“这是我们连的秘密。” 这份快乐的背后,是指导员用心营造的成长空间,是我们敢于表达、展现自我的舞台。
更令人感动的是连长指导员的无私奉献。在老山前线,深夜十二点,一点两点钟,甚至有时候一个通宵,当我们都在站岗放哨,他们的猫耳洞里依然亮着灯,他们低头弯腰研究作战计划,沙盘推演,有时候一动不动。他们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军队,把最真的关爱给了战士。他们说:“难道你们非要把你们的领导变成一个整天拿着鸡毛掸追着打你们的老师吗?”一句话逗笑了全连将士,也化解了参战期间的紧张气氛。他们不愿做红花,甘愿做绿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我们这些坚强的革命战士。
真正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正如一位作者所言,教师应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有自己幸福自信,才能成为善良快乐的人,进而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这种幸福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需要修炼——读书与写作便是最好的途径。
那位写下《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作者,他曾把《红楼梦》读了十多遍,从中学习做人;读《简爱》《呼啸山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解放军军史》《白鹿原》《中国革命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安全生产专业实务》等书籍时泪流满面;每一次去各种书店,去参加各种文学活动,聆听各位老师的讲解,积攒了许多图书。他说:“读书真的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的人生。”曾经脾气暴躁的青年打工者,如今能全面看待问题,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这都得益于持续的阅读与反思。你知道这位打工者是谁吗?其实这位打工者就是作者施泽会。
我也曾遇到这样一位热爱读书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引用经典,旁征博引,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广阔无垠。他像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又像北斗,在我们迷失方向时,照亮回家的路。他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至今仍回响在我耳边,成为我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
记忆中最动人的画面,往往来自那些细微的瞬间。有一年春天,放学时突降倾盆大雨,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走,只剩我一人蜷缩在角落里发呆。这时,赵老师走了过来,将自己的雨衣披在我身上,送我回家。到家后我想端杯热茶给他,可转身一看,他已消失在雨幕之中。那一刻,我的心由冷变暖,泪水悄然滑落。
这不仅仅是一件雨衣的温度,更是师爱的象征——无声、无私、无求回报。他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像灿烂的太阳,哺育尚未结果的小树。他的双手沾满粉笔末,他的耳边回响着谆谆教诲,他的鬓角新增了几根银发——这一切,都是为我们成长所付出的见证。
几十年的光阴,在岁月长河中或许只是微风吹过的涟漪,轻轻一闪便没了踪影。然而,每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总会想起那些站在讲台上的身影。他们或许不再年轻,有的老师已经离世,但他们的话语依然清晰,他们的目光依然温暖。
现在的我,早已不再是那个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的学生,也不再是躲在角落里等雨停的孩子。但我始终记得:是老师教会我“笨鸟先飞,天道酬勤”;是老师告诉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老师用一个个故事、一次次鼓励、一句句叮咛,把我从懵懂无知引向理想与追求。
当我成为一位代课老师的时候,我才知道当老师的不易。我带领学生们学习,朗读,有的学生爱调皮,不做作业,有时候我无计可施。但是我想到我当学生的老师的教诲,我又有了教书育人的力量。课外活动,我给学生们讲解我在老山前线奋勇杀敌的故事,怎么样利用地形地物,怎样有效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将来你们长大了,去当兵保卫我们的祖国,保护我们的人民,那才是你们的英雄有用武之地。有的同学问,老师,你真的打过仗吗?我回答,我们连牺牲了十多位战友,受伤了四十多位战友,你说我打过仗还是没有打过仗?我们面对面与敌人搏斗,在老山前线战斗了一年多时间。无数的炮弹子弹从我的身边飞过,但是我毫发无损,从战场上,从枪林弹雨中活着走下了战场,这是为啥呢?连长经常教导我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一句话成为了战士们牢牢记住的金典名言。可是人生无法预测,我教书十余年,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无法养家糊口,我不得不离开了我深爱的讲台,来到南方到处流浪。但是,我时时想起我人生当中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是我成长、生活、奋斗的灯塔,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航标。
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是我们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您是茂盛的叶子,默默守护着未来的花朵。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个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没有任何技术可以替代一位真正用心的老师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只是传递信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唤醒灵魂。
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散文,字数早已超过千言,但关于老师的记忆,却远远不止三千字所能承载。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阅读、去回味、去传承。他们或许平凡而伟大,但在我们心中,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上一篇: 崔士忠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当今社会和生活
下一篇: 你的声音一直在教室里回响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