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讨会 好处真不少
今年,我应邀外出参加了几场学术研讨会。一些朋友从关心健康的角度劝我:你退休都快两年了,没有必要这样拼了,这么热的天、跑这样远的路,值得吗?
我说:值!很值得!大家的劝说令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近几年在学术研究方面走过的心路历程。2014年,组织上将我安排到县委党史研究部门负责全面工作,2021年又将我调到干部学院(县委党校)分管红色文化研究和科研工作。无论是党史研究,还是红色文化研究,对我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怎样才能在学术研究上求突破、如何在科研工作上出成果呢?成为摆在我面前一项十分棘手而又十分紧迫的事情。
后来,在相关领导和前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苦苦追寻,我慢慢地走上了一条“积极参加研讨会、推动研究出成果”的成功之路。几年来,我每年都参加两场以上、各级党史研究部门和红色文化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有关党史军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和革命精神谱系研究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通过参加研讨会,增强了研究能力、提高了研究水平、收获了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学术研讨会上获奖,多次到河南、湖北、江西、北京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多篇论文在《铁军纵横》《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几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参加研讨会、好处真不少。
促进学习,推进研究。人所共知,现在的学术研讨会都是“以文入会”。要想参加研讨会,首先必须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要想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首先必须认认真真地精读几本相关的书籍、仔仔细细地研读很多相关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梳理总结、研究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科学的论证。可见,撰写参会论文的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认真研究的过程。如此,周而复始,久而久之,研究能力就能增强、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一般来说,学术研讨会确定的主题都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经常撰写研讨论文、参加学术研讨,可以使我们了解形势、把握大局、阔清思路、与时俱进。每场研讨会都会邀请几位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伽”给与会人员作最前沿、最新颖、最权威的学术报告。同大伽们“零距离”接触,亲耳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现场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让我们眼界大开、视野拓宽、受益匪浅。比如,今年6月21日,在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共党史党建前沿论坛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学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二级巡视员、《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乔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付科等几位专家就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启迪颇丰、收获满满。
得到交流,受到启迪。每场研讨会都会编发一本《论文集》,并且安排一些获奖论文、优秀论文的作者进行交流发言。精心研读《论文集》、认真听取交流发言,我们就可以在论文选题、论据支撑、论证方法、篇章结构、写作方式、语言表述等诸多方面受到启发、擦出火花,萌发新思想、理出新思路、写出新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加研讨会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充电加油的过程,意义非同小可、作用不可轻视。
广交朋友,拓展人脉。参加学术研讨会,既可以见到很多大伽、学者,也可以结识很多同行、朋友。抓住难得的机遇、建立友好的关系,就可以使我们扩大接触面、开通新渠道,就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增添发展活力。
宣传老区,推介金寨。撰写研讨论文、进行交流发言,也是面对面地宣传老区、推介金寨的得力之举。特别是一些省级、国家级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人员多、地域分布广,产生效果好。还比如今年6月21日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共党史党建前沿论坛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多达100余家,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多达170余人。众多的与会人员看了我们撰写的论文、听了我们所作的交流发言,必然会对金寨有所了解、留下印象,这对我们打好老区牌、融入长三角以及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合作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看见希望,增添动力。每次参加学术研讨会,我们都会看见许多莘莘学子不断加入学术研究队伍。看见这些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茁壮成长的青年学子,看见学术研究后继有人、科研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良好局面,我们既有一种欣慰感、自豪感,也有一种压力感、危机感,“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赶旧人”啊!
不过,压力也是动力,危机蕴育生机。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更要紧紧抓住刚刚退休、身体尚可的有利时机,不忘使命、牢记初心,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一如既往地、坚持不懈地继续深入研究党史军史、鄂豫皖红色历史和伟大的大别山精神,着力为老区金寨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上一篇: 国庆中秋共团圆大舞台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