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双牌各堂巡礼

作者:陈水河 阅读:4 次更新:2025-11-26 举报

2025年11月24日,兰溪市诸葛镇双牌行政村姓邵村世德堂重建竣工。让我们循着永康婺剧一团铿锵的锣鼓声,走进散布在全双牌各自然村的五座厅堂,细览它们在晚稻归仓后的独特风姿。

姓邵村:古堂新韵,戏彻深秋

邵氏世德堂周围的银杏树洒落一地金黄,村民正在调试新装的宫灯,灯穗上的流苏在微风中轻摇。永康婺剧一团的演员们在后台开嗓,老生浑厚的嗓音与花旦清亮的唱腔此起彼伏。天井里,八仙桌已摆开,姓邵村人备好了热茶点心,只待戏开锣时招待四方乡邻。有心人邵老伯特意取出了珍藏的锡器祭器,一件件擦拭得锃亮,仿佛要为这场乡间盛宴增添几分庄重与传承的意味。

临近各地邵氏的几个重要堂号 ,如怀德堂、尚德堂、敦睦堂,都派代表参与了这场盛事。村民们将在今后的八天里,每天下午看折子戏,晚上看全本戏,锣鼓声与喝彩声交织,展现了邵氏家族的凝聚力和文化活力。

下蒋:一水之邻,敦睦情深

与姓邵村仅一田之隔的下蒋村,蒋氏敦睦堂早已门户洞开。听说姓邵村开戏,下蒋的媳妇们一早就蒸好了桂花米糕,装在竹篮里,准备带过去与姓邵村的亲戚分享。堂主事蒋师傅笑道:"就几步路,自己还要带什么干粮去?姓邵村的八仙桌,必定有我们下蒋人的座位。"

姓邵村的戏班子唱响时,下蒋的村民会沿着整治一新的梅溪生态步道,去邻村看戏。在下蒋村路口,我碰到一骑电动车刚从田地里种菜回来的农民,问他为何不衣服整理一下去看戏。他说:种菜忙,没时间。我不知他说的种菜是不是补种油菜,在诸葛镇公交车站转车时,我在戏迷的对话中了解到因为天气干旱,油菜干死的情况较多。

何岗:沃野初静,敦化丰年

阡陌上的甜玉米正挺立着饱满的身姿,翠绿的外衣裹着金黄的颗粒,在秋阳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风过时,玉米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絮语。

何氏敦化堂前的晒场上,最后一批稻谷已经归仓,一位老太婆正在整理大豆秸秆,不放过任何一只藏有大豆的豆荚。

堂内,何氏族人正在清点今年的收成账目,算盘珠子清脆的声响在梁柱间回荡。偏厅里,几个返乡做电商的年轻人围在一起筹划着甜玉米进省城餐桌的蓝图,个别人心里却想着能否早点去看下午的折子戏,只是碍于情面,不敢把心思说出来。在旁的上了年纪的何大爷说:"就脚把路,误不了夜戏的《百寿图》。"

双牌:古刹层染,双德承芳

双牌自然村得名于一个美好的传说。据民间故事讲述,此地古时的王氏家族有世冬、三才叔侄两人相继登科,门前耸立起两座牌坊,村中拥有宏德堂、尚德堂等承载家族记忆的厅堂。两堂之间的巷道铺满了金黄的落叶。两侧古建筑青砖灰瓦的轮廓在落叶映衬下更显庄重,微风拂过时,卷起的叶片在空中划出轻盈弧线,为这条连接两座百年堂号的通道增添了诗意。

宏德堂内,王氏族人正在排练坐唱班的曲目,胡琴声透过雕花木窗飘散在秋空中。而尚德堂的守堂人王奶奶开心地说:"姓邵村朋友家特别多,接下来的八天里,必须天天都去,不然,人家会说自己怠慢。"

牌门里:秋阳明窗,怀德守静

牌门里自然村至今保留着青石门楼群。在王氏怀德堂的天井里,七十多岁的木雕师傅王老爷子正在打磨一块花板。他的徒弟问道:"师傅,下午姓邵村开戏,不去看看?"老爷子头也不抬:"让他们年轻人去热闹吧,我守着这堂里的老物件。再说了,"他指了指梁上,"这些木雕戏文,比台上的还老上百年呢。"

结语

当姓邵村世德堂的开幕锣鼓响起,其它四座厅堂护佑下的村民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下蒋人信步而至,何岗人沿弯弯曲曲村道而来,双牌人无需电动车骑行,牌门里的老师傅以静守致意。这一幅生动图景,恰是乡土中国最真实的写照——既有锣鼓喧天的欢聚,也有细水长流的相守。

上一篇: 诗书可赚

下一篇: 巧夺天工诗联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