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第十二章:进攻失利玉成受罚,孤军奋战玉成受罚

作者:苑丁 阅读:100 次更新:2025-05-28 举报
 天王洪秀全要用调虎离山计,声东击西,然后派陈玉成带领太平军去攻击围困安庆的曾国藩的湘军,实现他的又一次围魏救赵的目的。谁知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还真的钻进来了太平天国设置的圈套,真的调动湘军去增援湖北武汉去了,围困安庆的湘军已不足4万人。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后,陈玉成十分高兴,并开怀朗声大笑,他笑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也不免中了天王洪秀全的调虎离山计,还真的就以为太平军要攻打武汉呢,竟然把安庆包围得严严实实的清军,抽调去增援武汉,落得围困安庆的湘军所剩不足4万人,真个是天助我也!
 陈玉成虽然年轻好胜,然而在大战之前,他也深思熟虑起来。他想,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用于围困安庆的湘军,虽然还不足4万人,但他带领的湘军,纪律严明,十分强悍,况且他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也不过就几万人,虽然也都是骁勇善战的精英将士,但双方军力相当,太平军要与曾国藩带领的纪律严明,十分强悍的湘军对垒起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能否胜券在握,还不好说。陈玉成觉得与曾国藩的这支湘军交战,必须要拥有压到一切的兵力,集中优势,以摧古拉朽之势,一举歼灭了他们,才能缓解安庆之围,解了天王洪秀全的心头大患。
 陈玉成立刻想到了忠王李秀成,过去他们合作的都非常成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战绩,在太平天国内乱后,担当起了太平天国的大任,解了京口之围,几次摧毁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挽回了天京的被围被困被胁迫之困局。这一次,如果再与忠王李秀成合作,他陈玉成到有点不放心了。因为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为了伟俊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双方大打出手,已经撕破了脸,结下了仇。万一忠王李秀成不支持,不配合,不能顾全大局,暗中来他个釜底抽薪,这仗必败无疑。这次要是不能解安庆之围,消除天王洪秀全的心头之患,想来天王洪秀全绝对不会轻饶他英王陈玉成的。英王陈玉成自从与忠王李秀成闹翻以后,也自知自明地想了许多,后悔自己不该那样冲动,竟然不顾大局大打出手,伤害了忠王李秀成,不过话又说回来,过去陈玉成是伟俊的部下,这回已经是权倾一世的英王,是“京内事不决问于王,境外之事不决问英王”的三军统帅。陈玉成已经是伟俊的上司,伟俊理应听他指挥,听他调度,衷心于陈玉成。可是这个伟俊,因为韦昌辉的关系,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天王洪秀全处治他,竟然违背他陈玉成的意愿,私下里去投奔忠王李秀成,你忠王李秀成也就接收了他。如果大家都像伟俊和忠王李秀成这样,一个部将擅自带领部队去他人,一个将领随随便便就接纳他人的部将,他陈玉成这个三军统帅还怎么当啊?这一次他英王与忠王李秀成之间也算是太平军的内乱吧,固然他不该那样冲动大打出手,可是忠王李秀成也有责任啊!当然这紧要关头的时刻,他后悔没有吸取天王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的内乱给太平天国带了的伤害和危难,这一次的内乱,对太平天国的伤害也将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怎么说,这次要解安庆之围,消除对天京的威胁和隐患,团结一心,协调作战非常关键,忠王李秀成如果不计前嫌,顾全大局,这关键的一战就能取胜,万一他仇恨在心,暗中使坏,阳奉阴违,不支持,不配合,那么这一战必败无疑。陈玉成考虑再三,就不指望忠王李秀成了。
 陈玉成想到了龚得树的捻军,他们也是抗清的,就联络龚得树,组建成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去对付曾国藩的围困安庆的不足4万人的清军。陈玉成他们就以这十万人的队伍,沿着长江的北岸火速进入桐城西南的挂车河一带,司机发动攻击。
 陈玉成通过侦查了解,获知曾国藩让多隆阿带领着不足4万人的队伍围困着安庆。陈玉成认为虽然多隆阿部是一支强悍的队伍,但多隆阿的军营也不是不可破的,陈玉成多次与多隆阿交手,都打败了多隆阿,可以说多隆阿是他陈玉成手下的败将,这一次,他陈玉成突然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多隆阿也不会有胜算的。1860年的12月的一天,陈玉成就带领着一支骁勇善战的太平军,直接去攻打包围安庆的多隆阿的军队,试图一举打败多隆阿部,解了安庆之围,消除天王洪秀全的心头隐患。谁知多隆阿带领的清军,战斗力非常强,防守严密。那个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布防严密,工事牢固,他们在安庆的四周,挖了很深的壕沟,严密阻隔安庆城内的太平军的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准备困死安庆城里的守军。这样的战术看起来,似乎有点愚笨,但与叱咤风云的太平军交战,此法确实也算是十分管用,非常高明的了。
 英王陈玉成总以为这次天王洪秀全的调虎离山计运用的很成功,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竟然也中计了,仅仅留下多隆阿带领的不足4万人的清军围困着安庆,岂不是天助我也!这些年来,陈玉成真个时来运转,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两次大战三河镇、京口解围、两次摧垮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都以摧古拉朽之势,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清军,那个张国梁、向荣都被打的狼狈不堪,四处逃命,结果还是把小命搭上了。就算那个多隆阿,虽然是旗人,也不过如此,多次交手,多隆阿带领的清军都被打的溃不成军,狼狈逃窜,这回多隆阿也不会有胜算的。打垮围困安庆的多隆阿的清军,歼灭清军,解了安庆之围,消除隐患,势在必行。
 陈玉成察看了地形,了解了多隆阿的清军兵营的布局,通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安排布局。陈玉成临时组建了三个小组,潜伏到安庆的东、北、西三面以火炮佯攻,造成全面攻击的假象,将清军的注意力引诱到东、北、西三个方向,陈玉成自己带领大部队从南面发动总攻,突破清军的防线,火速进入安庆城里,联合安庆的守军,从四面八方杀入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古拉朽之力,一举击垮多隆阿带领的清军。
 陈玉成深思熟虑,用尽心思,谋划了一套夜袭多隆阿带领的清军计策,从战略战术上看,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要是联合捻军,以压到一切的优势兵力,发动攻击,是有可能击垮多隆阿带领的围困安庆的清军的,可是陈玉成一直认为多隆阿是他手下败将,多次交手都被他陈玉成带领的太平军打得狼狈逃窜。再说,第一次攻打三河镇,他带领五百精锐,趁黑夜偷偷翻越城墙,成功地攻入三河镇,一举歼灭了6000清军;京口解围,他趁着茫茫夜色,独驾小舟,冲进敌舰群,杀出一条血路,进了城,后来也就成功地解了京口之围。多隆阿虽然是旗人,但也没有什么了不得,这回他陈玉成也采用夜袭的办法,打开一个缺口,攻入安庆城里去。
 这天深更半夜,万籁俱静,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玉成就按计划对多隆阿的清军的兵营发动攻击。这回陈玉成却低估了多隆阿,多隆阿曾几次三番接到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的指令,让他凭借牢不可破防御工事的优势,严密防守,死死地围困住安庆,牢牢控制局面,不要轻易地放人出城进城,隔断安庆守军与外界的联系,要严密监视、防守,击退陈玉成带领太平军来攻打兵营,企图解了安庆之围。所以多隆阿布防非常严密,他密集地布岗放哨,日夜监视,四面的情况和动静,一旦发现情况立刻通报。当多隆阿听到东。西、北三面炮声隆隆,唯有南面死一般的宁静,他笑了,觉得东西北三面是佯攻,唯有宁静得可怕的南面大战在即。当东西北三面遭到炮击时,清军也回以炮击,虽轰隆隆的炸响,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打破了夜的宁静,然而并不激烈,不痛不痒。不多时,南边也响起来十分激烈的炮声,火光照亮夜空,喊杀声,刀枪的碰撞声交汇在一起,一场激烈的夜战开打起来了。
 陈玉成带领着太平军经过一番奋力拼杀,也难以入雷池一步,怎么也打不开缺口,一道防钱都过不了。进攻受阻,伤亡也重,不得不撤出战斗。这是陈玉成出道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陈玉成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从童子军到权倾一世的英王,都是他在实战中打出来的,这回破清军的兵营,解救安庆被围困的局面,交战中虽双方互有伤亡,但他们太平军始终突破不了清军的防线,只得败退下来。对此陈玉成非常不服气,但也毫无办法。解安庆之围这是天王洪秀全交给他的重任,必须要尽快解决。于是陈玉成又将自己带领的太平军分兵去攻打枞阳,这样或许能够打破多隆阿带领的清军对安庆的合围。结果事如愿违,也没有成功,陈玉成十分着急。他深深知道安庆对于太平天国,尤其是天京的重要,一旦安庆失守,天京也就危在旦夕了。天王洪秀全把这一大任交给他陈玉成,陈玉成却不能扭转局势,成功地解了安庆之围,他陈玉成怎么向天王交代呢?洪秀全又怎么能够轻饶他呢?原来天王洪秀全用的“围魏救赵”,“调虎离山”计策,佯攻武汉,实际上攻击多隆阿围困安庆的清军,一举解了安庆之围,陈玉成已经将这事弄巧成拙,袭击破解安庆之围,遭到多隆阿的清军的顽强抵抗,以失败告终,转而去攻打武汉了。
 陈玉成带领太平军去攻打枞阳,想打破清军的合围,也没有成功,就分兵几路将他带领的太平军,星夜兼程赶到湖北。陈玉成想攻打武汉。如果打下武汉,动摇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的湘军的根基,曾国藩也不好受了。折腾的曾国藩既要顾头又要顾脚,太平军再去解安庆之围,扭转不利的局面,还是有可能的。可是陈玉成鬼迷心窍,在他带着 太平军进入湖北的黄州时,他又会见了英国参赞巴夏礼。这些外国参赞都是帮着清朝政府的,他们怎么可能帮着太平军呢?陈玉成怎么能左右他们呢?结果被那个英国参赞巴夏礼花言巧语,奉劝陈玉成放弃攻打武汉,陈玉成却听了英国参赞巴夏礼的话,带着太平军转向去了湖北的北部。至此“围魏救赵”,解救安庆之围的计划彻底破灭了。
 陈玉成战事失利,输给了多隆阿,打破了天王洪秀全的“围魏救赵”,“调虎离山”,一举打垮围困安庆的多隆阿带领的清军的计划,又轻信英国参赞巴夏礼胡说八道,竟然放弃了攻打武汉,却带着太平军跑到湖北北边去了。这万万不行,救赵失利,安庆之围不能解脱,致使安庆危在旦夕,一旦安庆不保,就严重威胁着天京。天王洪秀全非常恼火,大发雷霆,严厉批评惩罚了陈玉成,降了他的级,让他戴罪立功。
 陈玉成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军官,而且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三军统帅,权倾一世,是谓“天京有事不决问天王,境外有事不决问英王”。受罚后,他心气不顺,总感到非常窝囊,也很委屈。他陈玉成自幼参加起义军,他以童子军跟随太平军四处征战,他们童子军如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是冲锋在前,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内讧以后,凝聚力,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解除天京的隐患,保卫天京的重任落在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身上了。为了消除隐患,发动了第一次山河镇大战,当时伟俊带领太平军面对三河镇的城墙高大牢固,不知如何是好的档口,陈玉成自告奋勇,请求带领五百精锐,趁暗夜深沉,万奈俱静之时,暗暗越过城墙,杀进了三河镇,歼灭了六千湘军,就连那个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也被逼得几次落水,要不是他的部下营救的块,他也难逃一死!
 再说,京口解围,陈玉成趁暗夜独驾轻舟闯进敌人的舰群,杀出一条血路,进入京口与守军取得联系,杀出城来,配合外围的李秀成的军队,形成夹击,使敌人腹背受敌,大败而逃,成功地解了京口之围。其后,陈玉成又配合李秀成摧垮了敌人的北大营和南大营,什么张国梁、向荣、多隆阿等都是他们手下的败将。这回他陈玉成带领太平军去攻打三河镇的多隆阿的兵营,却上了当,吃了亏,败下阵来了,是他陈玉成有史以来最窝囊最伤心的事情,陈玉成的心理创伤已经够严重的了,谁知又雪上加霜,天王洪秀全为此大发雷霆,严加训斥,要降陈玉成的责。陈玉成认为“胜败是军家常事”,不能以一次败局就否定一个军事人才,因此他感到非常委屈和苦劳。不过陈玉成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将领,不会气馁,不易忘掉为天京消除隐患,捍卫天京的使命,他一定要联合李秀成一举摧垮曾国藩的谋略,多隆阿的防御工事,解了三河镇之围,为天朝消除隐患。陈玉成要振作精神,重整旗鼓,等李秀成的援兵一到,全力以赴,发动攻击,看你多隆阿还有什么能耐?陈玉成带领他的精锐来回征战,有时也能获取小胜,总不能攻破多隆阿防御工事。陈玉成心急如焚,急切地期盼着李秀成的援兵的到来,可是他的特工来说,说是李秀成说的,因为外国军队的阻扰,他们来不了啦,让陈玉成好自为之吧!
 陈玉成听了,身上冷了半截,他明白是李秀成故意找借口推特,不打算支持他陈玉成,是因为他们之间,为了伟俊的事情而大打出手,结下了怨仇,是想把他陈玉成至于死地,其用心歹毒,其行可鄙,其心可诛。陈玉成不是孬种,为天京解除隐患,保卫天朝是他义不容辞的的神圣责职。;李秀成不顾大局,陈玉成不是孬种,效忠天王,效忠太平天国是陈玉成不二的选择,他决心重整旗鼓,带领他的精锐全力以赴,征战疆场,奋力杀敌,消除隐患,保卫天京。陈玉成知道,他现在是孤军奋战,难度非常大,但不管怎么样,即使杀身成仁,牺牲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
 陈玉成带领着他的精锐四处征战,虽然有时候,也能获得胜利,这都是太平军的将士们凭勇武精神拼杀来的。陈玉成带领的毕竟是一支深入敌占区的孤军,虽将士们个个不畏牺牲,勇猛杀敌,但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败下阵来,而且损失惨重。这是陈玉成不愿意看到的,而老谋深算的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是下了血本要吃掉这个“自汉唐以来,賊中少有之强悍者”了。
 陈玉成过去随着太平军四处征战,可他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他孤军深入敌占区,援军迟迟不到,虽然陈玉成带领的是勇猛强悍的精锐,但因为寡不敌众,屡屡被清军和湘军击溃,损失惨重,这是他不能接受的。陈玉成便屯兵合肥,等到援军一到,就大张旗鼓地发动反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