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草人札记·F教篇-52则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 次更新:2025-11-24 举报

草人札记·F教篇-52则

《解深密经》核心思想

《解深密经》全称《沙地涅暮折那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的根本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其核心思想十分深邃,主要围绕境、行、果(所观境界、修行法门、证果次第)展开,具有高度的哲学性与修证指导意义。现归纳其核心思想如下

一、三性三无性

这是《解深密经》的核心教义,旨在破除凡夫对"有"和"无"的执着。

(一)三性(三种存在形态):

1、遍计所执性:即凡夫对万物虚妄分别,执为实有(如认为"我"和"法"是独立存在的实体)。

2、依他起性:即万法依因缘而生起,如幻如化,无自性(指出现象世界是依赖条件而存在的假有)。

3、圆成实性:即在依他起性上破除遍计所执后,所证得的真如实相(诸法无我的本质)。

(二)三无性(对应三性的空性阐释):

1、相无性:指出遍计所执的相是假名安立,本质空。

2、生无性:指出依他起性依因缘生,无独立自性。

3、胜义无性:指出圆成实性是超越言诠的绝对真理,但也

二、阿赖耶识

《解深密经》明确指出阿赖耶识(藏识)轮回与修行的根本识作为一切种子储存、业力流转的载体阿赖耶识含藏一切善恶业种子,是生命延续和业力感果的根源解释了轮回的主体问题。同时强调阿赖耶识是杂染(烦恼)与清净(涅槃)的共同基础,通过转识成智可达解脱为转凡成圣提供理论依据。

三、三时判教

将佛教教法分为三个层次

(一)初时教法小乘"我空"(人无我),说法空。

(二)二时教法即大乘空教,"诸法皆空",但没说空有的辩证性容易执空毁法

(三)三时教法即中道了义教,辩证地阐明空与有关系,提出万法本质空、现象有的理论,全面阐释三性三无性中道了义。

四、止观双运

止(奢摩他),即心专注于一境,得寂静观(毗钵舍那),即依佛法义,如理思维诸法实相。强调止观双运(止观相辅相成)是证悟真如的根本途径,并阐明修习止观中可能出现的"沉没"(昏沉)"掉举"(指心念纷飞,注意力不集中)等禅病对治方法

、次第果位

本经系统阐述菩萨修行的十地次第,以及转识成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的佛果境界。

六、总结

《解深密经》通过严密的哲学性理论,阐明假有与真空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执可能陷入虚无主义困境建立了业力轮回与修行的理论基础(阿赖耶识思想);为大乘修行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成为唯识宗的根本经典。其思想对瑜伽行派、唯识宗藏传佛教的如来藏学说等有深远影响。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