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镌刻在生命里的热血记忆
军旅岁月镌刻在生命里的热血记忆
作者 施泽会
1983年10月,从农村田地间走出来的我,怀揣着儿时对军装的憧憬,响应祖国召唤踏上了军旅征程。当客车抵达重庆市菜园坝火车站,成千上万名新兵一同走进新兵专列时,我耳边的军号声、急促的集合哨声与整齐的脚步声,瞬间织就了军营生活的序曲。列车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行驶,我听见铁轨与列车碰撞的声音,哐当哐当响过不停,列车穿越隧道,穿越河流,穿越森林,穿越高山峡谷,月亮映照在每一个新兵的脸上,月亮是那样的明,树是那样的绿,田野是那样的清新,在铁轨与时空交织的过程中,在每一个新兵心里,故乡越来越远,思念越来越重。
新兵连的日子在“立正、稍息、齐步走”的队列训练中重复,在俯卧撑、五公里越野的体能考验中淬炼,在紧急集合的小喇叭声中完成跑步与坚韧。太阳、大雨与魔鬼式训练将保家卫国的使命熔铸进血脉里。特别是我们参加了老山战斗、八里河东山战斗,经历了血与火,爱与恨,经历了雷区、死亡、匍匐前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保护了边境人民的生命安全,人生的经历变得如此的厚重,有的战友在战场上倒下了,有的战友在战场上受伤了,有的战友还在继续战斗。我们用手中的武器,穿越短洞、堑壕、盖沟、交通壕、暗堡,与敌人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样的场面,在每一次战役中都有显现,都是用钢铁洪流的身躯,去完成上级党委及连队党支部交给我们的战斗任务。在班师凯旋的庆功会上,我们胸前挂着闪闪发光的军功章军功章的重量让我真正体会到“军人”二字的分量——那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与担当的开始。
特别是我们在八里河东山的前送后运战斗中,许多战友,用玩强的体力,用坚忍不拔的军人意志,行走在死亡与烈火重生的路上。肩上扛的子弹炮弹一百多斤重,脚下几乎会触响地雷,天上的炮弹不停爆炸,弹坑几米深几米宽,周围土地石块乱飞,土地石头瞬间土崩瓦解坍塌,子弹从身边头上不停飞过,这样的环境,谁能够去体验?许多年轻人只能从电影电视里看到,电影电视上那个惨烈状态远远不如我们所经历的惨烈状态。中央首长看了我们老山战场上的实况,最后说,除了淮海战之后,还没有哪一次战役有老山战斗那样的惨烈。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穿行,多次穿越死亡地带。用生命在刀尖上行走,用生命在雷区里匍匐前进。
新兵连和老连队的各种训练,体能与意志的双重磨砺: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虽枯燥艰辛,却让身体与意志同步成长。从最初五公里越野时的气喘吁吁,到后来咬牙突破极限的坚持,我逐渐理解“直线加方块”的军营美学背后,是对纪律与标准的极致追求。
专业技能的生死考验:历次战斗中,每一个战友的职责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到前线战场侦察,潜伏,口令烂熟于心,寒冬腊月枪管粘住嘴皮肩膀仍坚持训练,战场上送信时突破几道封锁线的惊险,以及被炮弹炸伤腿部却拒绝截肢的坚韧,都印证了“战场上的号声就是命令”的深刻意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天安门广场九三阅兵的实况,我们参战退役老兵认真观看,心里更加激情澎湃,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我们国家有了如此先进的武器,如此英姿飒爽的军人,我们的强国目标,强军目标指日可待。
军营中最珍贵的财富莫过于战友间的默契。无论是训练时的互相鼓励,还是任务中的生死相托,都让“团结”二字超越口号。正如老兵们回忆老山、八里河东山战斗时所说:“看着身边战友豁出命去冲锋,通讯员就憋着一股劲要把指令送到每个阵地。”这种集体荣誉感,成为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新兵下连后,思乡成为许多战士的共同挑战。心理咨询师提出的“情感储蓄法”颇具实效:将家人的鼓励话语记在本子上,想家时翻阅“支取”温暖;通过写信梳理训练进步,既能缓解思念,也能清晰看见自身成长。更重要的是将思念转化为动力——“家人希望你成为更坚强的人,现在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向目标靠近”。老兵们至今珍藏着团歌歌谱与遗书,闲暇时给孩子讲战斗故事,正是用回忆为精神“充电”的生动写照。
军旅生涯虽短,却塑造了影响一生的品格。我学会了在挫折中保持勇敢,在压力下坚守坚强,在奉献中体会价值。正如1983年10月入伍的文章作者施泽会所言:“当兵让贫穷农村的孩子脱离了贫苦,更获得了精神的重生。”这种蜕变,让每个军人退伍后仍能自豪宣称:“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中国军人”。
从军营到地方,角色转变但初心不变。许多战友退伍后先后担任了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战友在工厂里打工,有的战友在建筑工地打工,有的战友在农村承包土地,成了致富能手,有的战友做起了小生意,都在完善和提升自我。战友们始终以“踏实做事,对得起国家与战友”为准则;有的战友自己成了老板,身价提升了,也忘不了战友之情,兄弟之意,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线上的战友,给他们进行物资经济援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每一次战友过生日,大家在一起畅谈老山前线的日日夜夜,每一次八一建军节,老山战斗、八里河东山战斗胜利纪念日,大家畅谈过往,回忆我们走过的路,是如此的辉煌,是如此的触目惊心。每一次大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去祭奠牺牲的烈士战友,重走老山,永续战友情,都在心中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来,我们都没有忘记那些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战友,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每当看到老兵退伍,新兵入伍,我们这些参战老兵都有无限的思念和怀念。思念过去战斗过生活过的军营,思念军旅生涯,怀念战场的紧张、惨烈、惊险。这些老兵的经历,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深刻内涵。
如今,我们参战退役老兵逐渐进入了老年生活。我们永远记得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家国情怀永远在心中珍藏着。
只要军号能吹响就绝不停止——“号声是对战友的念想,更是对祖国的祝福”。这种坚守,让军旅记忆超越个人生命,成为民族精神的鲜活注脚。正如雨季汛期的旋律总能唤醒我的军旅回忆,那段用热血铸就的岁月,早已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活出军人的精彩,活出参战退役军人的血染风采。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