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赋集锦》隆重推出王得承个人专辑
《中华诗赋集锦》隆重推出王得承个人专辑
王得承,2011年生,甘肃白银人, 兰州市第十一中学九年级十三班学生。好古文,尤喜词赋。学余尝试填词,现撷其中八首呈阅。
题记:
冬至临近,作者游赏白银市银凤湖公园。寒霜将却,乱雪惹裳,所感而发。词作从园景到身景,从远景到近景,从天情到心情,从游情到乡情,殷殷刻画陇原冬天的神采,娓娓吟唱作者浓浓的乡恋。
小重山•临湖将至
冬重凝珠却露长。琼华连道落,正缘肠。湾东冰屑断秦凉。沙线滞、西月最尝望。
乱雪惹充裳。狗黄驱宿冽、陷溶茫。翻绒须莫散休将。当明岁、依旧入湖光。
李娅丽老师点评:
王得成同学以冬日湖畔的冷寂之景为底色,通过凝练的意象与细腻的笔触,构建出时空交织的苍茫意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对话。
“凝珠”暗喻冰晶凝结的静态美,“却露长”则暗示寒夜漫长,露水未晞,形成冷与湿的微妙对抗。“冰屑”碎裂的细节,既点明地理方位(湾东),又以“秦凉”(古地名,泛指西北)勾连历史沧桑,赋予冰裂以时空断裂的隐喻。“沙线”指湖岸沙痕,其“滞”态与“西月”的凝望形成呼应,月之孤高与沙之沉寂共同烘托出环境的寂寥。“惹充裳”以拟人化手法,赋予雪以撩拨人心的力量,暗示自然对人的侵扰与吸引。“狗黄”或指犬类在雪地中的黄色身影,其活动驱散“宿冽”(宿夜之寒),却陷入“溶茫”(融雪的迷茫),形成生命与环境的博弈。“翻绒”可能指羽绒或绒毛翻飞,以“莫散休将”的祈使语气,表达对短暂美好的珍视,暗含对时光流逝的隐忧。还有词中“秦凉”“西月”“湖光”等意象,将西北的苍凉与湖畔的清冷并置,形成跨地域的空间感,暗示词人视野的广阔与心境的辽远。以“明岁”展望未来,与当下之景形成时间闭环,表达对自然永恒性的信仰,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超越。全词以冷寂之景起笔,通过“独自绕阶行”(化用岳飞《小重山》意象)的潜在呼应,传递出词人独对自然的孤独感。然而,这种孤独并非消沉,而是与天地对话的姿态。
结尾以湖光收束全篇,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永恒,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使孤寂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全词无一句冗余,每个意象均承载多重含义(如“冰屑”既写实景,又喻历史碎片),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首词以冷寂为底色,以动态为突破,通过时空交织的意象群与凝练留白的语言艺术,构建出一个既孤寂又超然的审美世界。它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情凝视,亦是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在宋词传统中独树一帜,堪称当代词坛的精品之作。
题记:
春元悠然欢盈,寒假倏忽将尽。词作描述了学童尚在节日欢乐中沉浸,怎奈新学期已然临近的“新学期临恐症”。把孩子们耽于春节狂乐,新学期悄然临近,惜惜不舍而又无可奈何之状跃然纸上。
鹧鸪天·临学
一方寒彻入絮扬,几朝熙碌阖将望。可怜窗数正飞月,舞罢风流裳冠殇。
江海跃,堕星长,梦间恐呓戏横床。春元知至当需勉,谁量欢嬉复可忘!
李娅丽老师点评:
王得承同学的这首词围绕“临学”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环境、心境、梦境等多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自我勉励、决心奋进的壮志。
首句营造了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一方寒彻”点明了环境的寒冷,“入絮扬”可能描绘的是寒冷的空气如飞扬的柳絮般弥漫开来。“几朝熙碌”体现出作者已经忙碌了好些日子,“阖将望”则表达了一种对结束这种忙碌状态的期盼,阖有闭合、结束之意,表现出作者在学习的忙碌中渴望有个结果或者停歇的时刻。“窗数”暗示作者在窗前学习的时间之长,月亮的飞逝则象征着时光的匆匆流逝。“舞罢风流”可能象征着曾经的潇洒、得意时光,而“裳冠殇”则有一种繁华落尽、美好消逝的哀伤,或许作者在感慨自己曾经的青春、自由时光在忙碌的学习中渐渐远去。“江海跃”象征着作者渴望在广阔的天地中有所作为,如同鱼儿跃入江海一般自由畅快、大展身手。“堕星长”则是一个对比,流星陨落代表着短暂和消逝,与江海的广阔和长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实现理想的艰难和可能面临的挫折。“梦间恐呓戏横床”描绘出作者在梦中惊恐呓语、辗转反侧的情景,反映出作者在学习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春元知至”寓意着新的希望和机遇即将到来,就像春天的开始一样,作者意识到此时应当自我勉励、奋发图强。“谁量欢嬉复可忘”则是一种自我告诫,提醒自己不能再沉溺于过去的欢乐嬉戏,要专注于学习和追求目标。从前面的惆怅、焦虑转变为积极向上、自我激励,点明了全词“临学”的主题和作者的决心。
该词运用了寒絮、飞月、江海、堕星等多个意象,生动地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围绕“临学”这一主题,通过对学习生活中的环境、心境、梦想等方面的描写,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在学习中的思考和决心。
题记:
春节前素有祭祖的传统。漂泊外乡的游子,也要在向着家乡的大街边燃香烛、焚纸钱、奠清酒、鸣鞭竹,表达对祖先的追思和感恩。作者就此情思盎然,浅吟成词。
鹧鸪天·祭祖
黄帖殷勤向焱霞,炮隆焰彩挽彤牙。今宵板上又檀月,早岁仇含更霁嘉。
欲与佩,荡星花。何迎诸祖厚添茶?春风迎运开新日,且盼明朝送碎华。
李娅丽老师点评:
王得成同学的这首词围绕祭祖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带有期许的氛围,既展现了祭祖时的场景,又融入了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黄帖”可能是祭祀时所用的黄色纸钱之类的祭品,“焱霞”描绘出火焰燃烧时如彩霞般绚烂的景象,“炮隆焰彩”描绘了鞭炮声隆、烟花绽放的热烈场景,“彤牙”可理解为红色的光芒或某种带有吉祥寓意的象征物。这两句描绘了祭祖时人们虔诚地焚烧黄帖,鞭炮齐鸣、烟花绚烂的热闹场面,渲染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祭祀氛围。“殷勤”一词体现出人们对祖先的敬重和诚意,以热闹的方式来迎接祖先的到来。“板上”可能指祭祀的供桌,“檀月”即檀木色的月亮,给人一种清幽、神秘的感觉。“早岁仇含”暗示过去曾经历过仇恨、苦难,“霁嘉”则表示雨过天晴、吉祥美好。这两句通过今昔对比,今宵供桌上的檀月依旧,而过去的仇恨和苦难已经过去,迎来了美好的时光。既表达了对祖先的追思,也蕴含着对祖先保佑家族度过艰难岁月的感恩之情。“欲与佩”可能是想要将某种珍贵的配饰献给祖先,“荡星花”描绘出如星辰般闪烁的花朵在空中摇曳的景象,增添了一种奇幻、浪漫的色彩。“何迎诸祖厚添茶”则是作者的自问,思考如何以更丰厚的方式面对祖先,表达了对祖先的敬重和必须尽孝的心情。“春风迎运”象征着新的机遇和好运即将到来,“开新日”表示开启新的美好时光。“碎华”可理解为琐碎的烦恼、过去的不如意,“送碎华”即希望将过去的烦恼都送走。
词中运用了黄帖、焱霞、炮隆焰彩、檀月、星花等众多意象,营造出了生动、奇幻的画面,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从祭祀场景的描绘到对过去的回忆,再到对未来的期许,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先的敬重、感恩和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动人。通过“今宵”与“早岁”的对比,突出了家族命运的变化,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先庇佑的感激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鹧鸪天·祭祖》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祭祖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祖先的深厚情感。
题记:
词作描刻了作者在瑞雪静然渐融,春天悄然将临时,惜冬又盼春的纠结之情。
南乡子·将春
白幂犹遗,雪国终群土寸差。淀砾拈尘难入海,滋滋,几处繁芳锦叶姿。
入榭春姬,蕊色难销艳素肌。还燕返时知是客,谁期?惟许如今冽水陂。
李娅丽老师点评:
王得承同学的《南乡子·将春》是一首意境幽微、情感深沉的词作,作者借景抒情,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蕴含着对时光、自然和人生的多重思考。
开篇描绘了一幅雪后初融的景象。“白幂”指白色的雪幕,虽雪已渐融,但仍有残雪留存,如同一层薄纱覆盖着大地。“雪国”点明了冬日雪后的世界,“终群土”意味着雪对大地的覆盖即将结束,“寸差”则细腻地表现出土地在雪融过程中呈现出的高低不平、参差不齐的状态。此句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且略带萧瑟的氛围,暗示着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淀砾”指沉淀的沙石,“拈尘”表示拾取灰尘,这里象征着微小的事物。它们难以流入大海,或许象征着在季节更替中,一些旧有的、微小的事物难以融入新的环境。“滋滋”一词,模拟出细微的声响,可能是冰雪消融、水流涌动的声音,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几处繁芳锦叶姿”,突然笔锋一转,在一片清冷萧索中,出现了几处繁花似锦、叶片葱茏的景象,给人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这几处繁花如同黑暗中的亮光,暗示着春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尽管周围环境还残留着冬日的痕迹,但生命的力量已经开始复苏。“春姬”点明女子与春天的关联,她仿佛是春天的使者。“蕊色难销艳素肌”,花蕊的颜色艳丽,但却难以掩盖女子素净肌肤的光彩。这里将女子的美貌与春花相映衬,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可能暗示着女子在春天里的独特魅力,她如同春天中最娇艳的花朵,引人注目。“还燕返时”,燕子归来,本应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象征。然而,“知是客”却赋予了燕子一种“客”的身份,它们虽然回归,但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它们仿佛是匆匆过客。这或许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性的无常,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如同过客,难以长久停留。“谁期?”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感慨,谁能预料到这样的变化呢?“冽水陂”指寒冷的水塘,在春天到来之际,水塘依然寒冷,这与前面的繁花、春姬等美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即使春天已经来临,仍有一些地方还残留着寒冷和孤寂,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清醒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通过对雪后、春花、春姬、归燕、冽水陂等多种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清冷与生机交织的意境。上阕从冬日的残雪到春天的繁花,展现了季节的过渡;下阕从美貌的春姬到归来的燕子,最后落脚到寒冷的水塘,将美好的憧憬与残酷的现实相结合,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人性的复杂,使整首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题记: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对范文懂其言、通其意、明其道、解其理,作者在此同时,努力入其境、觅其隐、斟其鸣、酌其情。认真理解又担心理解有误,因而犯了愁肠。
遐方怨•阅读理解毕有感
甄语意,话闲凉,为把心思柬,笔而叹忆乡。解情需我巧弯妆,殷勤更教断纠肠。
迎还拒,欲且湘,忆早相和境,醉翻霞赫床。二钗相错戏鸳鸯。婉哀歌乐却提防。
李娅丽老师点评:
《遐方怨》作为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在文学史上承载着诸多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思绪。王得承同学的这首《遐方怨·阅读理解毕有感》虽非出自名家之手,却以细腻笔触和独特构思,展现了词人在阅读理解后的复杂心境,宛如一幅细腻的情感画卷,徐徐展开。
开篇“甄语意,话闲凉”,以一种看似闲适的口吻,缓缓开启情感之门。“甄语意”或许暗示着对文字、对阅读内容的精心甄别与深入理解,而“话闲凉”则营造出一种轻松、闲适的氛围,仿佛词人正于闲暇时光中,悠然品味着文字的韵味。然而,这种闲适只是表象,紧接着“为把心思柬,笔而叹忆乡”,笔锋突然一转,词人内心的情感开始涌动。“柬”有挑选、整理之意,试图将内心纷繁复杂的心思整理出来,以笔抒怀,却不禁发出叹息,回忆起故乡。这一转折,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将词人内心深处潜藏的思乡之情悄然引出。“巧弯妆”或许是一种比喻,暗示词人在表达情感时,如同精心化妆一般,需要巧妙地运用文字和技巧。而“殷勤更教断纠肠”则表明,词人在努力理解情感的过程中,内心愈发纠结痛苦,情感逐渐升温,从最初的闲适、思乡,转变为一种更为深沉、复杂的情感纠葛。“迎还拒”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渴望接近某种情感或事物,又本能地抗拒着,这种矛盾如同拉锯战,在内心深处不断挣扎。“欲且湘”中的“湘”或许代表着一种理想、一种向往,词人想要靠近它,却又因种种原因而犹豫不决。“忆早相和境”则回忆起曾经和谐美好的情境,与当下的矛盾痛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醉翻霞赫床”描绘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词人沉醉其中,仿佛在梦境中寻找着慰藉,然而这种虚幻的美好终究无法掩盖现实的残酷,醒来后或许只会更加痛苦。“二钗相错戏鸳鸯。婉哀歌乐却提防”,以“二钗相错戏鸳鸯”这一细腻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复杂与微妙。二钗交错,如同情感的交织与纠葛,而鸳鸯本象征着美好、忠贞的爱情,却在这交错中显得有些错乱。“婉哀歌乐却提防”则将这种复杂情感推向高潮,婉转哀伤的歌声中,却隐藏着警惕与防备,词人或许在情感的世界里受过伤害,以至于在享受美好时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这种矛盾与挣扎,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意象运用方面,词人巧妙地选取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湘”“二钗”“鸳鸯”“霞赫床”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更生动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湘”可象征着理想、故乡或某种美好的情感寄托;“二钗”和“鸳鸯”则通过其象征意义,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微妙;“霞赫床”则营造出一种虚幻、美好的氛围,与现实的矛盾痛苦形成对比。在修辞手法上,词人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解情需我巧弯妆”将理解情感比作精心化妆,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用心与技巧;“忆早相和境”与当下的矛盾痛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落差与惆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词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构思,将阅读理解后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情感的递进到艺术手法的运用,再到对传统词牌的传承与创新,都体现了词人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华。这首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也让我们领略到了词的独特魅力,堪称一首精彩绝伦的佳作。
题记:
春节、雪天、暮夜,如果你也在公园漫步,会有怎样的感受?且听作者徐徐道来。
入塞·游园
日天休。正前宵、吓焱由。幂云斑上牖,凛客几方飕?松却流,水却流。
砾枝囚寒雪浪犹、欲汩咚、桥半过鸥。冰阶稀线共江雠。波更湫?玉更湫。
李娅丽老师点评:
王得承同学的《入塞·游园》是一首意境幽深且富有独特韵味的词作。词人以游园所见所感为线索,运用了较为生僻、奇崛的词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又略带神秘的意境,展现出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日天休”仿佛暗示着一种日常秩序的休止,可能象征着游园时所处的特殊情境,打破了常规的时空感。“正前宵、吓焱由”中“吓焱由”含义较难捉摸,但能感受到前一晚似乎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为词作奠定了一种神秘、不安的基调。“幂云”指浓密的云,“斑上牖”描绘出斑驳的云影映在窗户上的景象,画面感十足。“凛客几方飕”则写有凛冽的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凛客”可能既指这寒冷如客人般不请自来,也暗指词人自身在这冷意中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松却流,水却流”,松涛声和水流声交织,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清冷、灵动又孤寂的氛围,松与水各自流淌,似乎又有着一种自在与超脱。“砾枝”可能指被冰雪包裹如砾石般坚硬的树枝,“囚寒”形象地写出树枝被寒冷禁锢的状态,而“雪浪犹”则表示即便在如此寒冷的情况下,雪浪似乎仍有涌动之势,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欲汩咚、桥半过鸥”,“汩咚”拟声,让人仿佛听到水流的声音,一只鸥鸟从桥的一半飞过,给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与生机。“冰阶”点明园中台阶已被冰雪覆盖,“稀线”可能是指冰面上稀疏的纹路,“共江雠”或许暗示着词人将这冰阶上的稀线与江水联系起来,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某种敌对或矛盾的关系,这可能是词人内心复杂情感的一种隐喻。结尾“波更湫?玉更湫”,“湫”有冷清、寂静之意,词人以疑问的语气询问是水波更加冷清,还是如玉般的冰雪更加冷清,进一步深化了词作清冷孤寂的意境,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
词人运用了许多生僻、独特的词汇,如“吓焱由”“砾枝囚寒”等,这些词汇增加了词作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同时也展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对云、松、水、雪、桥、鸥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神秘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人游园时的复杂心境。
词作中情感表达较为含蓄,没有直接抒发喜怒哀乐,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奇特的意象组合,让读者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总体而言,《入塞·游园》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词作,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题记:
期末考试成绩未能名列前茅,学子假期也郁郁寡欢,自怨自艾,也怨天尤人。但这样的情绪于事无补,更应该振作精神,励志不辍。这首词正是作者反思和自励两种情绪的交织。
沁园春·不第后引
意气沉沙,青春乍兀,窗更寒鸦。月娥徒眉蹙,星星冷烁。多情许我,几世烟霞。依旧天涯,一分红紫,薄薄稀稀淡淡纱。汉河现,望垂帘将卷,复恐眠嗟。
皆非故地当瑕,拟尧舜、至今人可差?乌幕一片锁,浮云千万,人生分卅,谓就更嘉?孤霭讪华,长川省月。怎蓦温情徒怨邪?是我耳,仅新元当至,笔落成葩。
李娅丽老师点评:
这首词充满了作者在科举不第后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文学韵味。
“意气沉沙”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原本的豪情壮志如被沙尘掩埋,消散殆尽。“青春乍兀”中“乍兀”一词,突出青春时光的突然流逝与茫然无措,青春不再,却一事无成。“窗更寒鸦”,窗外传来寒鸦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孤寂之感,营造出一种清冷、压抑的氛围,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多情许我,几世烟霞”,作者曾幻想自己能拥有如诗如画的人生,能在尘世中追寻到属于自己的“烟霞”般的美好生活,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依旧天涯,一分红紫,薄薄稀稀淡淡纱”,作者依旧漂泊天涯,看到那稀稀落落的红紫之色,如薄纱般缥缈,象征着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如同这薄纱一样,虚幻而难以把握,进一步强化了失落之情。“复恐眠嗟”,害怕在这看似有转机的时刻,最终仍会陷入叹息之中。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渴望改变现状,又对未来充满担忧。“乌黑一片锁,浮云千万,人生分卅,谓就更嘉?”“乌幕”和“浮云”象征着现实中的重重阻碍和变幻无常,人生已过三十,却仍未取得理想的成就,作者不禁发出疑问,这样的人生真的能越来越好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怎蓦温情徒怨邪”,作者对自己突然涌起的温情感到无奈,觉得这种情感只会徒增哀怨,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词将景与情紧密结合,上阕通过描绘寒鸦、月娥、星星、汉河等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科举不第后的落寞、失落与矛盾之情;下阕则借乌幕、浮云、孤霭、长川等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孤独无奈以及自我激励的复杂情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词中情感跌宕起伏,从开篇的落寞消沉,到中间的质疑无奈,再到最后的自我激励、展望未来,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在挫折面前的挣扎与奋起。
总体而言,《沁园春·不第后引》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特色鲜明的词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挫折与希望的思考。
题记:
这首词是作者在白银水川湿地公园荷花池游乐时所作。
鹧鸪天•乘舟荷池
桥折道横划定浔,水风池上动轻衾。仙姿引项舞乌颈,神绮歌全惊水音。
青推碧,碧含金,新荷揽处是池心。春舟游泛容非易,想见葱葱拥遍襟。
李娅丽老师点评:
这是一首生动描绘乘舟游览荷池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的词作,词人以细腻笔触、丰富意象和灵动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生机盎然的荷池画卷。
“水风池上动轻衾”,轻柔的水风在池面吹拂,吹动了词人身上的薄衣,触觉上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丝丝凉意,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闲适。
“乌颈”可能是指荷花的茎杆,形象地赋予了荷花灵动的美感。“神绮歌全惊水音”,进一步将荷花的美升华到一种神奇绮丽的境界,仿佛荷花的美丽奏响了一曲美妙的歌声,惊起了池中的水音,动静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展现了荷池景色的迷人之处。“青推碧”,青色与碧色相互交融、相互推移,展现出荷叶颜色的层次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碧含金”,碧绿的荷叶中点缀着金黄的花蕊,色彩对比鲜明,画面绚丽夺目。“新荷揽处是池心”,词人伸手揽住新荷,发现自己已置身于荷池的中心,表达了词人在游览过程中逐渐深入荷池、亲近自然的欣喜之情。“春舟”点明此时乘舟游览的时节,“游泛容非易”则流露出词人对此次乘舟游荷池机会难得的感慨。“想见葱葱拥遍襟”,词人想象着那郁郁葱葱的荷叶和荷花环绕在自己身边,仿佛它们的生机与活力已经融入自己的衣襟,表达了词人对荷池美景的陶醉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这首词在艺术特色上,语言优美生动,用词精准,如“推”“含”等动词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动态感和立体感。意象丰富,桥、水风、荷花、荷叶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荷池画卷。情感真挚,词人通过对荷池景色的描写,自然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珍惜。总的来说,《鹧鸪天•乘舟荷池》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词作,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