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盏·诗意陇原甘肃十四市州诗歌作品联展|酒泉
“见盏·诗意陇原”甘肃十四市州诗歌作品联展|酒泉
2025年11月26日 20:03甘肃
指导:《西部文艺研究》编辑部
主办:见盏、诗天水文学公众号
协办:天水在线
统筹:王选
执行:唐宏、树贤、野子、杨玉林
本期主持:邢耀龙
责任编辑:野子
编者按:陇原大地自古浸润诗魂,从丝路驼铃里的古老咏叹,到当代诗人笔下的山河情长,这片土地始终是诗歌生长的沃土。为深挖甘肃地域文化魅力,梳理诗歌创作脉络,“见盏·诗意陇原”甘肃市州诗歌作品联展应势而来——在《西部文艺研究》编辑部指导下,由见盏、诗天水文学公众号执行,各市州相关文学公众平台参与互动、展示,天水在线协办,以14个市州为单位,邀当地诗人牵头组稿,汇聚老中青三代创作者的赤诚之作。此次联展,既是甘肃诗歌创作风貌的一次集中呈现,更是全省诗坛“百家争鸣”的生动实践,每一首诗都是地域精神的缩影,每一位诗人都是陇原风情的见证者。愿14个市州的诗人们如兄弟一般围坐在陇原诗意的麦田,以诗为盏,盛载陇原的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团结每一位热爱生活、扎根甘肃热土的诗歌创作者,共同推动甘肃诗歌在新时代绽放更为耀眼的光芒。
本期作者:宗海、倪长录、胡文娟、李天银、马迎途、汤生刚、方健荣、邢耀龙、吴春、韩依馨、张建刚、吴成德、曹姿红、何奇、陈大贵、吴育正、于刚、王爱、丁明、李燕云、窦盘文
阿克塞
宗海
已经很西了
我在偏远的边陲小镇
看到太阳的金辇
磕碰着翻越带雪的祁连
直往下坠
此刻,我要说出旅人的孤独
阿克塞的孤独
以及渐渐降临的黄昏的孤独
晚风吹过宽阔的国道
敦煌到格尔木的大型货车
在此打尖逗留。又点火上路
一头扎进了
当金山口堆积的暮色
作者简介:宗海,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诗选刊》《绿风》《星星》《散文诗》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出版诗集《大地至上》。
玉米说香就香了
倪长录
十月,玉米说香就香了
迎着乡音呢喃的炊烟
从城里回趟老家
远远的
玉米活泼泼的红光
就劈头盖脸,溅了我一身
我敢打赌
如果谁没被娘的炊烟拍过头
如果谁没被玉米青青的年纪
喂饱过童年的饥馑
他就肯定
闻不到玉米怀里
那股粗粗的香气
当然,他也就没有资格
发现玉米身上
蕴含着的那种朴素的美
真是受益匪浅啊
十月回乡下
让玉米的红光把我照了照
骨头就暖了
让玉米的清香把我熏了熏
灵魂就香了
作者简介:倪长录,男,笔名雪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于《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刊》《飞天》《诗选刊》《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等报刊。作品先后选入《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等十几种选本。
月下中秋
胡文娟
九种谷物的清香
带来九个春天
九种粮食的筋骨
长出飞翔的翅膀
光阴酿造的记忆
在弱水河畔
醒了又醉,醉了又醒
天上的繁星
落进滨河
落进解忧湖,也落进长安城
——遥望祁连山的我的眼睛
我深陷杯中明月
饮酒的人成为酒本身
弱水三千在沙漠里寂静燃烧
液体的火焰,只轻轻一闪
世代的辰星,就缀满整个夜空
作者简介:胡文娟,现居陕西西安,甘肃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星星》《星星·散文诗》《飞天》《中华辞赋》《诗选刊》《时代文学》《创世纪》(台湾)《印华日报》《印尼新报》《新大陆》(美国)等刊物。入选《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等多个选本并获奖。
疏勒河畔
李天银
村头的桃花妖冶落英
春夏之交的疏勒河畔
桃花汛又一次涌动波涛
红柳根系深深扎入地下
触摸着大地的心跳
远去楼兰的驼铃
在桥湾古城歇息
牧羊人鞭梢甩出
挥响在布隆吉尔胡杨林
黑戈壁上的鹰
飞向双塔海子
西湖深处褐色陶片上
一道道波纹流荡
疏勒河两岸的绿洲
一夜之间碧波连天
被花汛的潮水淋透
农夫的心事五彩芬芳
作者简介:李天银,甘肃临泽人,高级农艺师。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诗词学会、酒泉市作家协会、玉门市作家协会会员,酒泉市西域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在《中国农垦》《北方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500多篇(首),有诗文集《大漠星语》,散文集《情系黄花》。
金塔
马迎途
木鱼声声,敲醒沙中的罗汉
偷喝了鸳鸯湖里水,不留一滴
只留下一对忠贞的鸳鸯
枯竭的会水城堡,几只过路的
鸟儿唧唧地叫,看不到当年的水
会在哪里了。风刮起一场沙暴
万马奔腾的巨响,杀破狼
望杏止渴的扬鞭,抽惊了马蹄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背一筐汉简
穿过了黑河,直奔肩水金关
像一只兔子钻进了胡杨林里
不见了踪影,只见一片胡杨
在秋天里穿上黄金的铠甲
作者简介: 马迎途(老骥)。甘肃酒泉金塔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的非著名诗人,业余的专业作家。有文学作品近千首(篇)发表,作品上过CN期刊,也上过部分国刊。作品入选国内的多种选本。出版诗歌集《简》等册。
夕阳拉长了孤独的身影
汤生刚
旷野铺开寂寥,
天穹压弯树梢,
群山披着翠色斗篷,
夕阳将我的身影,
拉成一弯倔强的曲线。
鞋底的沙粒数着沟壑的年轮,
石头的沉默在旷野里弥漫,
我将光的刻度折成雁阵,
映照着昏黄的天空,
渲染成一幅水墨画。
晚风掀开我所有的口袋,
抖落陈年的尘土。
身影钉在脚下的土地上,
随夕阳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弧,
在浓淡交织的墨液中蔓延。
孤独犹如未开封的信笺,
在云层里碎成金色的粉末。
当倦鸟的身影融入天际,
我依恋的目光——
如剑一般印在孤独的身影里。
作者简介:汤生刚,男,笔名听花闻雨,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教师。文学爱好者,有《妈妈的味道》、《床前有一株柳树》等多篇散文发表。坚持创作多年,用心抒写美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只为诗意的远方。
在沙漠里种荷
方健荣
在沙漠里种荷,在石头上
或今晚的月亮上
心,就像种子
步步生莲,以我为莲
其实,更喜欢是漆黑夜晚
脚下皆是淤泥
一场风暴吹打过来
我的莲花,会是什么样子
让我在星辰上种荷
在白羊座或射手座的银河两岸
在北半球,和遥远的大海上
那荡漾的一万亩红的白的花朵
将在六月的泪水里怒放
在谁眼里摇曳
你看不看得见
这个在沙漠里的种荷人
荷锄,背着一场失败的爱情
在长满仙人掌尖尖小刺的荒原上
独自种荷,汗水流过手指
而内心,那么洁净
空空的竹篮子,打捞着人世
最大的一场虚空
在虚无里种荷,在即逝的此时
在无数落日的远方,种荷
作者简介:方健荣,敦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敦煌市作协主席、敦煌市图书馆馆长。作品发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当代》《诗探索》《中国诗人》等刊物,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等选本。选编作品《大美敦煌》入选中国文学好书榜等,获第31届鲁藜诗歌奖诗集奖、入围昌耀诗歌创作奖候选人等,另有作品获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当代散文创作奖、第19届全国鲁藜诗歌单篇作品一等奖、黄河文学奖、飞天文艺奖、敦煌文化奖等奖项。著有《天边的敦煌》等诗歌、散文集6部。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邢耀龙
渭水的右岸
女娲在水面上第一次认出了自己
她是有乌黑的长发
笔直的齐刘海
细长的眉眼
微微挺起来的鼻梁
再加上一个樱桃小嘴
在混沌里
从来不会诞生怀疑、歧视和占有欲
具象,是万物生发的起点
女娲的心里滋生出第一缕欲望
人则成为装载的容器
我是女娲创造的第一个人
我等了数千年
还没有等到女娲呼出的那口浊气
作者简介:邢耀龙,甘肃通渭人,现居瓜州。曾就职于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守窟多年。现为云南大学客座教授、玄奘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青年学者、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专家团成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敦煌文化交流促进会特聘专家。出版文史专著《敦煌大历史》、《榆林窟》、《玄奘的丝绸之路》,出版诗集《如果文物会写诗·博物馆里的甘肃历史》等,出版童书《看懂敦煌》和《看得见的敦煌》等系列作品。
中秋怀远
吴春
菊花,在唐诗的韵脚里开着
身体里的那座寺庙
响彻不同于尘世的钟声
风,有了另外一层含义
持续吹了一千年
中间,穿过荒凉与繁华
及冷热交替的日子
路,归于同一条
灯光照射不到的崎岖
月亮沉默着,提起灯笼
作者简介:吴春,笔名月牙儿,女,甘肃瓜州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酒泉市作家协会理事。有作品在《绿叶》《星星》《参花》《江西作家》《散文诗》《北方作家》《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等文学专辑,有多部作品获奖。
白描
韩依馨
天地之间的沙。存于壁画的故事
以及一座沉入夜色的图书馆
都是我们相遇的理由
你站在书的扉页,用砂砾的粗糙
摩挲我的心尖。摘下灯光作烛
在朱砂、群青的色彩中
轻唤我的名字
如果时空是一个圆,那么文字既是起点
也是终点。我在前进中退行
洞窟中,烛火将我安放。影子
填满墙壁未完成的画面
千年前秉烛进入洞窟,将星辰和神谕
拓印在壁的手,与千年之后
翻开书页探寻史实的手,指尖相触——
一段光阴弥合
你用文字蘸着月光,在莫高窟
画出时间的横线,而后越过它
迈入故事中。我捡起你留下的
文字的笔,完成千年的白描
作者简介:韩依馨,女,甘肃省作协会员,酒泉市作协会员。编剧,舞蹈老师,礼仪讲师。近年来在《绿风》《六盘山》《天津诗人》《北方作家》《剑南文学》等诗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多首(篇)。小说《志愿者佳宁》获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一等奖。
扎麻什的白月光
张建刚
我是光阴里流窜的小偷
瞅准八月的剩夏
从二嘎公路流窜而来
看见那个油菜地里的姑娘
她笑的让我失魂落魄
牧草披挂的山岗上
白云陪着风在流浪
漫山遍野的黑牦牛和白羊羔
在山顶上藐视我
一位裕固族姑娘身着盛装歌唱
多么生猛的野牛沟
那一片黑黢黢的大眼睛
我听到咆哮不息的声音
钻过无数条大路
将伟岸的祁连山顶出巨大豁口
这世外桃源啊
安放我对生活的所有理想
田野山岗 河谷 青稞地和油菜花
松柏在这里四季常青
泥土的芬芳潮湿而干净
这是个古老的村庄
我可能爱上了一个姑娘
因为迷恋一个地方
郭米寺的白塔和经幡
翻山越岭的朝拜就是见证
注:扎麻什:青海省祁连县的一个乡镇。
作者简介:张建刚,酒泉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数篇散文、诗歌作品发表、获奖。
在另一座城市醒来
吴成德
旅店临街
一夜没有止息的车马声
和一缕晨曦一起
顺着窗户挤进来
在空寂的房间打了个旋
随即了无踪影
像一滴水
滴进时间的细流里
几天前
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做了匆匆过客
茫茫人海
转身离去的瞬间
感觉自己轻如一粒浮尘
作者简介:吴成德,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星星》《绿风》《西北军事文学》《甘肃日报》等报纸杂志。
多想,慢下来
曹姿红
时间,是捏不住的沙
是一去不复返的江流
而我,这个被光阴追赶的人
已在时光的某个据点
数着鬓角的白发,怅然慨叹
时间总在看不见的地方
像越转越快的陀螺,不停地飞
在这不可重来的人间
我多想慢下来
不被时光裹挟,不被世俗牵绊
倾听一个真实的自己
像一只鸟,留下歌唱一样的独白
作者简介:曹姿红,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酒泉市作家协会、敦煌市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北方作家》《绿风》《六盘山》《教师文学·爱你》《甘肃日报》等报刊杂志。
苏干湖
何奇
像明月坠落碧波中,
像仙子美丽的眼睛,
苏干湖哟,
多清澈,多晶莹……
有高洁的品质,
有宽阔的心胸;
污水染不了心灵,
沙尘蒙不上眼睛。
盛一篮花朵,
捧蓝天白云,
端千群牛羊,
托苍山峻岭。
第一支花捧给春风,
第一颗果捧给秋云,
第一支歌捧给姑娘,
第一个微笑捧给黎明。
苏干湖哟,
你是一架天平,
用浪波的砝码,
称着满湖星星。
注: 苏干湖像蓝宝石镶嵌在花海草原上,湖水湛蓝,芳草芊芊,仿佛盛着一湖美丽幽婉的童话。
作者简介:何 奇,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兼任中国金融文联委员、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甘肃金融作协副主席。出版发表长篇小说《移民荒原的上海女人》《危险恋人》等9部和电影剧本集《水月敦煌》以及50余篇中短篇小说。曾获中国金融文学奖、戏剧最佳编剧奖、《诗刊》等杂志全国征文奖,甘肃省黄河文学(长篇小说》奖、电影剧本创意奖、报告文学奖等。
敦煌的脉搏
陈大贵
可以放缓速度
让车子沐浴盛大的夕阳
暮色来了就打开灯
照一照莫高窟闪光的模样
这时人会平静,内心充满慈祥
摸一把脉搏,已是敦煌的脉搏
听到的心跳也是敦煌的心跳
如果在月牙泉有恋爱的冲动也正常
敦煌在时光里行吟了几千年
名字里藏着爱,身上开满芳香
一阵细雨和我们同时到达敦煌
疲惫一瞬间悄然离去
在敦煌,一颗心有了安稳的归处
一个人,容易停下匆忙的脚步
写出厚厚的诗句
作者简介:陈大贵,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工作者。散文、诗歌、小说发表于《星火》《参花》《西南作家》《北方作家》《甘肃日报》《教师报》《长江诗歌》等报刊。
马鬃山的月光
吴育正
如一匹天马飞过荒野歇蹄
忘记驰骋和远方以马鬃的姿态亘古
头枕黄沙野风身盖日月当被
横屏卧沙成厚重边界和碑身
周身四野曾丈量过黑暗
如洪水猛兽的黑喇嘛
被三军联合驱魔灭霸
恶寇终在曙光中消亡
明水碉堡公婆泉音凹峡暗壕
见证过历史的呐喊
目睹过枪林弹雨的疯狂
眼神仍藏着硝烟的苔痕
有一年清冽月光把我从故乡引出
在你的脚下把使命担当敲定
月色把枪刺擦得寒光霍霍
宁静在月色的襁褓里酣睡
煤油灯蜡烛的豆花走累了
月光再也掩饰不住寂寥的夜色
风电光伏与月色争辉夺彩
曾经的心事已被重新定义
作者简介:吴育正,籍贯甘肃省靖远县人,现居酒泉,退休警察。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丹霞,有着色彩的力量
于刚
另一个太阳,或许就眠在张掖一带的山里。你从远远近近的崖壁上
只能看到她,偶尔披露出来的一些七彩秀发。洞悉这个秘密的时候
我正在黑河边上,向自己水里的影子
端正地鞠躬,致意
仿佛临泽和冰沟,藏有两架巨大的纺车。仿佛太阳和月亮也穿梭其中……纺出了
那么多,高亢嘹亮的丝绸
仿佛整个丝绸之路的斑斓与美好
都随张掖舞动……
哦,流连复流连。这略高于
汉语的丹霞,让我们在尘世里
灰头土脸和苦不堪言的灵魂
瞬间,充盈了色彩喷薄的力量
作者简介:于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绿风》《飞天》《诗林》等。作品入选《飞天》60年典藏•诗歌卷、《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甘肃的诗》《中国2009年度诗歌精选》《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2012年度好诗300首》等多种选本,有作品入选青少年课外读物,获黄河文学奖等。
玉门关
王爱
柽柳横卧,钙化了壅土塞色
春风不徐,负孤城千里萧瑟
又一骑胡马,累倒在关隘西阙
暮霭野肆,金甲霍霍
汉简裸晒战情,刁斗风沙斑驳
白骨玉碎,僵冷了野魂落魄
公主淹留,颠落一路红颜诉说
一系汉武诏令,天骉万壑
雄视西域三十六国
博望侯,元狩时
乌孙酒匈奴妻,琵琶三叠
驼道玉关难啊,是泪更是血
一步一串箭筈,一步一路浩劫
万夫关头,或又一幕肉搏
还有魔鬼城无常沙暴
逼越汉塞,横发又一场暴雪
抚弓马嘶,都尉凝视星落
朔北险扼,倏时乃敌情切切
急递万里,又该点燃那一方狼烟烽火
昔山障万重,戍客望边色
遥遥丝绸路,几度天涯疏勒
罗马时尚,龟兹乐舞
悠游长安十里宵夜
漠漠玉关千年,扼守邈邈西疆月
壮士国殇,巍巍大汉王国
举葡萄美酒,垒关台篝火
仰望骠骑麾下,一路羌管高歌
驰万骏旗不落,朝天阙看江河
作者简介:王爱,中国教育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中国教育报》《甘肃日报》《绿风》《北方作家》等发表,出版诗歌,散文和史学及教育专著5本。
蓝天白云
丁明
夏日西北的天高云淡
风把天空吹得干干净净
天空深邃,一片通透湛蓝
云朵雪白,没有一丝污点
蓝天,白云勾勒出最美底色
绿树,黄沙点缀着立体的画面
漫步在大漠戈壁的佛国圣地
人会被这里的蓝天白云同化感染
心胸瞬间就会感觉到宽广,无边
灵魂也会被洗礼得纯粹,干净
蓝天白云已把心中的烦恼蒸发
漠风把压抑许久的心结逐渐吹散
西北天空中的这片蓝天白云
孕育了莫高窟灵动飘逸的飞天
她们怀揣千年追逐的梦想
矢志不渝的向往辽阔的蓝天
轻盈的飘带不停地在白云间舞动
千年飞天梦终于在蓝天白云间实现
作者简介:丁明,男,中学高级教师。敦煌市首届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敦煌市作协副主席。
月光下的敦煌
李燕云
当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落下来
千年的时光之门悄然敞开
古老的敦煌
在月色中浮现出斑驳模样
壁画上的色彩
在幽光里轻轻振荡
如摇篮里的婴孩
轻轻诉说岁月深处的辉煌
飞天神女穿越时空的回廊
衣袂飘飘
舞着往昔的梦想
在月光里洒下无尽的优雅
佛像的慈悲目光
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兴亡
那些已沉淀的记忆
在夜的怀抱里深藏
风吹过沙海
传来千年历史的低吟浅唱
如天籁之音
一阵一阵在心中激荡
驼铃的余音
还在丝路的记忆中回响
月光拉长了岁月的影子
敦煌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里静静流淌
作者简介:李燕云,笔名慕紫香,爱好文学。
秋天的白马塔大桥
窦盘文
菩萨的手势掐在白马上
这就是白马停在党河西岸的原因
秋天的黄昏在九月附近搁浅
我穿越白马塔大桥
只做我一生想做的自已
秋风掠过白马塔
高低不平的水声里
轻轻飘着白马从前的嘶鸣声
我沉醉其中
白马塔附近的玉米
又站在秋天里
河对岸的你肯定也显得楚楚动人
而今菩萨沉默无语
一份不由自主的好心情
深入芦苇中的洞穴
水声在这个秋天洇湿众多黄昏
月光下我是多么热爱你的那一部分
想说你停在水的近处
不需要任何理由
我也置身于遥远的莲花坐上
独自咽下一阵阵晚风中
白马孤寂的嘶鸣声
也是我一生没有喊出来的声音
作者简介:窦盘文,酷爱读书写作,有多篇散文、诗歌在省内外刊物发表刊登。
太阳的金辇和月亮的灯笼
——酒泉诗人作品述评
陈巨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北天空中的这片蓝天白云/孕育了莫高窟灵动飘逸的飞天”(丁明《蓝天白云》),酒泉孕育了诗人心中的远方,也养育了一批远方的诗人。我觉得这里的每一粒沙都听过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每一片云都可以参与抒情。“弱水三千在沙漠里寂静燃烧”(胡文娟《月下中秋》),山川养育语言,壁画熏陶审美,敦煌文化和航天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和寰宇。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酒泉诗人的作品既可看作是“新边塞诗派”的余脉,又在互联网时代参与着当下诗歌的跌宕,融合了日常的细腻与温情,也呈现着精神的困境和救赎。
我们都期待待到远方去——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壮观秀丽,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富矿。“月色把枪刺擦得寒光霍霍/宁静在月色的襁褓里酣睡”,吴育正把马鬃山的月光写得冷峻、安谧;“月亮沉默着,提起灯笼”,吴春把中秋的月光写得亲切而温馨。宗海在《阿克塞》中写道,“太阳的金辇/磕碰着翻越带雪的祁连/直往下坠”,景象辽远、苍凉,带着盛唐余韵,极富画面感。张建刚《扎麻什的白月光》不乏奇崛的想象:“多么生猛的野牛沟/……钻过无数条大路/将伟岸的祁连山顶出巨大豁口”,但在结尾处回归朴素的生活本真:“这是个古老的村庄/我可能爱上了一个姑娘”。李天银笔下的绿洲则是一片生机盎然:“疏勒河两岸的绿洲/一夜之间碧波连天/被花汛的潮水淋透”,塞外亦有“桃花汛”,不禁让我们神往。四十多年前,苏干湖在何奇的诗中化作“蓝宝石镶嵌在花海草原上”,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多年后,于刚也用比喻抒写西部豪情:“仿佛临泽和冰沟,藏有两架巨大的纺车。仿佛太阳和月亮也穿梭其中……纺出了/那么多,高亢嘹亮的丝绸”。这些诗作虽由地域风光生发,但经诗人情感凝铸后打破了地理的局限。
前文已述,酒泉以及整个河西走廊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诗人在这里写作,幽思怀古似乎是必选题材。“逼越汉塞,横发又一场暴雪/抚弓马嘶,都尉凝视星落”,王爱的《玉门关》写尽历史沧桑,“博望侯出使”和“公主淹留”等历史场景慷慨悲壮。马迎途在《金塔》中用“信使”“汉简”等意象梦回丝绸之路,结尾处“一片胡杨/在秋天里穿上黄金的铠甲”,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交叠。邢耀龙以国宝级文物彩陶瓶为切口,通过女娲造人的创世神话回望这片故土,赋予文物以哲学思考。韩依馨的《白描》让莫高窟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使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的“指尖相触”,在诗歌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同样写敦煌,李燕云将敦煌置于幽静的月光之下,现实和历史在梦幻般的景象中相遇。陈大贵在诗歌中触摸敦煌的文化脉搏,在访古的过程中,朝圣之心得到了安宁和平静。
毋庸置疑,在自然写作和历史怀古的同时,酒泉诗人也一次次地深入生命本质,书写乡愁、抒发悲欣。倪长录的《玉米说香就香了》就是一首满含乡愁的诗作,玉米淳朴的香气中氤氲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彰显了“朴素的美”的生命力量。汤生刚在《夕阳拉长了孤独的身影》中用“未开封的信笺,/在云层里碎成金色的粉末”来形容孤独,以强烈的色彩来投射心理,画面犹如印象派作品。吴成德《在另一座城市醒来》举重若轻,“茫茫人海/转身离去的瞬间/感觉自己轻如一粒浮尘”,其实是人世间不真实感的具体呈现。曹姿红的《多想,慢下来》触及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诗人渴望“不被时光裹挟,不被世俗牵绊”,去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同样的是,窦盘文穿越白马塔大桥,沉醉在虚构的白马嘶鸣声中,决定“只做我一生想做的自己”。
酒泉诗人扎根丝路文脉,吟咏戈壁长河,诗写现实大地。他们是“沙漠里的种荷人”(方健荣《在沙漠里种荷》),内心洁净,以笔为锄,“在无数落日的远方,种荷”。我相信酒泉诗人们在稿纸上用诗意种出的荷,将在某个月夜开满汉语的荷塘。
(作者简介:陈巨飞,诗人、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于安徽。现为北京十月文学院副院长。)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