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悲悯与文学(85)

作者:周占忠 阅读:65 次更新:2025-07-15 举报

85

唐诗和宋词并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传唱至今的名言佳句,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生生不息。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唐诗宋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任何一个中国人,哪怕目不识丁也能吟几句唐诗,唱几句宋词,尽管他不一定知道这就是唐诗宋词,更不知道这些诗词是什么人写的。这是祖祖辈辈留下的,是口口相传留下的,它已深深地浸润在中国人的血液和骨头里,成为中国人生命的一部分。我也喜欢唐诗宋词,有时候兴之所至,还试着写上几首,尽管从严格的诗词韵律和平仄要求来看,我写的这些东西也许连诗词都算不上,更谈不上意境和格调,但这不影响我对诗词的喜欢,看得多了,渐渐地觉得,不只是形式上,在内涵上,诗与词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唐诗大气磅礴,立意高远,天马行空,大开大合,更多关注的是家国情怀,而宋词呢,于细微处见功夫,更多的是风花雪月,小资情怀。文化确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唐诗反映的是大唐气象万千,胸怀天下,而宋词的流行,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宋代国民的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决定了宋代外交和军事的羸弱,尽管它的经济很繁荣。传统上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且以婉约派为主,豪放派主要也就是苏东坡和辛弃疾两人,即使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两人也写了不少婉约派词。何为婉约派的词风呢?最大的风格就是谈情说爱,俗气点说就是泡妞用的。宋词是用来唱的,在筹光交错的宴会上,填上词,和着调,由歌妓浅吟慢唱,类似于现在的卡拉OK,情歌永远是主旋律。宋代有名的大词家都是个中高手,那些留传千古的名篇佳句很多都是有关风花雪月的。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咏物名篇,王国维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里面也有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的思妇描写;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更是描写爱情的千古名篇,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不知被后世多少人用于谈情说爱。秦观的《满庭芳》以山抹微云而闻名,被苏东坡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其实也是思念歌女的,文中有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等词句。晏几道的《临江仙》本就是写对歌女的怀念之情,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直抒心意,被陈廷焯评为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姜夔有名的《暗香》也是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折”、“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虽然苏东坡、辛弃疾、欧阳修等也写了一些志存高远、大气豪迈的词,但终不是主流,与唐诗相比,差得太远。二是矫情,似乎不说愁和苦就不会写词,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小资阶层,生活优哉游哉,玩惯了风花雪月,就无事找点愁。晏殊《蝶恋花》愁得很有水平,“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当然,其中最有名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过反映的其实是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李清照的愁和苦就不用说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何其典型的小资情调。其三就是反映市井生活,“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是婉约派的扛鼎之人,柳词最擅长谈情说爱,应该是琼瑶的祖师爷吧,全国人民都会唱他写的词,放到现在,那就是大V级的,圈粉无数,不知会迷倒多少少男少女。


上一篇: 相聚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