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柳线上奏凯歌——荆门桥工段三个文明建设结硕果
伴随着武汉铁路局的成立应运而生的荆门桥工段,担负着焦柳线、长荆线共708公里正线和枝城长江大桥等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建段伊始,该段克服地理位置偏僻,点多线长,人员不熟,设备基础差等诸多困难,加大工作力度,利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机构精简,合并整合,度过了磨合期,带着新的憧憬,开始了新的征程,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荆桥人不会忘记已载入史册的2006年。因为这一年,既是奋斗、创新之年,又是用心血和汗水换取成果的丰收之年,她给荆桥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理论武装促改革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转变观念,促进改革。段党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全年有11篇理论文章被局以上刊物采用。广泛开展以荣辱观、青藏铁路精神、“金鹰”现象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开辟《荆桥简报》陆续编发体会文章,干群学习氛围日趋浓厚,学习型组织正在逐步显现。
思路决定出路。该段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完善了《荆门桥工段管理制度汇编》,其内容涵盖了党政工团组织及各部门、岗位以及安全管理、班组管理等方方面面。该段自两段合并以来,先后两次更换段名。根据局总体要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机构精减,合并整合。由22个车间合并为9个,15个机关科室合并为8个,对线桥养修体制进行整合。生产班组由94个合并为69个,取消了9个半道工区,从而使劳动组织和生产资源重新得到组合。全段精简干部83名。工人进行了竞争上岗,严格执行局劳动定员标准,使劳力配置更加合理。大力推行工资改革,待遇向“苦、脏、累、险”工种倾斜,实行二次分配,做到按劳取酬。机工队是工务系统劳动强度和流动性最大的工种,为此,该段将岗位工资调到最高,用待遇留住人。去年,职工年平均工资同比增长24%,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安全优质保畅通
一年来,该段以工务维修“八大理念”引领思想,以安全标准线建设为抓手,一次又一次掀起设备整治活动高潮,夜以继日地改变段设备与其他工务段相比“先天不足”的面貌。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提炼了“1233”安全工作法。即确立一种精神——雷厉风行、躬身实干,解决问题不过夜;坚持“两个原则”——主要领导必须用主要精力抓安全,狠抓“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杜绝“三个主义”——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不敢碰硬的好人主义,不解决问题的形式主义。同时,还全面推行了“一个标准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样考核严到底,一以贯之抓到底”的安全管理机制。
转变干部作风,强化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分工负责制、岗位负责制和包保负责制”。去年3月,引进金鹰YDZ32型中型捣固机,仅9个月时间,捣固管内重点病害线路260公里。全年,道碴换填、更换P60重型道岔、换桥枕、路基大修、应力放散、轨面修、铝热焊、桥梁安全设施整治等大型施工在管内全面开花,仅武汉机械化就有4个分队在管内施工,整体提高了设备质量。在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局先后两次举行的行车设备轨检车动态检查中,管内的长荆线、焦柳线、鸦宜线的动态优良率均在91%以上,消灭了三级超限。
坚持以抓道口安全为突破口,搞好路外安全。通过下发宣传资料,举办宣讲活动,印发“安全宣传伞”,制作张贴事故案例宣传画,设立安全警示牌等形式,搞好路外宣传,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意识。加大干部包保盯控力度,狠抓了标准化立岗接车。投资60万元专项整治道口192个,增强了道口安全系数,尤其是长荆线道口保安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以关心人的生命为最大的关心,强化人身安全。筹资200余万元,对管内线路两侧进行路间硬化,美化了环境,方便了职工和行人出行,减少了路外人身伤亡事故。抓好“天窗修”制度的落实,做到“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搞好现场作业控制。加强对班组安全管理和指导,提高分析会质量,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狠抓防洪、防胀和探伤工作,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搞好轨道车的安全卡控和路料管理。抓好外单位施工协调,搞好异体监督,确保管内运输安全畅通。
构建党建新格局
坚持以“四好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安全屏障”工程创建为载体,切实抓好段、车间两级班子建设。该段抓住作为局“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试点单位之一的契机,率先在段、车间两级班子中推行党政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段、车间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职责实施措施》,以党委、行政令的形式,明确了党政干部交叉的职务,如车间支部书记任副主任、主任任支部副书记等等,规范了运作方式。及时修改了《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三重一大”问题的实施办法》《党委会议事规则》《段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健全规范了工作机制,真正使段、车间两级班子成员做到“双岗双责双加强”,杜绝工作中的顾此失彼现象。去年7月,“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做法在全局“党的先进性建设暨党建工作创新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段、车间两级班子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在提高生活会质量、抓好问题的整改上狠下功夫,重点把车间班子做强。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党组织与同级行政组织相对应的要求,同步跟进党组织设置。将全段一线党支部整合为9个,党小组由105个整合为56个。制定并落实了《规范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坚持做到“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将“安全屏障”工程和安全质量一体化考核直接挂钩。去年,修改完善了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创建考核办法,党支部“安全屏障”工程和车间安全质量考核各占50%,纳入季度检查评比,加大奖惩力度,对获得前三名的支部,分别给予重奖,对排名末位的支部进行重罚,改变了过去只奖不罚的现象。段党委将“屏障工程”创建重心下移,制定了《党小组长考核办法》,对生产一线党小组长实行津贴制,同时与工长奖惩的三分之一同奖同罚,并确认党小组为工区小“政委”,赋予党小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管理参与权、监督报告权和奖惩建议权,将其作用发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段党委将局“十面红旗党支部”荆门线路车间作为“安全屏障”工程试点单位,组织各支部召开现场会,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开展党群干部学业务活动,培养复合型干部。在党群干部中实施了党群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机制,规范了工作行为。坚持了党员包保设备、党群结对子和《党员手册》写实制度,促使作用发挥。去年以来,党员发现塌方、胀轨、高压电线坠落、道口安全等重大隐患60多起,攻克生产难点60多个。严格组织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年发展党员7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参与段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开展了以安全标准线建设、防护桩、防撞架资金管理的执法监察,落实了副科以上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监狱等警示教育以及“学党章、知荣辱、当先锋”征文活动,《荆桥纪检监察》开辟了以案说法,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建线铸魂创和谐
文化线、生活线建设工作是一项稳定职工队伍的“安心工程”和推进安全运输生产的“固本工程”。近年来,该段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对37个车间、班组的食堂、宿舍、澡堂、文化活动室进行了更新改造,配置了478套单身宿舍床上备品、102套空调、16台热水器、64台电视机、24台影碟机、415套学习桌椅、21个室外健身器材,以及千余册图书等文化线、生活线设施设备。经过近一年的“两线”建设,达到了宿舍公寓化、洗澡热水化、厨房现代化、就餐自助化、洗衣自动化、院区园林化、活动多样化的目标,使昔日的旧貌焕成了新颜。沿线大部分工区都有小菜园,除了肉食类外,蔬菜做到了自给,节约了职工生活开支。如今,一个美观、清净、舒适的内部环境在荆桥段管内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该段为保持和巩固“两线”建设成果,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在管理工作中,突出抓好领导包建,落实逐级负责制。段领导包保一个车间的“两线”管理,对检查结果实行领导与车间同奖同罚。完善“两线”建设“三级”管理体系,段工会主席、后勤副段长负责全段“两线”建设管理工作,车间支部书记、工区工长为车间及工区“两线”建设管理工作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使车间、工区生活线、文化线设施设备物尽其用、物有其管,充分发挥了作用,并做到最大限度延长使用寿命。
以人为本强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和谐荆桥段建设。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实施“阳光工程”,抓好“三级”事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认真履行集体合同,落实“十件好事”。认真兑现“三不让”承诺。全年共帮扶困难职工543户,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42人次,为困难职工捐款38500元,支付各类救助资金29200元,发放助学金58800元,送清凉14000元。逢年过节为职工发放各类福利物资折款59万元。为职工发放防暑和防寒备品52万元。投资19万元对全段1034名职工进行体检和注射流感疫苗。段团委与宜昌车务段团委、宜昌市东山小学联合开展了以“知路、爱路、护路、争当护路小卫士”为主体的路外宣传教育活动。
以维护稳定为前提,切实抓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年化解各类矛盾97起,整改消防隐患252处,拆除黑道口24处,整治沿线各类治安问题194起。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环流培训、练功比武、技术演练、脱产学习等形式,促使大量人才脱颖而出。去年,全段有5名工人取得了局工人技师任职资格。
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思想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实效性。大力选树和弘扬先进典型。开辟《荆桥简报》专栏,采取滚动方式,连续报道身边“模范共产党员”、“双文明标兵个人”的先进典型事迹,并组织他们港澳游。一年来,先后在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12篇,理论调研文章被局以上刊物采用19篇。关工委在2006年局关工委开展的“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
辛勤耕耘结硕果,汗水浇铸光荣花。2006年度,该段先后荣获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局“先进基层党委”、“四好班子”、“安全优质段”、“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政治工作绩效考核优胜单位”、“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桥梁守护先进单位”、“劳动保护先进单位”、“家庭包保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靠躬身创造。各项工作已渐入佳境的荆桥人,正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去迎接新的挑战,再攀新的高峰,奏响新的凯歌。
(原载《武汉铁道》2007年2月16日四版整版)
下一篇: 体验距离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