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境贫寒惨遭不幸,叔叔领养长大成人
陈玉成原名叫陈丕成。陈丕成出生于广西藤县一个贫穷山村客家的一户贫困农家。陈玉成家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耕田种地为生。传到他父亲这一代,仍然是以农耕为业,整年倒头,整天到晚,披星戴月,在田地里摸爬打滚,到头来还是缺吃少穿,艰难度日。由于家庭赤贫如洗,陈玉成的父亲一直是单身煎熬,娶不上老婆,后来年岁大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娶亲成了家。由于成婚迟,家境贫苦,缺吃少穿,生活过于艰苦,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到了三十几岁好不容易才生下一个儿子。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回生了儿子,夫妻两人金贵的不得了。他们夫妻两人对这个儿子抱有莫大的期望,期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混得风生水起,干出一番宏伟壮丽的事业来,为他们陈家的列祖列宗争光,荣宗耀祖。为此他们决定好好培养这个宝贝儿子,并给他起名叫丕成。“丕”是大、宏大的意思,陈丕成这个名字也寄托着父母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于是他们决定再艰难,再怎么困苦也要全身心地培育儿子陈丕成,千万千万不能让儿子陈丕成像父母一样,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在田地里摸爬打滚一辈子,还是混得缺吃少穿,艰难度日。因此培养儿子陈丕成就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陈丕成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将他送进村里的私塾堂。私塾堂的老先生看见陈丕成虽然清瘦,但很清秀,两只黑亮的眼睛忽闪着,显得非常精灵,而且天庭开阔,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十分喜欢,于是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陈丕成脱口而出说:“我叫陈丕成。”
“陈丕成?”私塾先生笑了说,“丕成,大成也。这名字的意思不错,但呼叫起来有点拗口,没有大。宏、玉叫起来顺口雅致。”
陈丕成的父亲说:“那就请老先生赐名吧!”
私塾先生略微想了一下说:“就叫玉成吧,今后就叫陈玉成。”
打那以后,陈丕成就叫陈玉成了。
陈玉成是个聪明睿智的孩子,学习也用功,记性也好,很快就读完并掌握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开始学习《千字文》了。像这样学习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大,他一定会成为一名满腹经文,才高八斗的人才的。
可是陈玉成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清朝晚期,西太后专权,朝纲腐败,西太后无能,经历鸦片战斗、甲午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年年战乱,灾荒不断,老百姓已经不堪忍受,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苛捐杂税多于牛毛,使得老百姓雪上加霜,直压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贫苦农民一年忙到头,地里的收成也不景气,一年的生活,吧吧唧唧,都敷衍不了,省吃俭用还免不了挨饿,哪还有钱来应付这繁重的苛捐杂税呢?
陈玉成的父母是山村里的贫苦农民,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加增苛捐杂税十分反感,当官府横征暴敛,派官员进村来征收税款时,陈玉成的父母就带头抗捐抗税。一户农民竟敢带头闹事,不缴税款,与清政府对着干,这不是在老虎头上拍苍蝇,太岁头上动土吗?对抗朝廷,就是造反。一天没有到晚,突然来了几个身穿带“勇”字的乡勇兵士,不分青红皂白就将陈玉成的父母五花大绑了去。
陈玉成的父亲和亲母两人遭到责罚暴打,直打得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血肉模糊,死去活来,才放他们回村去筹款缴税。不然就死路一条。
可怜被责打折磨得片体鳞伤,疼痛难忍的夫妻两人,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相互搀扶,亦步亦趋,十分艰难地连走带爬回到村里进入自己家里,与儿子陈玉成拥抱在一起,呼儿喊娘叫爹哭叫起来,那场面,那情景惨烈得惊天地泣鬼神。前来抚慰陈家人的村民们,无不泪流满面,悲声一片。
陈玉成的父母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疼痛难熬,家贫如洗,无钱就医,也无药傅治,他们的肉体站心疼痛,又恨有气,也担心记挂着儿子陈玉成,终于支持不住,瘫软于地,气息奄奄,不省人事,不多时就气绝身亡了。
可怜一个才八岁的孩子陈玉成,正当是享受父爱和母爱关心苛护的年岁,突然失去了双亲,那苦有多涩,那痛有多深,那悲有多惨,谁都想象得出来。可怜惨遭不幸的孩子陈玉成,趴在他父母的尸身上,哭天喊地,撕肝裂胆般地惨叫呼喊着:“爸爸,亲娘,你们醒醒,儿子不能没有你们啊!爹-啊,娘-啊!”
这撕肝裂胆的呼喊声,震撼山林,惊天动地,山风呼号,大地悲催,草虫悲悯,溪流乌咽······
面对这样的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不悲伤恸哭的。
陈玉成的叔叔在村民的协助下收敛了陈玉成的父母,自己的哥哥嫂嫂的尸体,送他们上山入土为安。大家怀着沉痛悲伤的心情安葬好陈玉成的父母以后,纷纷离开墓地。可是陈玉成一直跪在他的父母的坟前不肯离开,他的叔叔急了说:“玉成呀,你起来跟我回家。”
“回家?”陈玉成悲痛欲绝地说,“爸爸妈妈都没有了,哪还有家?”
是啊,一个才八岁的孩子,就突然失去了双亲,成了一个村里最可怜的孤儿,他能不伤心痛苦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总得要活下去啊!于是陈玉成的叔叔说:“玉成啊,你还小,爸爸妈妈没有了,你还有叔叔和婶母,今后你就跟着叔叔过,叔叔也是你的最亲最亲的人。”
陈玉成听叔叔这么说,回身抱住叔叔的腿悲声恸哭,两肩不住地耸动。叔叔也是泪流满面,十分疼爱地将自己的亲侄子抱起来说:“好了,别哭了,叔叔带你回家。”
这样年幼的陈玉成从此就有他们的亲叔叔领养了。陈玉成的婶母也把陈玉成当做亲生一样疼爱。
陈玉成八岁,叔叔家有个儿子今年四岁,叔父和婶母怕陈玉成孤单寂寞,就让陈玉成与他的堂弟睡一个房间一张床上,两人相处玩耍,尽量给陈玉成以温馨快乐,千方百计地让他忘却悲哀痛苦。
第二天早晨起来,婶母烧好早饭,去叫陈玉成弟兄两人起来吃早饭,却不见了侄儿陈玉成,问儿子你的堂哥陈玉成到哪里去了?儿子回答睡说他睡着了不知道。叔叔听了,非常着急,不过他断定侄子陈玉成一定是想念他的爸爸妈妈,又跑到坟上悲声痛哭了。
陈玉成的叔叔,多话没说,急忙跑到他的亲哥哥和亲嫂嫂的墓地去寻找侄儿陈玉成。果不其然,他远远地就看见陈玉成跪在他的亲爹亲娘的坟墓前。叔叔没有惊动侄子陈玉成悄悄地走上前,看侄儿在墓前说些什么。
陈玉成直挺挺地跪在他父母的坟墓前说:“爸爸妈妈,你们死的很苦很惨,我知道,是满清政府,那个老佛爷西太后腐败无能,是他们杀害了你们,使儿子成了失去父母成为了孤苦伶仃的孤儿,这深仇大恨儿子一定要报,你们放心吧,安心吧!”
叔叔听了上前说:“对,这仇要报。”
陈玉成回头一看是自己的叔叔,似乎不明白这个老佛爷西太后为什么要派清兵来抓走自己的父母,残酷地将他们两人责打折磨致死?叔叔也是怀着极度的愤恨心情告诉侄儿陈玉成。他说,这个清朝政府,西太后专权,腐败堕落,不好好经营朝纲,不好好对待和整治他的“兵、丁、卒、勇”,清兵丧失了战斗力,当外敌来犯时,节节败退,结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就将这些赔款的重担嫁祸于老百姓,大肆增加税收,那苛捐杂税多余牛毛,你的父母因为交不起税收,就被清兵抓去责打折磨致死了。
陈玉成听叔叔这么一说方知道他父母惨死的具体情况,原来是因为他的父母抗捐被清兵抓取去责打折磨致死的,这就激起了他的无比愤恨,这深仇大恨深埋心里,便下定决心要为惨死的父母报仇,于是他抱住叔叔的腿说;“这深仇大恨不共戴天,我一定要为父母报仇!”
“这仇要报,你怎么去报仇?”叔叔这么试探地问道。
“先到县衙杀了贪官赃官。”陈玉成攥着拳头愤愤地说,“再去京城把那个西太后那个狠毒的女人杀了。”
“凭你现在这样就能去杀了他们了吗?”叔叔“哈哈哈”大笑说。
“那我不管,反正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了。”陈玉成打算去拼命了。
“就怕你一个还没有杀到,自己先没了命了。”叔叔笑着说,“这就得不偿失了。”
“叔叔,你说怎么去报仇?”陈玉成伤心地说,“这仇就不报啦?”
“这仇一定要报。”叔叔开诚布公地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还小,等长大了,有了本领,再去报仇不迟。”
“叔叔,为了报仇,我要练武术功夫。”陈玉成眯着眼睛看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
“习练武功也没错,但你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文化知识。”叔叔开导说,“你跟我回去,从悲哀愤怒中解脱出来,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上学时上学。”
这样陈玉成二话没说,爬起来跟着他的亲叔叔回到了家中。从此以后,陈玉成在叔叔和婶母的关爱下成长。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