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人性交织的深度探索————读陈德智长篇小说《乡约》之我见
乙巳年4月15日,作家德智先生专程驱车从安康回旬阳,为我送来他的33万字长篇小说《乡约》。拿到书后,我脑海里迅即蹦出了乡音、乡情、乡恋等几个关键词,于是我就翻开书页阅读起来。
作者的长篇小说《乡约》以陕南信县的发展为蓝本,围绕乡约文化展开乡村故事,让读者阅读后在多个层面受到启示和教育。乡约的全称就叫乡规民约,乡规民约作为地方性的行为准则,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它汇聚了众人智慧,彰显着人们对和谐友善的向往。这些看着很平常的规矩,实际上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是基层乡村实现自我教化的关键载体。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都能从中领略祖辈的智慧与力量,进而在不知不觉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从多个角度入手解读作者的长篇小说《乡约》,我认为在主题思想层面,《乡约》记录着当今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乡约》以陕南农村为背景,乡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是核心线索。它展示了乡约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以及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比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乡约中的一些条款与现代法律和社会观念产生冲突,小说通过情节发展,探讨了如何在传承乡约文化精华的同时,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乡约》记录着当今社会人们的诚信观念与社会发展,诚信是乡约文化的重要内涵,《乡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故事中,信县的发展兴衰与诚信密切相关。曾经,信县因诚信的乡约传统而繁荣,人们遵守约定,商业活动有序进行。然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部分人违背诚信原则,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挫。深刻揭示了诚信对于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乡约》记录着人性的复杂与救赎。这部长篇小说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有些人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违背乡约和道德准则;而有些人则坚守诚信和善良,努力维护着乡约的尊严。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探讨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以及在困境中人性的救赎。例如,一些曾经犯错的人在经历挫折后,重新认识到诚信和道德的重要性,实现了自我救赎,体现了人性的转变和成长。
在艺术特色层面,这部长篇小说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乡约》具有浓郁的陕南地域文化特色。作者通过对陕南农村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方言土语等方面的描写,营造出独特的地域氛围。如对陕南山川河流、梯田茶园的描绘,展现了陕南的自然风光之美;对陕南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陕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方言的运用也使小说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地域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乡约》叙事结构严谨。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不同人物和事件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使故事丰富多样又有条不紊。主线围绕信县的发展和乡约文化的传承展开,副线则涉及各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各条线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叙事节奏上,张弛有度,既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有舒缓平和的日常生活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体验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乡约》人物塑造生动,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坚守乡约的老者,还是在时代浪潮中挣扎的年轻人,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例如,对主人公的刻画,不仅展现了他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挣扎与抉择,还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责任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社会意义层面,作者对当今陕南农村如何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向读者做了最好启示。乡约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体现了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小说中的乡约通过道德规范和舆论监督,约束村民的行为,解决纠纷,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当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示我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可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治理理念和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约》全书对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做了很好引导。在当今社会,诚信、道德等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乡约》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弘扬了诚信、善良、互助等传统美德,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它引导读者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坚守道德底线,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
《乡约》是一部展现陕西农村社会风貌、发展变迁及文化底蕴的作品,读者读完后会产生以下6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感悟。
一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坚守。《乡约》描绘的乡村社会保留着诸多传统美德,如拾金不昧、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像农村老人王平银进城拾金不昧的情节,深刻体现了乡村人骨子里的诚信和善良。这让我们认识到,尽管时代在发展,但这些传统美德永远是乡村文化的瑰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它们不仅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指引,提醒我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能忘却和丢弃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是乡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历史学者张修之对中国乡约制度演变历史的回望,以及卢志濂在云镇和留侯村试点推行现代村民自治制度的情节,我们了解到乡约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乡约制度曾经在规范乡村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它可以激发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对乡村发展与变革的思考。在当今农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小说展现了信县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变迁,从工业大县的发展势头良好,到面临铅锌矿废渣排放污染等问题,再到新县委书记提出“四一四”战略试图推动新的发展,反映出乡村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随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乡村有机会引进新的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水平;另一方面,乡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这让我们认识到,乡村发展需要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四是发展中的利益博弈与平衡。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如县委书记白世伟提出的发展战略虽然有其愿景,但却让信县旧账还清又添新债,引发了县长赵宇航等不同意见者的担忧。这反映出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政绩和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五是人物命运的起伏与时代背景。《乡约》里各个角色的命运都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无论是县委书记们在政治舞台上的起起落落,还是普通村民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六是乡村情感的真挚与温暖。书中描绘的乡村情感,如亲情、友情和爱情,充满了真挚和温暖。尽管乡村生活可能并不富裕,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十分深厚。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家庭内部的相互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社会的人情味。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这种真挚的情感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经营和维护人际关系。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乡约》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出乡村社会的风貌、复杂的人性与时代的变迁。其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人物形象典型且具代表性,代表不同阶层。《乡约》人物塑造与主题紧密结合,刻画了从基层百姓到政府官员等不同阶层的人物。比如农村老人王平银,她代表了乡村中朴实、善良、坚守传统美德的群体。她进城拾金不昧的行为,是无数淳朴乡村百姓的缩影,体现了乡村社会中诚信、正直的传统价值观。而县委书记魏德平、白世伟,县长赵宇航等官员形象,则代表了乡村发展中的决策层,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乡村的发展走向。
人物形象体现时代特征,每个角色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乡约》里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下,乡村面临着发展与变革,书中人物的观念、行为和追求,都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年轻一代村民渴望走出乡村,追求城市的现代生活,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乡村传统观念的冲击;而老一辈村民则坚守乡村的传统和习俗,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人物性格立体饱满,人物形象多面性展现。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单一的“好”或“坏”,而是具有复杂的性格特点。以县委书记白世伟为例,他提出“四一四”战略,试图推动信县的发展,展现出他有抱负、有冲劲的一面;但在实施过程中,他过于独断专行,让信县旧账还清又添新债,又体现出他的盲目和不切实际。这种多面性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让读者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
人物形象性格发展变化。这部长篇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一些原本安于现状的村民,在经历了乡村的发展变革后,逐渐变得勇敢、进取,开始尝试新的产业和生活方式。这种性格的发展变化不仅符合人物的成长逻辑,也反映了时代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要体现在利益交织方面。人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亲情、友情或爱情,还涉及到利益的交织。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博弈和矛盾。县委书记与县长之间可能因为发展战略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村民与企业之间可能因为土地、资源等问题产生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关系的描写使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也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在情感纽带维系方面,除了利益关系,人物之间还存在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乡约》中得到了细腻的描写。家庭内部的亲情纠葛、朋友之间的相互扶持、恋人之间的浪漫爱情,使人物关系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人物塑造与主题紧密结合。《乡约》的主题表达,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围绕小说的主题展开。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乡村发展与变迁、传统美德的传承与挑战等主题。王平银的拾金不昧行为体现了乡村传统美德的坚守;而县委书记们的决策和行动则反映了乡村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人物形象成为了表达主题的载体,使主题更加深刻、生动。
《乡约》全书里描写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不同人物对乡村发展的不同看法和做法,引发了读者对乡村发展道路、价值观等问题的思考,使主题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以上只是自己一窥之见,文友们多多指正。
完稿于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上一篇: 释永信,披着袈裟的魔鬼
下一篇: 七绝(中华新韵)●一题白虎山泉(白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