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曾助推了荆州诗意
于丹曾助推了荆州诗意
肖炎方
大概10多年前吧,年底,荆州文化讲坛请名家来讲“唤醒心中的诗意”。下午3点,在荆州体育中心,由市教体局主办,新闻网承办,移动公司友情支持。
开始不敢写,怕别人写得更好。结果几天后不见东西,哦,大家都在忙别的。这个活动应该留点痕迹呀,所以勇敢提笔。
此前,荆州已在开创诗词、楹联、书法等“文化三市”; 荆州晚报已连续几年推出每周一整版“垄上诗荟”。名家讲坛当时不仅只唤醒了,而且是助推了燃烧了荆州的诗意。
可,可不久后,出现了一点小变故,写作暂停。直到现在,想到当时确实是唤醒了,而且是助推了燃烧了诗意的荆州。于是,尊重一段历史,讲好一个故事。
说是唤醒了,是因为前往听讲的,坐在主席台对面的,是沙市中学和荆州中学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他们肩负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师生都共同奉行着各自所谓的原则。至于教学古诗词,那是用来背诵、默写、考试得分的,哪还顾得上吟咏、咀嚼、摇头晃脑呢?
名家讲鲁迅对“史记”的赞美,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讲李白杜甫等历代诗人词人对屈原对楚辞的崇拜追随,而屈原离骚楚辞的发祥地就是我们荆州这,你们不觉得自豪吗?哗啦哗啦哗啦……学生被唤醒了,掌声雷动了,并且以后的掌声都从学生阵营里率先爆发。
我终身悟性迟钝,对诗词望尘莫及,所以兴趣寥寥。很幸运,我旁边坐着诗人碧川。我暗想,倘若旁边是赵宗泉老师,那会是什么情态?因为荆州日报总编在组织主持文学活动时,曾专门讲到荆州老一辈诗人赵宗泉。碧川入神地听,认真地记,盯着大屏幕看。我顺着他的视线看,他是在看名家。
名家不要讲稿,也不看屏幕,面前更没有小电脑视屏,完完全全地脱稿啊。流畅,不思考,不断断续续,字字铿金戛玉,背得滚瓜烂熟了。大屏幕上的诗词,她讲到一半,又联系到别一首,边背边讲解之后,又重新回到离开处,分毫不差。她的记忆力,她准备的熟练程度,叫我惊讶。我被唤醒了。有个屈氏族谱发行,请我去,并还要讲几句话,我几天背离骚几句,可怎么也记不住。名家真了不起。
名家讲诗词乃情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讲贺之章咏物“天街小雨润如酥”,读时,用小姑娘的腔调,欣喜的心情,急切的速度,情啊!我教书一辈子,只知道朗读节拍,四平八稳,装腔作势地摇头晃脑,并不知道读诗词有时候也蹦蹦跳跳。名家不愧为古典诗词的大学教授。
她品味一个“酥”字,酥酥的、痒痒的、柔柔的、绵绵的、颤颤的、沁沁的、漾漾的、飞飞扬扬的……我们一般理解为具体的物喻,像酥油一样。她理解为抽象的心情,应该是更贴切更准确些吧?我们一般语文老师,教着,教着,就把自己真地像蜡炬泪干,没有语言了,干瘪了,干枯了,更谈不上像名家那样丰富多彩了。我们在她讲述的中国诗词的古典美里陶醉,又在她讲解语言的散文诗一般的现代美里飞翔。
作家有权利创造语言,名家有资格创造名言。她讲人生要做两种人,囊括了一切:“做有用的人,做有趣的人。”这句话将会成为经典,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指导人生的座右铭。“有用”指事业,“有趣”指生活和人生。人,有趣才可爱。你看李清照和丫环对话、贺之章发现初春新绿的喜悦,都多么有趣呀。
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趣呢?亲爱的同志们,你们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趣呢?再一次唤醒了全场所有人: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
山高水长楚辞风、春花秋月、登临况味等三个部分之后,末尾回环反复:“我的对面,你们,是中国少年; 你们的背后,是少年中国。”多么巧妙,把少年和中国、中国和少年的关系形象透彻地表达出来,把听讲的主体推到无比高度。
我隐隐看到对面的学生,似乎突然间长高了。不,我似乎分明看见,诗意在人们胸膛内脑海里蕴酿着,萌动着,膨胀着,澎湃着,荡漾着,同学们和各界所有人都挺胸抬头耸肩了,准备扛起肩上的荆州责任了,准备释放心中的荆州诗意了。
名家之后,我还曾听过教授作家蔡厚淳在荆州图书馆报告大厅的间隔两年的两场讲座。其中一场印象尤深,“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的楚都讲坛:陆游与钗头凤;拓展了人们对诗人、诗意、历史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吸取。
10多年过去了,现在荆州市建设思想、建筑文化、文化街巷、社区景点、公交移动风景线等,既庚续历史文脉,又文创新意,无不诗意翩翩;民间诗社、诗群、诗篇、诗韵味等等在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张卫平同志领导下,真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又如云蒸霞蔚彩虹桥,唤醒城市记忆,滋养城市灵魂,酝酿城市美好,更引城市诗和远方······
当时到场听讲的人虽座无虚席,但对全市全社会而言毕竟有限;虽已有宣传平台工具拓宽,虽已有人民尽情努力抒写,这里仍再作一点个人汇报补充吧。
肖炎方:湖北省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高级教师。沙市区意见领袖、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在线会员、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先锋人物。
简历。1952年出生,1967年岑河中学毕业,1974年庙兴村民办小学任教。1987年湖北大学自学考试毕业,借调国办周黄中学。1993年转为公办教师,调荆州地区东方红中学,升高级教师。2012年退休,被聘为本市晚报、日报、荆周刊、江汉商报、电视报等特约评论员;2014年加入湖北省作协;被儒家经济文化网标榜为专栏作家、主页名人、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2015年被聘为本市“关工委”文书;2016年,特骋为荆州开发区地名普查“顾问”“文化专员”。《“可以”的朦胧美》被收入上海《语文学习50年精品集》等;多篇被收入国家文库、中国知网、中国图书网、中国期刊网、参考网、人和网、人人文库网、中华活页文选、中国教育在线、美文苑阅读网、意空间阅读网、美文网、网易订阅、百度学术等。
作家。在人民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明网、中工网、儒经网、荆楚网、红网和几十种报刊发表散文、随笔、评论几千篇。发表中篇小说<<七处架火八处烧>>等。著有<<荆州教育人>><<荆楚风情往事>>等。<<方言还能活多久>>《游拜荆州客官农民诗祖孟浩然》<<上海高考作文:理性对待事物发展的任性>>等多篇被人民网精荐置顶。《庙兴村小学多情趣》《颠覆认知“几床琴”》等多篇被中国作家网窗口推荐。
评论家。南郡楹联博物馆顾问。<<三八之力可能不止半边天>>阅读量819万,<<问责新机制让庸官混不下去>> 超5千万,<<润物无声的五毛钱仪式感>>6.8亿。<<两会有啥事 栏目命名须改正>>,促央视后为《两会早知道》《两会你我他》。在人民网向全国首倡<<现代化旁请暂缓留盲道>>《绿皮火车应适当改进》。《美抵制北京冬奥自取三辱》《从难民看欧美道德文明》被网友读者誉为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具阅读价值的文章。
教育家。1991年入列<<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中学名师辞典>>。辅导本班学生在全国20多个省市40多种报刊发表顶峰1年超过100篇。全国新世纪作文大赛第13届专家评审委员。《再评杨修之死》人教社《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当期印为要目外文目录,发行百多个国家。《婚恋作品的德育和美育》发全国中语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04期头条。批评全国、湖北、安徽、重庆高考作文命题;《回首湖北高考流浪狗》被列为《高中语文篇目索引》。参编<<高考作文戏剧性表达例说>>《作文辞典》等几十种。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