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猫耳洞里的勋章(小小说)

作者:施泽会 阅读:179 次更新:2025-08-21 举报

猫耳洞里的勋章(小小说)

  作者  施泽会

    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雨总带着血腥味火药味铁锈味,大雾笼罩着整个山脉,那些郁郁青青的树木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变成了墨绿,茂密,壮硕,青翠。当林墨寒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塞进防水袋时,洞顶的渗水恰好滴在他的后颈上,凉得像一封未拆封的遗书。这个仅容三人蜷缩的猫耳洞,是他军校毕业考核的最终战场。

   猫耳洞的"入学考试"从挖掘开始。工兵铲撞击喀斯特地貌的灰岩,溅起的火花在暮色中像濒死的萤火虫。林墨寒的掌心很快磨出很大一块血泡,而隔壁洞传来的铁锤凿声提醒他,竞争对手赵锐刚,他已经掘进半米。

    "注意反斜面挖掘的角度。"耳机里传来考核官干咳的声音,"记住,你们挖的不是掩体,而是自己的一个棺材的形状。"

    洞内温度在三小时内攀升到42℃。当林墨寒终于挖出能勉强转身的空间时,防水布上的汗水已经积成小水洼。他想起军校教材里的标准数据:猫耳洞最佳高度1.5米,进深2米,但此刻他宁愿相信老兵流传的说法——能让你在炮击时感到安全的,从来不是尺寸,而是黑暗里攥紧工兵铲的力度。

    第三天清晨,林墨寒发现压缩饼干长出了绿毛。他用刺刀刮去霉斑,像剔除伤口上的腐肉,他还是不情愿地吃下了一块压缩饼干,压缩饼干仿佛在喉咙里打转,这时候他的军用水壶的水已所剩无几,他用嘴巴接着洞壁滴落的汽水,滋润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管。隔壁洞突然传来响动,赵锐刚的水壶坠地的脆响在山谷间回荡,随即被考核官的哨声截断:"你暴露了目标,扣50分。"

    夜晚是真正的考验。蚊虫在耳边织成嗡嗡直叫的网,老鼠在洞边一会儿爬高,一会儿钻洞,气得林墨寒直跺脚,干蚂蟥开始吮吸人体的血。林墨点燃珍藏的半支香烟,暗红色的火光明灭间,他看见岩壁上渗出的水珠像某种神秘的文字。这是老兵们说的"猫耳洞星光"19844月份的老山前线战士用罐头盒遮挡烟头的弱光,如今成了他们辨别方向的坐标。

    "你知道为什么考核期是七天吗?"对讲机里突然响起赵锐刚的声音,带着水汽的杂音,"因为19844月份的老山,平均每个哨位坚守时间是168小时。"

   林墨寒没有回答。他正用刺刀在岩壁上刻下第三道刻痕,突然摸到某种黏腻的东西——是雨季猫耳洞里特有的苔藓,在他的指尖凉得像逝者的皮肤。

    第五天暴雨突至。林墨寒的迷彩服彻底湿透,贴在身上如同第二层皮肤。当考核官通过无人机投下"敌情通报"时,他正赤身裸体蜷缩在洞底,这是老兵传授的生存智慧:在40℃的猫耳洞潮湿环境里,衣物只会成为霉菌的温床。

    "敌军的一个加强连向你部发起进攻。"通报上的字迹被雨水洇开,"可用弹药:手榴弹3枚,步枪子弹10发,你必须在一分钟之内击退敌人,保存自己的战斗实力。"

 林墨寒突然想起毕业前参观军史馆的场景: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条破烂的军裤,标签上写着"19851月,某部战士在猫耳洞坚守47天,因潮湿溃烂无法穿着完整衣物"。当时他觉得荒诞,此刻却感到是某种神圣的传承——当炮弹在洞外炸响时,他赤裸着上身冲出掩体,泥水混着汗水流淌,他像某种古老的成人礼。

   第七天黎明,林墨寒的手表停在了517分。他用刺刀撬开最后一盒罐头,发现里面的午餐肉已经变质发黑发霉,他必须延续生命,还是吃下了午餐肉。远处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考核即将结束,但他突然不想离开这个潮湿的洞穴。

   对讲机里传来考核官的声音:"最后一项任务,描述你眼中的猫耳洞。"

   林墨寒想起军校图书馆里那本泛黄的《战地日记》,某页用红色铅笔写着:"我们在这里腐烂,但焦土会记住我们的骨头,大山会记住我们的忠诚。"他对着对讲机说:"报告,猫耳洞是大地的伤口,也是勋章的模子。"

  当阳光终于照进洞口时,林墨寒看见赵锐刚从隔壁洞爬出,两人身上都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泥尘,像刚从历史深处走来。远处,考核官举起相机,镜头里两个年轻军官的剪影与岩壁上的弹痕重叠,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肖像。

返程直升机上,林墨寒摸着岩壁上磨出的茧子,赵锐刚看着林墨寒,两个军校同学相互拥抱,他们突然懂得了为何军校将猫耳洞列为必修课。那些在潮湿与黑暗中生长的霉菌,那些在寂静里与爆炸轰鸣声中听见的心跳,那些不得不赤裸面对残酷的现实,终将成为刻在他们灵魂深处的军衔,成为一枚枚永远珍藏的勋章。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