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有斑鸠之二
长篇小说《凤城有斑鸠2》——韩梅香 著
二、三碗接头
冬天并非总是一模一样的,今年入冬后比往年都剧烈的寒冷席卷了整个城市和乡村,山间的绿色也过早地被冻成了浅棕色或者只剩下空枝,陷入了长眠。连鸟雀都四散安居,不见了踪影。
从四望山豫鄂皖抗战指挥中心,临危受命,到浆溪店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出发,经吴店镇泉口乡—郝店镇关店乡…那条沿着信(阳)应(山)公路一起蜿蜒曲折的溪流也被冻住了歌喉。因河水量小而裸露出的石头之白色,接替水流向周围四溢着。
因为日伪军时刻会来巡逻,设卡盘问,检查良民证,所以路上的牛拉板车,赶集的走卒贩夫稀少,在日寇铁蹄和马靴践踏下,在这片惨淡而恐怖中,看不到几丝生机。
高三碗坐在毛驴背上,斜挎药品布袋,头戴带毛茸茸耳套的瓜皮帽,当他感受到回老家祖屋的路上,四野竟是如此萧条和落寞,他越发想念大贵山中,从天而降,飞流直下叠三潭的溪水和涛声震耳的竹林,想念老爹咚咚作响的捣药声,想念站着佝偻个腰,坐着佝偻个腰,常年多病的婶娘,刷锅煮饭,手捧吹火竹筒,往灶台哈气,柴火被燃着,跳跃的爆裂声和堂客(老婆)的吆喝声……
高三碗用手拍打着毛驴屁股,他是归心似箭啊!自1927年背着药箱参加震惊中原的“四望山暴动”后,投身革命大洪流之中,先后在李先念,陈少敏,危拱之,朱理治,刘子厚,文敏生等领导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
很多年没有回家。这次受桐柏区党委,桐柏行署,桐柏军区领导指派,以广水镇十里河“刘记中药铺”大公子身份做掩护,起程到郝店镇关店山乡关店老街殷家寨,与“黄记榨油坊”老板黄有桥(我党地下交通站负责人)秘密接头,履行“特派员”使命,领导郝店镇地下党同志们发动群众,团结一切爱国组织和团体,扩充壮大鄂东北山乡抗日武装力量,策反伪军军官,尽可能打入应山城鬼子内部,获取鬼子的“武汉会战”相关情报,拿到鬼子“清乡”“扫荡”计划和“火力配置图”,为日后解放应山县打下良好基础。
“黄记榨油坊”,坐落在关店老街黄家河边,老式的穿斗结构,厚重的大门上铁铆钉铜门环给人以凝重、沧桑之感,雕花的窗棂有香椿树古香的韵味,天长地久菜花生、菜籽、芝麻、葵花,大豆和茶树果仁油香气的侵润,人未走进,远远的就可以嗅到一股优雅的香气。“黄记榨油坊”的前面是关门咀水库的一个废弃了的空坝,榨油取油等待过程中,放有板凳桌椅供人歇息,还有板蓝根,金银花,槐树花,菊花药茶和土法炮炙的绿茶水随时饮用。不远的河岸边几株春柳,因冬季冰封雪裹,不见春夏时节柳丝飘散,蝉鸣其间,悦耳不聒噪,荷韵香风夹杂着河水的潺潺声响,时断时续的鹤立浅洼堰塘翩翩起舞的舒坦惬意。
因为上沿清朝闭关锁国,下至民国贪污腐化,农业生产力低下,吃的油都是通过榨油坊里的伙计们轮番上阵,挥汗如雨,把滚圆的、椭圆、长形……花生米,茶果仁,芝麻葵花油菜籽……倒入转筒内翻炒,还不时的挑出来一些用竹板平压观察出油状况和计算出油概率。
经验丰富的黄有桥师傅眯缝着双眼,脸上带笑和打下手大伙计搭话,一起把炒制好的油料坯子倒入架在容器里由铁头木身,碗口粗的榨油操纵杆,用力撞击,在压力作用下一滴滴浓香、滚烫、金黄的菜籽芝麻茶树油就顺着沟槽出油口流进事先准备好的陶罐里。
榨油的时候挤压产生出来的花生菜籽茶果废油饼,还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无偿地分发给乡亲们一点一点收集起来,撒在田中地里既能沉淀过滤祛除害虫卵块,又可以茁壮下一茬成长的庄稼……
“请问哪位是黄有桥老板?” 刘三碗站在“黄记油炸坊”大门石阶,双手抱拳,高声询问:“河南信阳毛尖(茶)能否榨油?”
“湖北应山滑肉(菜)可以下酒……”黄有桥一怔,这不是接头暗号吗?难道上级指派的特派员到了。黄有桥放下手中活儿,走到出门外,应声迎上前来。“在下就是黄有桥,请问菜籽换油,还是单买油饼做肥料……?”
“幸会,幸会……”刘三碗先用右手揉揉眼睛,然后将大拇指和食指伸直,虎口贴在下嘴唇下方。“四望山,云霞出彩皆迎日……”
“十里河,波浪飞花为接风。”黄有桥将右手五指并拢,手指微曲,指尖在前额处,点动三下。“周瑜赤壁埋名郎作古……”
“苏轼江陵隐迹妾丧……”刘三碗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将左手手背贴在后脑勺。“笋生悬崖霜染层,松立峭壁泉落声……”
“云楼日出彩光顶……”黄有桥激动万分,连忙对答本地韩先生的诗作《中华山》后面两句。黄“浮桥雾绕指示灯……”
一问一答进行了四次之后,接头暗语非常朴实,没有半点遗漏。是自己人,确认无误。
“老黄,我终于回家了……”刘三碗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与黄有桥相拥而泣。“回家真好!……没有哪一天不想念同志们呀……”
“欢迎特派员来关店领导我们杀日寇、锄汉奸……”黄有桥挽起刘三碗有手臂,在榨油坊曲形货币结算台边坐下,并为刘三碗沏上茶,点上烟,拿出广水锅盔,大悟花生,边食用边聆听特派员带来的上级指令,并同刘三碗商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三 夜闯山寨 》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