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第十一章:围魏救赵扭转危局,声东击西增援安庆

作者:苑丁 阅读:96 次更新:2025-05-27 举报
三河镇一战,陈玉成联合李秀成一举歼灭了李续宾带领的六千清军精锐,其中六百名将领战死,李续宾自己也捐命了,这样的惨烈景象,令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震惊,他哀叹道:“自三河败后,元气大伤矣!”
 曾国藩本想让李续宾带领清军精锐围困并一举拿下太平天国赖以活命的粮仓,从根本上断了天京的粮草,就能困死天京,消灭这些叛军也就等待时日了。不曾想到,太平军中竟然出了陈玉成这样一个少年能将,一个羽毛未丰的才二十二岁的青年,竟然带领太平军打败了李续宾带领的清军精锐,歼灭了六千多人,就连六百名精英将领和李续宾都战殁了。这样惨烈的败局,实在是大清国,也是他作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的此耻大辱,这让他曾国藩怎么向咸丰皇帝交代呢?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十分痛心,也非常震惊,他感慨万千地说:“自汉唐以来,未有贼如此之悍者!”
 那个清军头目胡林翼却说:“陈玉成是贼中精锐,是四眼狗一只,他何足虑耶!”
 三河一战,陈玉成保住了太平天国的粮仓,扭转了太平天国的危局。这一年陈玉成二十二岁,由于战绩显赫,屡立战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人才,天王洪秀全大加赞赏,破格提升陈玉成为英王,成了“京内之事不决,问于王,京外之事不决,问英王”的权倾一时的三军统帅。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原来想趁着太平天国的内乱,杨秀清被韦昌辉活活勒死,韦昌辉也被杀,石达开逃离,太平军的军力削弱,谋划布局围困天京,抓住最佳时机,一举捣毁天京,“擒贼先擒王”,抓住洪秀全,太平军也就树倒猢狲散了。谁知道太平军中又涌现出了陈玉成、李秀成两位悍将,扭转了秃势,化解了危机。尤其是哪个陈玉成,二十三岁就成了太平军的三军统帅。武汉一战,他曾国藩虽然是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也不免吃了他的大亏,差一点就把小命给搭上了。那日,曾国藩带领的纪律严明的湘军,却被一个小小的粮官陈玉成带领的童子军打得丢盔弃甲,弃船逃跑。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灵机一动,自行落水,想以此来提振湘军战士的斗志和战斗力,谁知“兵败如山倒”,众湘军谁也不顾谁,都去逃命去了,他曾国藩好不容易才捡回一条命,然而几十艘战船被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烟雾笼罩着江面······
 这些年来,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谋划布局,京口之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都被陈玉成他们带领太平军一一地破了,张国荣落水被淹死、向荣被逼自杀、李续宾活活战死,这都是清廷的军部统领大将。三河镇一战6000精锐覆灭,600精英将领统统战殁,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烈的景象,他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怎么能够接受得了。承受得住呢?每每想起这些,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都痛心疾首,烦躁忧虑,心焦如焚。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他曾国藩真的想不明白,他权倾一时的大清国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就斗不过一个羽毛未丰的陈玉成?
 曾国藩深知剿灭叛军,消灭太平军是大清国咸丰皇帝下达的死命令,曾国藩要不折不扣地听从皇命,执行皇令,全身心地不遗余力地实现目标,完成使命。曾国藩想,你们破我们立,太平军破了清军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曾国藩还可以再建立起来,将继续谋划布局包围天京,建立威胁天京的包围圈。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早看透了这些农起义军的致命弱点,他们必然会内讧,老一代已经内讧得不可开交,互相残杀,削弱了太平军的凝聚力战斗力,太平军的新一代也免不了也会发生内讧,到了那个时候,再收拾这个太平天国的顶梁柱权倾一时的强悍的陈玉成。
 陈玉成三河镇一战大胜后,就带领着太平军在安慰的合肥修整。1859年6月,英王三军统帅的陈玉成,肩负着太平天国的大任,霍然听到清军又攻占了浦口,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又搞起了江南大营,包围天京,严重威胁天京,十分震怒。陈玉成带领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先去袭击浦口,然后2再去解决江南大营。
 浦口地处天京北边的长江边,是天京向北的重要通道口,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不摧毁,形势非常严峻。浦口,局距离天京那么近,严重威胁着天京,所以陈玉成非常着急,便带领着太平军从安徽合肥出发星夜兼程赶浦口,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太平军个个勇猛无比,攻入浦口后,来回冲杀,直杀的那些清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平军获得大胜后,陈玉成带领着太平军伙同李秀成又快速由北向南穿过天京,去攻打清军的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对于天京的威胁非常大,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深知江南大营对于天京的重要,可以看作是扼住天京的咽喉,以往向荣的布局被陈玉成他们打破了,那是因为兵员不足,防守不够严密,这回他要驻足兵员,筑牢防守工事,严密防守,就这么围困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陈玉成知道,老谋深算的曾国藩这回布局的江南大营工事牢固,防范严密,难打难攻,就没有直接去强攻,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妙法,先引蛇出洞,再趁虚而入,捣毁他们的老巢。太平军绕开了江南大营,分头明火执仗,轰轰烈烈去了浙江的湖州和杭州。这样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急了,他不得不从江南大营调兵遣将去增援受到大批太平军的攻击到潮州和杭州。这样一来,江南大营的兵源少了,力量被削弱了。陈玉成不辞劳苦就带着他的太平军星夜兼程快速返回江南大营,准备指挥他的骁勇善战的将士们勇猛攻击江南大营,谁知攻不进,原来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老谋深算,还留了一手,江南大营里有五十万湘军死守着,久攻不下,陈玉成只得以重兵将江南大营团团包围起来。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还是失算了,他也没有想到陈玉成会采用调虎离山,围魏救赵的策略,等他发现问题后,已经来不及了,想增援江南大营已经来不及了,沿途又遭到太平军的袭击。陈玉成带领着太平军不畏艰险,不怕艰苦,餐风沐雨,披星戴月,冒着风险,坚毅顽强地将江南大营包围了五个月。五个月来,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心急如火,想调兵来解围,可是沿途都遭到太平军的狙击,即使有部分清军来到江南大营的外围,也进不去,总是被英勇顽强的太平军打得大败而逃;五个月来,江南大营里的清军粮草断绝,弹药耗光。陈玉成见时机已到,他深深知道“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就抓紧时机,联合李秀成带领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大势发动攻击,一时间火炮对攻,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就在陈玉成和李秀成他们带领的太平军,“叮叮当当”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天京城里的大批太平军从城里杀出来了,与陈玉成和李秀成他们带领的太平军形成了合围之势,把江南大营的清军围在中间,只杀的清军招架不住了。那四面八方的喊杀声此起披伏,不绝于耳。五十万湘军死的死,伤的伤,只有一小部分落荒而逃。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绞尽脑汁,用尽心思谋划布局的江南大营又被摧垮了,陈玉成他们大获全胜,解了天京之围,扭转了太平天国的危局。
 老谋深算是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十分看好长江中游一带。这一带对于太平天国的天京的安全非常重要,江西的九江,湖北的武昌等地都是太平天国天京的屏障,尤其是安徽的安庆,这可是天京的粮仓,“大战之前,粮草先行”嘛,如果攻占了安庆,断了天京的粮草,不用多少时日就能击垮天京的太平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擒贼先擒王”,打下天京,捉拿了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树倒猢狲散”,太平军就不攻自破,太平天国也就覆亡了。这样一来,他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就大功告成,就可以向咸丰皇帝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直在长江中游咬住太平军不放,曾国藩谋划布局京口之围,江北大营被打破了,他两次经营布局的江南大营也都被陈玉成催款了。
 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曾国藩十分痛心,一直耿耿于怀,既不甘心,也不认输。太平天国内乱以后,太平天国的那些起义的猛将虎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互相残杀,死的死了,逃的逃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以为遇到天赐良机,可以大展宏图,以摧古拉朽之势,一举歼灭太平军了。谁知这叛军中还真是人才济济,又涌现出来了像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能将善才,打乱了他的计划,打破了他的美梦。不过,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深信,既然老一代的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他们之间闹矛盾,有嫌隙,酿成内讧,有朝一日陈玉成、李秀成、洪仁歼、伟俊他们之间也会内讧的,到那时候就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抓住那个陈玉成一定将他凌迟致死。
 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一直盯住长江中游,时时刻刻咬住太平军天京不放。他除了谋划布局江北大营、江南大营,还带领湘军,联合湖北巡抚胡林翼统领着湘鄂水陆师五万余人大张旗鼓地攻入安徽,趁虚而入,打下江苏与安徽交界的太湖,又占领了潜山和石碑,直接向安庆进逼。曾国藩自己带领了湘军万余人,进入安庆的北边的集贤关,汇合杨载福提督带领的湘军4000余人将安庆城包围起来,按察使多隆阿也有人带领清军赶来围城。一时间,清军将安庆围的水泄不通。
 安庆历来就是天京的粮仓,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带领清军将安庆重兵围困起来,对天京的威胁非常严重,天王洪秀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晕头转向,焦躁不安。在陈玉成他们破了江南大营后,洪秀全觉得安庆大兵压境,里面所有太平军把守着,但清军将安庆围得水泄不通,这是非常危急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不行要去救援解围。然而两江总督曾国藩是有备而来,准备充分,如果硬打强攻,不见得能够轻松取胜,洪秀全决定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让陈玉成、带领太平军先去攻打苏锡常一带,大获全胜后,立刻沿着长江去攻击湖北,这样湘军就会调离围困安庆的兵力去增援湖北,这时候陈玉成带领太平军,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去解安庆之围,准能成功。在天王洪秀全的安排布局下,太平军从江浙战场上调动兵力分五路由长江以北并进,其中英王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沿着长江北岸西进,途径安徽,进入鄂东地区;忠王李秀成带领着太平军沿着长江南岸进入江西的北面,等待李世贤带领太平军途径皖南直接进入江西的东部,友军的将领刘官芳带领太平军专门去攻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布局在企门的湘军大营。通过这样的精心布局,这样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两人带领的太平军的主力,对武汉形成了钳形的攻势。这样从表面看来,太平军声势浩大,大有与湘军决战武汉的阵势,其实太平军这样的布局和动作,全都是为了引诱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调动清军去增援武汉,太平军就用这个调虎离山计,然后调动重兵去围攻安庆,除了陈玉成和李秀成两支太平军负责攻打安庆,解安庆之围外,还调动其他各部太平军布局在皖南和江西,一方面牵制湘军,一方面抓住机会,歼灭曾国藩的湘军。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