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如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由马建祥诗词创作引发的思考

作者:赵福海 阅读:7 次更新:2025-09-30 举报

如何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由马建祥诗词创作引发的思考

赵福海

 

随着社会文明风气的越来越浓,逐渐成为一种时代风尚,爱好古诗词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不少人都能吟咏出几首,写出几首,但要么是顺口溜,要么是平仄韵律对仗等不符合要求,距离优秀诗词的标准,相差甚远。而大部分的诗词爱好者,虽然创作的诗词有模有样,接近完美,但与读者的认可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马建祥先生的格律诗专辑50首,有五绝4首,七绝23首,七律23首。这些格律诗或写景,或状物,或描写季节,或吟咏时事,或感悟人生,或抒发亲情友情等,平仄正确,格律合韵,对仗工整,遣词优美,情真味厚,意新时宜,几乎堪称完美,驾驭格律诗的能力几乎娴熟,称得上格律诗创作高手。

马先生是如何做到的?笔者微信采访了他。

从简历上看,马先生是个资深格律诗爱好者。马建祥,男,甘肃灵台人。《世界文学》平台签约作家,国际华文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文化网》守麦者文学联合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诗词学会、平凉市作家协会、平凉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选刊》微刊副主编,《中华诗词艺苑》微刊、《红秀诗韵》微刊、黑龙江古体诗社四社编委。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诗文散见于《中国诗词》《中国文化期刊》《诗词选刊》《诗导刊》《北方诗刊》《青海湖诗刊》《白鹭文刊》《关东文苑》《甘肃农民报》《甘肃青年诗刊》《平凉日报》《崆峒》《晚晴》等报刊及多家网络平台。有作品入选《2015当代作家作品精选》《2016当代作家文学精品》《唯美汉诗精品选》等。

从观察事物上看,马先生是个细微而独特的捕捉者。他的状物诗,如五绝《咏蒲扇》、七绝《枝头即景》、七律《咏蝉》等;他的写景诗,如五绝《清明感怀》、七绝《早春写意》、七律《久旱遇雨喜吟》等;他的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如七绝《夏至》《小暑》《立秋》、七律《谷雨》《立夏》《小满》等。都抓住了事物的细微特征,表现出物的特性,景的美感,季节里的真实变化。七绝《枝头即景》:桃腮噙露吐清芳,对蝶群蜂各自忙。酥雨多情偷献吻,惊羞杏靥过东墙。”起句是写静态下的景致:“桃腮”、“噙露”、“吐清芳”。“桃”脸上,“”着“”,“”放出“”淡的“”香。一种静态美直入眼帘,嗅觉也似乎感知到了桃花的芳味。仅此一句,作者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和鼻子,不读下去都不行。承句是写动态景致:“对蝶”、“群蜂”、“各自忙”。如果说起句是写特定一枝的桃花,那么这里写的就是桃花园里的枝头了。一个写点,一个写面;一个写静,一个写动;动静结合,美妙无比。但作者似乎并不罢休,并不觉得到此就结束了,他不让读者拍案惊奇,流连忘返,就不知道他是“捣腾家”是的,竟然依据观察到的细微景致,采用拟人和夸张两种手法,紧扣一个“趣”字,编了个爱情故事:“酥雨”“多情”“偷献吻”,“惊羞”“杏靥”“过东墙”。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把俏皮捣蛋的“多情”“”和羞涩慌乱又动情的桃花,描写的非常有人性味。“惊羞”“杏靥”的一枝桃花,不敢在大庭广众的园中张扬地表现自己的爱情,只好“过东墙”来。短短20字的五绝诗,在作者笔下,如临其境,活泼有趣,充满了灵动的诗性。

从用字遣词上看,马先生是个严谨的格律诗语言行家。他的情感诗,如五绝《清明感怀》、七绝《秋思》、七律《忆慈母》《忆严父》等;他的时事诗,如五绝《写在世界读书日》、七绝《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七律《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观九三阅兵有感》等;他的感悟诗,七绝《端午节忆屈原》《咏荷》、七律《高考有寄》《忆儿时背馍上学》等。在语言运用上力求做到“精”、“准”、“特”、“新”。作者告诉笔者:“一个诗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激情,写出来的东西要有深度和张力。要通过恰当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对祖国、对黄土地、对父老乡亲和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诗词传递给读者,让他们读后有所收获。”“一个诗人的价值,除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外,还要有忧患意识、悲悯意识和唤醒意识、激励意识。他(她)的诗词要让痛苦者快乐起来,自卑者自信起来,颓废者积极起来。”马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七律《忆严父(新韵)》:“严父病亡十九载,音容笑貌枕边藏。真诚营业客盈座,精细耕耘粮满仓。供养孩儿酬壮志,带携村老富穷乡。英年早逝留遗憾,锦赋难疗梦里伤。”这首七律首联写了父亲已经去世“十九载”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出现在睡梦中,说明作者与父亲的情感之深厚,影响之深远。颔联和颈联写出来父亲勤劳、精明、能干,有责任心。他既“供养”“孩儿”实现了人生抱负,又带领村民改变了贫困面貌,走上了富裕小康之路。父亲的“”,一是严于律己,由于他的“真诚”,生意打理的“客盈座”;由于他的“精细”,“耕耘”的田地“粮满仓”。二是严于教子,无论生活在那个年代多么艰难,他都全力“供养”“孩儿”成才,实现了作者的理想愿望。三是严于治村,父亲肩负起乡亲们的重托,千方百计“带携”“村老”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尾联是说父亲的梦想何止是这么一点啊,他还有更高更远的设想和愿望,遗憾的是父亲“早逝”无法再实现,“锦赋”,指的是华丽的文章,再完美的文章也难写尽对“严父”的追思之情。整首诗,意境庄重有神,意蕴深情饱满,是一首比较完美的亲情诗。

从艺术表达上看,马先生是个灵性极高的格律诗技巧能手。这在上述列举的格律诗中和赏析的七绝《枝头即景》及七律《忆严父(新韵)》中,就可以充分明证。

从内容涉猎上看,马先生是个“生活处处皆为诗”的人。他的诗涉猎面之广,自然的、社会的、时事的、人生的、亲情的、历史的、状物的、追忆的、节令的、节日的、各类活动的,等等。尤其是节令诗、状物诗、节日诗、写景诗、社会活动诗,几乎占了他50首格律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国情怀,溢满诗行;亲情社情,字词飘香。

在主题表达上,马先生是个志向高远的人。他的借物言志诗,如五绝《文房四宝》、七绝《咏荷》、七律《党旗颂》《长城颂》《咏手机》等;他的时事诗和社会活动诗,如五绝《写在世界读书日》、七绝《赞环卫工》《田间铺膜感吟》、七律《梁原古会有吟》《劳动节放歌》等。读之启迪人心,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总之,马建祥先生的格律诗专辑里的格律诗创作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地步,这与他几十年的生活体验、细微观察、勤奋练笔、勤奋创作、严谨用语、广采博写、高瞻细思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他在诗词创作上走向了成熟,发挥出了格律诗创作的最大价值。

 

2645字

 

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上午于野森书屋

 

 

上一篇: 浣溪沙·不简单

下一篇: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