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坚守吟唱的孝义之歌
在广袤的旬阳大地上,有无数家庭在城乡的经纬中编织着生活的故事。他们在时代的浪潮里,如同坚韧的舟楫,在城乡的波涛间穿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在吕河镇敖院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俩用爱与责任,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一座闪耀着孝义之光的桥梁。这对儿夫妻,就是陕西好汉锅餐饮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敖德辉和妻子王德娟,夫妻俩11年如一日,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关心照顾疾病缠身的父母。
在敖德辉和妻子王德娟心里,孝是流淌在家人们血脉中的深情,是子女对父母日复一日的关怀与陪伴;义是融入家人灵魂的担当,是子女对父母在疾病和困难面前的不离不弃。11年来,在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的眼里,敖德辉和妻子王德娟关心照顾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传递着温暖的孝义善举、爱的奉献。他们对父母的每一次搀扶走路上下台阶锻炼、每一次的缝补浆洗换衣服洗被褥,每一次推着轮椅让父母在老家或市区的大街小巷散心散步,每一次的理发梳头擦背按摩,每一句温馨的问候话语,都汇聚成有家就有爱的海洋。他们用11年间的孝义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不论在老家吕河镇敖院社区,还是在旬阳的瑞莲小区,夫妻俩如同坚韧的行者,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了十一年。这十一年,是经营餐饮业的拼搏之路,是照顾生病父母的深情之旅,每一步都印刻着爱与担当。
敖德辉的父亲敖忠杨,母亲刘金娥今年都是73岁,老两口都是上世纪70年代参加过襄渝铁路建设的民兵,母亲刘金娥还担任过女子民兵排排长。因为有共同参加三线建设的经历,加上谈得来说的拢,相识相知自由恋爱,喜结连理结为夫妻。
在敖德辉和妻子王德娟眼里,父母就像两棵深深扎根在敖院社区这片土地上的大树,用他们的坚韧和勤劳守护着这个家。父亲身材高大而结实,待人憨厚忠诚热情。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的双手粗糙得像苍老树皮,但却无比有力。每天清晨,父亲就扛着锄头出门,走向那片熟悉的田野。在田间他精心照料着每一株庄稼,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却从不喊累。母亲则是家里的主心骨,料理家务是把好手。她温柔善良,心灵手巧,说话办事快人快语;每天在家里忙碌着,洗衣做饭养鸡喂猪,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闲暇时间在家相夫教子,饴含抱孙,幸福满满。每当傍晚时分,她总会站在门口望着远方,等待丈夫归来。也期待能看见儿子儿媳能从旬阳城里回家的身影。当父亲和儿子儿媳全家人都回家后,她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美美的吃一顿团圆饭。虽然饭菜味道朴实简单,但妈妈的味道浓,品出了全家团圆的幸福和欢乐!
往事如烟。当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敖德辉1998年15岁时就离开家走向社会,到安康学习厨艺。学成结业后回到旬阳,先后在旬阳干部招待所、美豪酒店、金世纪嘉悦酒店等多个宾馆饭店从事厨师工作。就在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同是80后的庙岭姑娘王德娟,经过几年时间的热恋后,于2003年腊月结为夫妻。从此夫妻俩同在一个行业上比学赶帮,看谁学的技能知识多,看谁创业打拼进步快。2008年,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员工们的爱戴,敖德辉在做好火锅店餐饮业的同时,担任了陕西好汉锅餐饮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暨玉兰酒店厨师长,为店里的员工们做好传帮带,带出了一批年轻的厨师,积极努力为南来北往的客人们做出最美最好的美味佳肴,受到了广大食客们的点赞好评。生意做做越红火,食客回头率也越来越多,营业收入大大提高。
2014年,敖德辉由于从事餐饮业成绩突出,得到玉兰酒店掌门人,陕西旬阳大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玉赏识,杨荣玉把玉兰酒店的餐饮和员工管理业务,授权交给敖德辉全权管理。正当敖德辉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6月1日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突发脑梗引起半身不遂,丧失语言功能说不出话。为了不影响火锅店生意,王德娟留在火锅店打理餐饮业务,敖德辉马上开车接母亲到旬阳县医院抢救治疗。转危为安后,就把母亲送回家由父亲照顾。夫妻俩按照医生医嘱,抽空就回家和父亲一起,用简单话语和母亲交流,教母亲说话。现在母亲已恢复了语言功能,能够正常和人对话交流,脑梗仍在继续治疗中。2014年10月,父亲敖忠杨突发脑出血,敖德辉得到消息就立即开车回家,把父亲送到旬阳县医院icu重症监护室观察抢救后住院治疗。夫妻俩在餐饮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曾请过保姆在家照顾父母。当父母病重和打拼的事业很忙感到无助时,夫妻俩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
妻子王德娟,在公公和婆婆病重住院,以及出院后在家里做康复训练调理身体期间,只要能抽出时间,就赶回敖院婆家为公公婆婆换洗衣服,小件的衣服就在家里洗,大件的床被、被褥棉裤棉袄,都带回城里的家里洗,洗好了就送回家。公公脑出血后失去走路功能,王德娟就蹲在地下,用两条绳子绕圈打结,套在公公的两只脚上,让父亲拉住绳子的上端,丈夫敖德辉搀扶着父亲,王德娟用手一只脚一只脚慢慢的向前挪动练习走路,现在父亲住着拐棍能一瘸一瘸的慢慢走路。夫妻俩还为公公买了轮椅,有空了就推着公公在街道边、公路边散心聊天。有情急事情要办的时候,不是儿子抱着父亲,就是儿媳抱着婆婆,直到把事情办好。夫妻俩曾把父亲送到老年公寓住过一段时间,但父亲很不适应环境想回家,夫妻俩就把父亲接回城里的家,父亲想回敖院老家,就开车把父亲送回老家,还把父母开车送到远在河南的姑姑家玩过一段时间。父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夫妻俩就带着轮椅开车把父母拉着到西安等地散心。在日常生活中,敖德辉负责给父亲洗澡,王德娟负责给婆婆洗澡。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小女儿王天乐已上小学三年级,大儿子敖治鑫在学习好功课同时,礼拜天和节假日里在家也学会了照顾爷爷奶奶生活起居,今年高考成功考上大学。
为了照顾生病父母,夫妻俩做了倒班制的分工,谁的餐饮业务稍微轻一点,谁就抽空到医院或者回家照顾父母。有一次,敖德辉在老家照顾父母时,店里突然来了一批重要的客人。妻子王德娟和员工们在店里忙得不可开交,但她没有抱怨,而是不知疲惫的坚持着。等敖德辉匆忙赶回店里时,看到疲惫却依然坚强的妻子,心中满是感动。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都化为了对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11年来,敖德辉的父母每年都要定期到旬阳市医院做一次常规性检查和住院治疗。从2014年到2025年,父母住院治疗就在5次以上,仅父亲2024年住院就有4次花费10000余元,母亲2024年治病花费5000余元。11年共花费药费30余万元。为了给患病的父母治病,共在信用社贷款达20多万元,母亲胳膊摔断后请保姆照料等共花费30多万元。夫妻俩感恩党对农村的医保政策好,药费自付40%,国家报销60%。逢年过节和父母生日时,夫妻俩都要抽出时间回家举办家宴,祝福父母节日愉快,生日快乐!祈祷父母健康长寿!
现在,敖德辉母亲刘金娥逢人便说;“我们老两口生病11年,喝药11年,病重时走不了路,儿媳背我进进出出。不是儿子儿媳照顾我们,我们早就不在人世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儿子儿媳给我的买的,儿媳就像亲闺女一样,给我洗澡擦背洗衣服,教我慢慢练习说话。有时我和老伴儿拌嘴,儿媳妇一个劲儿劝我说家和万事兴,父母在家就在,有妈才有家,直到我们老两口和好为止”。父亲敖忠杨说:“我生病前在瑞联小区做安保,2014年得了脑出血,练习走路的拐棍11年就用坏了4个,病重的时候我不爱动,儿子就为我买了轮椅,儿媳每次回家,就让我坐在轮椅上推出推进散心。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让他们做我的儿子儿媳。”
11年的时光,如同一幅漫长而又温暖的画卷。在市区的餐饮店里,夫妻俩用辛勤的劳动赢得了顾客的认可和好评,餐饮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而在农村老家,父母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病情也逐渐稳定。现在,他们依然在市区与老家之间往返着。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疲惫,但夫妻俩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11年的坚持,不仅是对事业的执着,更是对亲情的坚守。
11年来,在生活的舞台上,敖德辉是一位出色的多面手。于家庭,他用爱与责任呵护着每一位家人,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幸福满溢。创业征程中,他凭借着敏锐的餐饮业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披荆斩棘。让事业之花绚烂绽放,成就令人瞩目。同时,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他用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是家庭的骄傲,更是创业者中的楷模。
2020年5月,敖德辉被中共安康市委宣传部、安康市委政法委等11个单位授予“第三届‘中国梦青年志’尚德好青年”荣誉称号,2021年4月,被共青团旬阳县委授予2020年度“旬阳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23年10月,被中共旬阳市委宣传部、旬阳泰隆银行命名为“孝义文化宣传大使”;2024年1月通过自学,获得了西北工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证书,2024年7月,通过自学和参加烹饪技能考试,获得了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中式烹调师”专业证书。敖德辉的成长历程让人刮目相看,可点,可圈,可赞!
在城乡之间的这条道路上,敖德辉、王德娟夫妻俩用爱和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成了父母心中最坚实的依靠,也成为家乡人民眼中最美的风景。夫妻俩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们用爱与坚持,温暖着久病父母的心,也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完稿于2025年8月12日至18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