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文字有血有肉?
交稿时间越来越近,我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最后,被迫写出一些没有灵魂的文字交差。这种写作经历,是痛苦的,阅读僵尸文章也是痛苦的。
怎么才能避免作者和读者都痛苦的情况呢?平时,多就注意保存灵感,到要用时,取出来,我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采集
灵感,这种东西,可能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灵感乍现之时,手边得有捕捉它的工具。我是用电子笔记本,在手机和电脑上都安装了,可以随时打开方便使用。灵感出现的那一霎那间,我打开笔记本只管写,到完全把灵感锁在笔记本为止。如果灵感出现时,你还在想应该把它写在哪里、如何分类……灵感就会被这些思绪压抑而消失掉,再也找不回来了。只要你记录下了灵感,后面的灵感就会越蹦越多了。
第二步:整理
找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一壶茶或咖啡。在电脑上打开你记录着灵感的页面,将一片片灵感按照它涉及的主题,剪切并粘贴到以该主题命名的页面上。
如果某个灵感涉及到几个不同的主题时,就在每个主题里面都粘贴一份。如果有些灵感的主题没法分类,那就先放在那里,千万不要删除。
整理灵感这个事,本身就会带出更多的灵感,所以经常整理对写作大有益处。
第三步:取用
在接到写稿任务的时候,先看下任务所涉及的主题,再去瞅瞅之前整理好的同主题的大量灵感,随手拈来几个,拼凑拼凑、倒腾倒腾,文章的骨架就有了。然后,针对文章主题去做一番调查研究,找资料和素材来完善和论证文章主题。这样一篇灵感迸发的好文章就成了。
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灵感,到需要的时候就不用坐等它来。随时取,随时用,时间在紧迫,写出来的文章“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看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欣赏一个人,从头到脚,从身材到着装,只有样样得体,才能彰显出他的不凡。为了让自己所写文章能够做到“首尾圆合,条贯统序”,就一定要做到“意在笔先”,在下笔之前,谋篇布局,搭好框架,确定好写作的结构和顺序。
首先,是要根据写作主旨定好文种;其次,是根据材料内容布置写作顺序和结构形式;最后,要根据结构拟定提纲,删繁就简,以小标题形式将中心思想罗列出来,实现文章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框架搭好之后,要细致分析框架结构之间的逻辑合理性,论点要分明,论据要贴合,论证要严谨。所谓论点就是整个篇幅的主旨,是文眼,所有的语句都是围绕其进行拓展开来。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具体事例,可以是道理分析,可以是统计数据,总是论据的存在就是要确保自己的论点能够站得住,经得起推敲。论证是一个动态过程,前期抛出了论点之后,你手中的弹药就是论据,至于如何排兵布阵,是先分后总还是先总后分都是你论证的过程。
所谓章法,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外在的粉饰雕琢。在一篇文章写好之后,你一定要耐心进行修改,全篇通读。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题目,这也是章法运用的重要一环。你的文章题目,必须是能够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关注,能够通过文章感受到你写作的功底,无论是紧跟形势的新鲜词汇,还是对仗工整引经据典的经典写法,都需要仔细斟酌,做到画龙点睛。
另外,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不可能是干瘪瘪的,而应该是包含申请的,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要少说空话、套话,要让文章有生气,语句要精干有力,掷地有声,只有如此方能打动人心。
上一篇: 散文《印象中的山村四季》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