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坛岁月酿出的乡土诗篇
一坛岁月酿出的乡土诗篇
作者 施泽会
在重庆潼南的西北一隅,涪江如一条碧绿丝带蜿蜒穿行,勾勒出S形的温柔弧线。这里,是玉溪镇,一个名字温润如玉、历史绵延千年的小镇。当秋风拂过层叠山岭,漫山遍野的红高粱如火焰般燃烧,穗头低垂,仿佛向土地致以最深的敬意。而在这片红浪翻滚的背后,一股醇香正悄然升腾,那是玉溪白酒的气息,是时间与土地共同酝酿的乡土诗篇。
玉溪之名,源于两溪交汇处,珠溪与玉溪,汇成“玉溪口”。自东晋孝武帝设立晋兴县起,青石坝便成为潼南地区置县历史最长的地方,历时八百余年,见证了蜀地风云变幻。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孕育了独特的物产文化。其中,玉溪白酒,便是流淌在时光长河中的一缕醇香。它承载多少玉溪人的智慧与文化传承。
据史料记载,玉溪白酒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年间。当地酿酒师精选本地糯红高粱“红缨子”,辅以大米、玉米、小麦、糯米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依托涪江清冽水质与世代相传的烤酒技艺,酿出的酒体“醇香清雅、柔和协调、绵甜爽净、回味悠长”。这一口酒,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
2019年,“代代传承的玉溪石刻”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玉溪白酒酿造技艺,虽未明文列入重庆市非遗名录,却同样承载着民间智慧与文化基因。正如万佛岩摩崖造像风化残损却仍存唐代遗风,玉溪白酒也在岁月侵蚀中愈发醇厚,成为活态的酒文化符号。可是,早在2010年,玉溪白酒就入选潼南首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了。
每年初春,玉溪镇五通村的土地开始苏醒。村集体经济流转千亩土地,采用“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模式,规模化种植红缨子高粱。这种糯性好、种皮厚、耐蒸煮的高粱品种,正是酿造优质白酒的关键原料。它不像平原地区的高粱那样整齐划一,而是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宛如一幅流动的红色画卷。
立秋之后,高粱渐次成熟,穗色由绿转褐,籽粒坚实饱满。阳光灼烫,空气里弥漫着热烘烘的清香,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是根须抓握泥土的呼吸,是叶片舒展的低语。此时的玉溪,不仅是农业的丰收场,更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仪式。
2023年9月2日,首届“潼南·玉溪红高粱丰登节”在红高粱基地盛大举行。近万名游客齐聚坝坝宴,品尝高粱叶儿粑、高粱包子、泡椒小肠等地道美食,畅饮醇香高粱酒,共话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割高粱比赛、高粱认购、单身青年交友等活动轮番上演,让丰收不仅是农事,更成为情感联结的节日。
“高粱红了”,不只是庄稼人汗水的回报,更是土地对勤劳的回应。每一粒高粱,都凝聚着阳光、雨露与人力的协作,最终被送入酒坊,开启它从谷物到琼浆的蜕变之旅。
走进玉溪白酒的生产车间,传统与现代技法在此交汇。酒坊仍采用土窖发酵、木甑蒸馏的传统工艺,这是玉溪白酒“清亮透明、醇香浓郁、绵甜爽口、回味悠长”的核心保障。土窖中的微生物群落历经多年驯化,赋予酒体独特风味;木甑蒸馏则能更好地保留粮食原香,避免金属器皿带来的异味干扰。
然而,传统并不意味着停滞。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通村以村集体经济名义创办“玉粮醇白酒有限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现年产白酒32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42万元,经济收益2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非遗技艺的可持续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撑。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丰登节期间,潼南玉溪镇与江津白沙镇签署白酒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原料供应、销售渠道、技术交流、品牌营销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此举标志着玉溪白酒正从“地方特产”迈向“区域品牌”,在抱团发展中寻求更大市场空间。
玉溪白酒的价值,早已超越一杯酒本身。它是一根纽带,串联起农业、工业与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高粱种植为白酒生产提供原料保障,同时因其观赏性强,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景观资源。每年高粱成熟时节,川渝百名网红走进高粱基地直播采风,“才貌粱全”摄影展、“粱成美景”网红游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合安高速新林下道口的开通,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便捷交通条件。
白酒生产则成为集体经济的核心引擎。通过“我在玉溪有坛酒”订购活动,多家重庆企业与村集体签订价值30万元的白酒采购协议,不仅拓宽了销路,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截至2023年10月底,村集体经济通过高粱种植、白酒生产与旅游经济共实现收益29.3万元,其中旅游经济收益达2万元。
未来,玉溪镇计划进一步扩大白酒产业规模,打造“种植—酿造—文旅”一体化的白酒特色小镇。正如当地干部所言:“我们将做靓潼南高粱,叫响玉溪白酒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这不仅是产业蓝图,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
在玉溪,酒不仅是商品,更是情感的载体。每逢节庆,村民围坐一堂,端起摔碗酒,豪情万丈;婚嫁喜事,玉溪白酒必上席,寓意“长长久久”;亲朋相聚,一杯高粱酒下肚,话匣子便如开闸之水,流淌着乡音与乡愁。
一位本地市民在丰登节上感慨:“我吃到了高粱粑粑、玉溪薄饼,也品尝了正宗的玉溪高粱酒,这是我们的节日,非常开心。” 简单的话语,道出了酒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它不只是解忧之物,更是幸福生活的象征。
而对于远行的游子而言,玉溪白酒是一坛封存的乡愁。那熟悉的香气,能瞬间唤醒童年记忆:父亲在院中烤酒的烟火气,母亲用酒糟做甜酒酿的温柔手指,节日里邻里互赠的一小坛自酿酒……这些片段,如同高粱穗一样低垂,深植于心田。
从周朝蜀国到今日乡村振兴,玉溪走过两千余年的岁月长河。而今,这缕白酒香,正随风飘向更广阔的天地。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凝结着农民的汗水,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年在潼南作协会员聚会上,邓凤兰老师带来了玉溪白酒。邓凤兰老师强调这是老窖玉溪白酒,让会员们开怀畅饮。我与各种酒品实在无缘,只能虔诚浅饮,始终感激,玉溪白酒醇香浓烈,绵长芳香爽口,余味回味无穷。作协主席蒋芸徽笑我,泽会是参战军人,一杯白酒应该没有问题,上阵杀敌,壮士饮壮行酒古代有之,现当代应该延续这种血洒疆场,捐躯为国的壮士风采。蒋开俊主任说,泽会,喝酒也可以对文学创作产生灵感,非常有效,李白就是喝了酒诗性大发,一发而不可收。我说,我等文学爱好者不能与古代文人相提并论,我只能望酒兴叹,感谢作协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只能忍酒爱好写作了。大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端起玉溪白酒一饮而尽。
玉溪白酒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土地与人心的故事。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酒,不在名酒榜单之上,而在乡野田间,在百姓餐桌,在每一次举杯共饮的温情时刻。
每当夜幕降临,涪江波光粼粼,高粱地静默如诗。酒坊中,新酿的酒液正缓缓滴落,那是时间的声音,是土地的低语,是高粱的浅唱,是玉溪人写给世界的一首无言的长诗。
酒香未散,故事仍在继续。
上一篇: 致敬餐厅假寐的阿丘哥哥
下一篇: 锅包肉、回锅肉、黑木耳山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