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闭祖宝
文友闭祖宝
与文友闭祖宝相识,纯属偶然,尽管以前在报刊和网络平台上经常读到他的新闻和文学作品。
今年3月底,贵州省黔西南州文联决定组织创作一部大型纪实散文集,向南盘江所穿越的滇黔桂三省(区)近30个县(市、区)征稿。主编田景丰教授还亲自率队来到广西田林县,就征稿一事与田林县文联召开座谈会。
后来,县文联把北路壮剧当作田林县的选题之一,安排我负责撰写。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写作任务,4月7日我来到田林县文化馆四楼的戏剧研究室,采访了北路壮剧第十一代艺师、原田林县文体局艺术创作室主任黄志元老师,了解北路壮剧诞生、发展、传承情况,并从他那里收集素材。
在写作中,我把十一代艺师之每代艺师对北路壮剧的贡献贯穿到他们从事北路壮剧艺术发展、创新和传承上。
比如第十代艺师闭克坚,是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屯人,受到田林县浓厚的壮剧艺术环境影响,小小年纪就得到祖父闭必熙、父亲闭新书以及利周乡其他艺人的言传身教,8岁学拉二胡,9岁参加伴奏,10岁学习表演,12岁开始拜黄福祥为师学艺,从此与壮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闭克坚为传授北路壮剧到凌云县朝里乡六作村与当地姑娘结婚建立家庭,即在六作村那巴、平广屯创办业余剧团,担纲传戏。多年来,他为壮剧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戏曲、剧目和表演艺术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他单独创作了27个曲调,与他人共同创作了16个曲调,使黄福祥传下来的9个曲调增加到52个,为表演众多的角色行当与特质、表现纷繁复杂的戏剧情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使壮剧音乐实现文有文板,武有武腔,乐有乐曲,哀有哀调,增强了舞台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他编写了30多个剧本,将传统的提纲式剧本改为现代规范的剧本,逐渐淘汰了后台提词、前台复述的“双簧戏”演出旧习;他吸收了彩调戏的优势,对丑角和媱旦的台步作了改进,增加了丑角用扇子遮面走矮步、媱旦十字快步加摇扇等技巧,使动作显得更滑稽,效果更好;他对壮剧武戏也作了改进,过去演员演对打,动手之前先打招呼,败者未见胜者招式便自动下场,程式很简单,他借鉴其他戏种的武打动作,让演员对打时刀枪相拼几回合方分胜负,使之动作逼真,人物清楚,胜败分明。
闭克坚还注重对壮剧历史进行调查研究,他先后在广西田林、凌云、西林、隆林及云南、贵州等地的壮族、布依族地区进行调查,掌握了丰富的壮剧文史资料。他的调查研究成果分别收进了《田林县志》《广西地方戏曲资料汇编》《田林三套集成》《田林风情录》等书籍。2008年他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从黄志元老师那里收集到的素材,虽然有些是前几年撰写的,我去采访的时候,他基本上在原材料作了补充,但也有个别信息还没有确认。写完初稿后,还必须对相关数据、人物、事件再次进行核实——那些数据和事件可以在请黄志元老师审核整篇稿件时得到核实,但像第十代新师闭克坚老师现在是否还健在等情况,我认为完稿前与其亲属了解更为妥当,避免再次麻烦黄志元老师打电话联系核对,这样人物的“生卒”栏最终才得以完整。
于是,我打电话对堂弟祖凡说:“你在定安镇工作的时候,与原县人大常委会闭副主任共过事,现在你们晚饭后又经常一起散步,你帮我问一下他堂叔、北路壮剧第十代艺师闭克坚老师是否还健在?如果已经去世是在哪一年?”
“大哥,不用问闭主任,我与闭克坚老师的儿子闭祖宝很早就熟识,一下我用微信问他好了。”堂弟祖凡说,“你们都在乡镇做过宣传工作,又是文学爱好者,一下我顺便把你们的电话发给对方,好让你们互加微信,以后好联络、交流。”
我于是加了闭祖宝的微信,并注明我是班祖凡的堂哥。
大概半个钟头后,堂弟把闭祖宝回复的微信转发给我,内容是这样的:“我曾祖父闭必熙、祖父闭新书名字无误,家父闭克坚已不幸于2017年农历8月25日逝世。”
再过十多分钟,我微信的“新朋友”栏出现红点——有人添加我微信或接受我的添加。我打开一看,正是闭祖宝。随后他在微信对我说:“很高兴认识老兄,感谢您宣传我的父亲,宣传北路壮剧。我曾祖父闭必熙、祖父闭新书名字无误,不幸的是家父闭克坚已于2017年农历8月25日逝世。”
此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文友、朋友、兄弟。而谈得最多的是过去从事宣传工作写的新闻和现在的文学创作,他还把好几篇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作品发给我,还谦虚地自称为“徒弟”,让我对他的作品进行指点。
我们还约定找个时间互相认识,我去凌云也好,他来田林也行。他向我透露,他目前正在利用节假日,深入他父亲曾经传艺的各个剧团进行实地采访,然后创作一本父亲传艺,创新、传承和发展北路壮剧的书,以此纪念父亲,也是对传承北路壮剧的绵薄贡献。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我在《西部风微刊》就读到《访弄肯》《走百乐》《冬日竹乡行》《彩云之南,父亲的足迹》等他创作的纪实散文,写的就是他到父亲曾经传艺的村屯实地采访的收获。
6月的一个晚上,约10点多钟,他打电话对我说:“老兄,我刚从云南那边走访回到田林,现在一个本家兄弟正在请我喝茶聊天,希望您一起过来,我们见个面。”可惜那次我回乡下老家,无法与他会面。
直到8月3日,我们两相见面互相认识的愿望才得以实现。那天近6点钟,他打电话对我说:“老兄,您在县城吗?我刚从贵州册亨走访回到田林,听祖凡说您去年刚出了一本书名叫《那人 那事 那景》的散文集,可否赠送老弟我一本?顺便和您见面,然后转往百色。”
我笑着对他说:“在啊!不过我正在请师傅修电脑,没修得那么快,如果老弟你想要书,今晚必须在田林逗留。我们顺便一起吃个便餐,我约老弟祖凡以及你认识的田林文友(戏迷)一起聊天!”见拗不过我,他只好答应。
席间,我们七八个文友(戏迷)相谈甚欢,与闭祖宝兄弟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闭祖宝兄弟还向我们展示他这几年寻访他父亲生前到各地传艺的计划和完成情况:
完成寻访家父生前到各地传艺的剧团情况(打“√”的已寻访)
一、田林县
(一)旧州镇:示甫剧团(√)、徕周剧团(√)、者务剧团(√)、板坚剧团(√)、旧州剧团(√)、那度剧团(√)、央白剧团(√)、平保剧团()、平林剧团()、南合剧团()等。
(二)平塘乡:平塘剧团(√)、克场剧团(√)、六池剧团(√)、达东剧团(√)、同祥剧团()等。
(三)六隆镇:央光剧团(√)、上仁剧团(√)、小榄剧团(√)、领屯剧团(√)、洞弄剧团(√)、门屯剧团()等。
(四)利周瑶族乡:爱善剧团(√)、百达剧团()、平坤剧团()、那平剧团(√)、百谷剧团(√)、坛昔剧团(√)、坛亮剧团(√)、坛福剧团(√)、百逢剧团()、祥杏剧团(√)、凡屯剧团(√)等。
(五)乐里镇:同春剧团()、新昌剧团(√)、百市剧团(√)、平中剧团(√)、分水剧团(√)、平么剧团(√)、华屯剧团()等。
(六)浪平镇:香维剧团(√)。
(七)百乐乡:根标剧团(√)、板干剧团(√)等。
(八)者苗乡:弄肯剧团(√)。
(九)潞城瑶族乡:潞城剧团()。
(十)八桂瑶族乡:八桂剧团()、八江剧团()。
二、右江区:塘兴剧团()、汪甸剧团()、黄兰剧团()、新兴剧团()、百启剧团()、沙洪剧团()、平圩剧团()等。
三、凌云朝里瑶族乡:那巴剧团()、平广剧团()、六作剧团()、巴俄剧团()、平塘剧团()等。(本乡不用寻访)
四、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剥隘镇:百英剧团(√)、常社剧团(√)等。
五、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巧马镇秧坝者术戏班()。
他还在后面郑重而诚恳地附言:据了解,家父生前几十年奔走于“三林两县区”及滇黔周边组建和指导北路壮剧戏剧团队60多个,因家父常年外出,1985年2月至1988年8月、2006年8月至2017年10月,曾两次受聘在田林文化馆工作。由于以前没有什么联系方式,家父也没有一一交待。家父过世后,三儿利用节假日一边寻访一边打听,逐个回访,总之还有遗漏。恳请各地艺师、剧团负责人,有知情的烦告知一下!以便在我正在创作的《父亲的壮戏人生》一书一一载入!谢谢!
广西北路壮剧第十代新师闭克坚之三子凌云县朝里瑶族乡政府 闭祖宝
2025年7月28日
联系电话:0776—7**2000(办),手机:199****3728
席间,他还对我们说,他目前边寻访边写作,书稿已完成100多页5万多字。
对此,我们衷心祝愿,文友闭祖宝兄弟尽快完成寻访,收齐有关素材,尽快完成《父亲的壮戏人生》书稿的创作、出版、发行,使之早日与北路壮剧戏迷和广大读者见面!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已出版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
上一篇: 砍木耳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