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爱的接力

作者:周国顺 阅读:8 次更新:2025-10-30 举报

  深秋的风裹着凉意,岳母的生日也跟着近了。我盯着日历犯愁 —— 该给老人家备份什么生日礼物?跟妻子商量,她回短信时语气笃定:“别急,我准备了份最好的,保准妈见了欢喜。”

  说起来轻巧,可这些年,给老人挑生日礼,早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还记得刚成家那几年,岳母的生日多热闹啊。兄弟姊妹全挤在老宅的堂屋里,亲朋好友的笑声能掀了屋顶。我的两个小儿子,那会儿还没书桌高,围着岳母转圈圈,一口一个 “外婆要吃糖吗”“外婆看我画的画”,把老人的脸笑成了朵皱巴巴的菊花。

  后来就淡了。大舅大学毕业去了南方安家,幺舅也带着媳妇孩子去外地务工,老宅的门,渐渐只剩岳母一个人守着。每年生日,只剩我和妻子领着儿子上门。当着亲戚的面,老人总笑着展儿女寄回的贵重礼物 —— 羊绒围巾、按摩仪,说 “孩子们有心了”;可等客人走了,她就拉着我们的手絮叨,“你大舅上次视频说想喝我煮的玉米粥”“你幺舅的孩子该长乳牙了吧”,眼角的泪打转,却总强忍着不让掉下来。

  再后来,老人索性 “躲” 生日。老早就挨个儿给亲友打电话:“别破费,今年就家里人简单过过。” 结果往往是,她要么孤零零在老宅煮碗长寿面,要么来我们家,看着我们一家三口吃饭,自己却没多少胃口。

  日子推着人走,儿子们读中学、上大学,开销像滚雪球似的大。我那点工资撑不起家,妻子终究没抵过现实,六年前收拾行李去了广东。“父母在,不远游” 的古训她记着,可看着儿子的学费单,她红着眼说:“等攒够钱,我就回来陪妈。”

  这一去,就是六年。除了春节能短暂团聚几天,其余时候,一家人就靠视频连线。每次视频,妻子总盯着屏幕里的岳母,说 “妈又瘦了”,眼圈就红;岳母也总抢着说 “我好得很,你们别挂心”,可镜头里,她身后的沙发上,还堆着没叠的衣服 —— 从前她最爱干净,家里总收拾得整整齐齐。

  去年岳父生日,大舅竟从千里外飞了回来,还陪老两口去了鄂豫交界的小南海。回来后,岳母拉着我絮叨了一下午,手指比划着刷房卡的动作:“住的宾馆不用钥匙,刷个小纸片就行!还吃了鱼,那鱼没刺,鲜得很!” 她眼里亮得像盛了星子,我看着,心里又暖又酸 —— 原来老人要的,从来不是贵重礼物。

  转眼又到深秋,岳母的生日又要到了。大舅早早寄了件驼绒大衣来,让我先给岳母试试大小;幺舅也寄了盒滋补品,电话里说 “麻烦姐夫帮我跟妈说,明年我回去陪她过”。我把礼物送到岳母家,她摸着驼绒大衣笑,却又忍不住问:“你媳妇…… 今年生日能回来吗?”

  我没法答,只能含糊说 “她忙,不过寄了特快,生日前准到”。其实我也好奇,妻子到底备了什么礼 —— 她总说 “你也有份”,可我想破头,也想不出既合岳母心意、又能让我喜欢的东西。总不能是我念叨了好久的手提电脑吧?这是给岳母的生日,怎会先想着我?再说,她连儿子手摔骨折时都没舍得回,哪会为了生日专程跑一趟?

  生日前一天傍晚,妻子突然打电话:“你带小儿子来妈家,我寄的东西到了。” 我心里纳闷,领着儿子往老宅走。刚到村口,就看见岳母倚着院门笑,她身后站着个人 —— 藏青外套,马尾辫,手里还拎着个眼熟的行李箱,不是妻子是谁!

  “你…… 你怎么回来了?” 我愣在原地,小儿子已经扑了过去:“妈!你怎么偷偷回来啦!” 岳母笑得直抹眼泪:“你媳妇上周就跟我串通好,说要给你个惊喜!”

  那晚的厨房格外热闹。妻子系着岳母的围裙煮鱼,岳母在旁边剥蒜,小儿子围着灶台转,我则负责摆碗筷。锅里的热气裹着鱼香飘出来,模糊了每个人的脸,却暖得人心里发颤。

  睡前,妻子靠在我身边笑:“给妈的这份礼物,你喜欢不?” 她顿了顿,又说:“我跟大舅、幺舅商量好了,以后每年轮流回来一个,陪老人过生日。今年我回,明年幺舅回,后年大舅回……”

  我望着她,突然懂了。大舅的小南海之旅是第一棒,妻子的突然归来是第二棒,往后还有幺舅的轮班,还有我们没说出口的约定。这份礼物哪里是某个人的心意,分明是一场爱的接力 —— 从南到北,从冬到秋,把散落各地的牵挂,一点点凑成老人最想要的团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