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淡季去婺源看什么

作者:曾洪琪 阅读:69 次更新:2024-05-25 举报

      淡季去婺源看什么(游记)

             (曾洪琪)

        既不是油菜花盛开的时侯,也不是收割的晒秋季节,去婺源旅游看什么?行程近千公里,自驾一整天,如此代价值得去吗?还没出发,心里就一直打鼓。但苦于长期对婺源的心心相念,还是执着地开启了婺源之旅。因为我坚信,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有传说的地方必有传奇。

    一   打卡李坑看小桥流水

    李坑是李姓聚居的古村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婺源传统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

    远眺李坑,四面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

    进入李坑,我塑流而上。清撤的小溪傍山流下,溪里鱼儿戏水,碧绿的水草翩翩起舞,溪边的田野遗留着油菜花的根径和余香。行走在溪边的小路上,有青山赏眼,有流水净心,有花香扑鼻,诱惑我驻足停留,久久不肯离去……

  沿溪而上,进入街区,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路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交相辉映,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溪边商贾林立,既有各种当地小吃,又有各种精美饰品,写生的孩子们蹲满大街小巷,用他们的构思和彩笔描绘这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游走在这样的古街旧巷里,很难不让人梦回从前、追寻过往……

  二   探秘篁岭体验乡野民俗

   篁岭,是婺源最经典的景区,也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所谓“晒秋”就是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这种晾晒农作物的特殊方式和场景,经过艺术的熏陶,演变成一种民俗文化,成为篁岭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

    篁岭位于半山腰上,步行上去有10余公里,旅游部门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增收,统一规定游客们只能乘揽车上下,我赶到时碰上另一条索道维修,只有一条索道运行,所以比较挤,长长的队伍排满了整个大厅。上得山来,必须通过几百米的天桥,天桥吊在峡谷之中,中间还有一段玻璃桥面,让游客们尽揽高山峡谷,很多游客有恐高症,经过时只能闭眼前行,有大胆的游客为了享受刺激的感觉,睁眼通过时也不免大呼小叫,惊魂不已。我没有恐高症,站在天桥上尽情观赏,此时,脚下是万丈深崖,头上是天高云淡,远处是群峰迭翠,站在天桥上,真有如驾轻云、如临仙境之感。

    走过天桥,就正式进入村落,弯弯曲曲的大街小巷商铺林立,古建筑成群,到处是青砖黑瓦,到处是飞檐斗拱,青石板路四通八达。游客们聚集在各打卡点,拍下各种有纪念意义的镜头,其中用来晒秋的工具和场所最为火暴,一拨接一拔,几乎没有闲置过。再有就是各种生活场所和农耕器具,也是游客们镜头中的抢手货,特别是号称天街、会馆、邮局等历史性的标志物,更是人潮攒动。

  我不喜这种扎堆式的抢景,所以专往人少清冷的地方去观赏。有时是伫立在被废弃的古屋前细究,从支璃破碎中去寻觅它的生命年龄;有时是久蹲在山涧旁,品尝从山顶留下的清泉玉液,感受那股清凉和甜味;更多的时候是孤独地站在那些冷清的土包上,去揣摩先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离开篁岭,萦绕于我心中久久不能消失的是,在这高山之上,在这偏僻之野,我们的祖先是凭怎样的力量和智慧构筑起这么美好的家园,用多大的艰辛与汗水开荒僻岭,留给后人如此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积淀?

    三   深入思溪延村观赏微派建筑

    思溪延村位于思口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布满微派建筑的景点,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由思溪和延村两个前后相邻的村落组成,两个村落之间通过一条小河和一条路连接,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这些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这些古建筑中又以“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更具特色,它们工艺精湛,构思精巧,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村中的大街小巷蜿蜒曲折,四通八达。不少居家门口已粉刷一新,但仍掩丶盖不住它的历史遗痕,裸露的木门铁锁锈渍斑斑,精巧的窗花和雕镂做工细腻,形态逼真,古朴雅致,青蓝色的门槛石稳重落坐,饱经风雨略显苍桑。

    游览古建筑,尤其是微派建筑,对我一个外行而言,也只能是雾中观花、看看热闹而已。不过,置身于思溪延村这种古典艺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环境中,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都要被她的氛围所感染,被她的精美所折服,我就是这样被其感染和俘获的。慢步在幽静的民居小巷中,心情格外安稳,没有浮躁,没有焦虑,只有对先人的敬仰,和对古巷古居的无限遐想。

             2024年5月完稿于婺源

   

上一篇: 今日头条段民生诗词(九)

下一篇: 钥 匙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