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耕耘诗词五春秋 春秋诗词分外芳——朱坤举诗词创作初探

作者:赵福海 阅读:7 次更新:2025-09-21 举报

耕耘诗词五春秋  春秋诗词分外芳

——朱坤举诗词创作初探

赵福海

 

朱坤举先生的诗词平仄正确,格律合韵,对仗工整,诗词中运用的字词句独特而优美,诗词中所蕴含的意蕴意境令人浮想联翩,反复把玩,情趣横生,流连忘返。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从与他的几次微信聊天中找到了答案。

 

植根农村土壤肥  心有所属夕阳美

 

朱坤举先生,1962年11月25日出生在苏北黄河故道边的丰县梁寨镇腰里王村。高中文化。他从小酷爱文学,酷爱写作,正因为如此,1989年被招聘到梁寨镇政府通讯组工作。2006年调至梁寨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2023年7月退休。

他生在村,长在农村,后又工作在与农村农民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层政府里。家在农村,和妻子儿女共有九亩农田,栽植了二百多棵果树。在单位和家中无论多忙都坚持抽空读书和写作。文学创作是个人的业余爱好,也是生活快乐的源泉。每篇文章上刊都给他带来很大的欣慰,给他带来进一步写作的动力。可以说,他每天都置身在最基层群众之间,农村的大集体生活,农村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农村改革开放后的民计、民生、民权等方方面面,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在他身边发生,都在他眼皮底下发生。他又在乡镇干了二十余年的通讯员工作,对农村农民的变化,农村时事政策的变化,既敏感又了解的特别清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他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既丰厚,又繁多,更浓郁。加上,他在乡镇搞好通讯报道工作的同时,也爱好写一些散文和小说,近些年,他有十余篇小说和散文发表在《飞龙湖文学社》《南北作家》等微刊和杂志上。尽管他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但经过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和打磨,他有了深厚的农村根基,他有了比较成熟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更有了敏锐的眼光和思想格局,这为他后来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坤举先生是一个对工作非常执着热情的人,他在乡镇工作的几十年中,多次被乡镇评为先进工作者,由于他的通讯报道写得好,多次被县市评为优秀通讯员,被聘为《徐州日报》社和《丰县报》专职通讯员。从1987年至2010年在各级报刊和电台上发表新闻稿件近四百篇。

2021年,他开始学写古诗词。古诗词写作,丰富了他的退休生活。他的每一首诗词脱手前都会反复修改反复打磨,虚心向老师求教,与诗友们反复研讨仔细推敲。如,他的五绝《秋晚》,短短二十个字,他前后修改了十次都不止,直到彻底满意。因此,他的诗词在报刊网络平台上发表了,他的诗词在省、市、县级诗词大赛中多次获奖了,他成了县市诗词协会会员,成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成了《淮海文苑》《龙苑诗坛》微刊的编辑。采风旅游既锻炼了身体也寻找到了灵感。茶余饭后和网友聊诗词是每天的必备课,交友谈心,海阔天空畅谈社会人生,家国情怀,高兴之中赋于笔端,其乐无穷!

“无论城市的喧嚣,乡村的宁静,互联网的热闹,国外的战乱,都是他关注的目标。花草虫鱼,风雨雷电,风花雪月之事都可融入诗词中,以抒情怀!用笔写我心,用心写我真。在诗词写作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义无反顾的坚持写作,痛并快乐着!”朱坤举先生在微信聊天中这样对我说。

诗词写作成了他生活中的鼓风机和加油站,也成了他生活中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是他的退休生活明艳芬芳而又生动充实。

退休之前,笔者曾思考过:人到了花甲之年,在过去困难岁月,也算是步入老年的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退休的人就是不再干什么也不算什么。可进入新世纪,生活的日新月异,城乡建设的翻天覆地变化,吃的、住的、穿的、花的、用的,渐渐齐全,养老、养生、医保,渐渐完善,健康百年已经不是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近。我们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中年人”了,起码在六十岁和八十岁之间这二十年,我们还可以很好地为儿女、为家庭、为社会干些什么。你可偷得半日闲,看看电视,看看书,走访亲朋,观赏大自然。你的时间,你可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你的空间,你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违反规则,只要不惹人嫌,只要不给人故意添麻烦。时代走到现在,你不再是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不再是愚不可及朽木不可雕的人。你可以唱唱歌,跳跳舞,吹吹笙,弹弹琴,写写文,练练书法,绘绘画,下下棋,品品茶,喝点小酒,幽默地聊聊闲话。把自己变得再高雅一点,再豪放一点,再潇洒一点。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丰满一点。朱坤举先生退休后的诗词创作生活,无疑是晚年生活中最精彩的一笔。

 

日暖黄菊起念源  霜侵绿桂凝诗意

 

作为一个出生在生长在工作在退休在鸾鸟栖息地——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笔者也经常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装扮的精彩点再精彩点。前几天,笔者在县城周围的山山水水之间游玩,有感而发写了首七律诗《秋日漫游》,内容是:

秋时旭旭步阡陌,黍稷果蔬野芳溢。

日暖黄菊起念源,霜侵绿桂凝诗意。

拍天涛浪艇狂澜,飞鹭穹庐志飙翼。

鸾地山河画景明,回堂奋笔颂祥迹。

笔者的晚年生活与朱坤举先生的晚年生活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笔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写过许多“诗词”,可经过去年初冬以来半年多的诗词写作学习,那些“诗词”简直就是个笑话,称不上什么诗词。朱先生比我起步早,2021年就开始学写古诗词,加上他的勤奋和严谨,可以说是:“耕耘诗词五春秋,春秋诗词分外芳”。赏读朱先生这五十首诗词,笔者认为值得学习和借鉴。

从他的诗词创作形式上看,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词曲。无论他采取哪种形式来表现,他的诗词内容所想达到的思想主题,可以说,他基本上都做到了。写的最好的,笔者认为五绝有《秋晚》《昙花》《葱》《银杏叶》《听琴》,七绝有《暮春》《夜读》《雪梅恋》《新春》《春行》,五律有《残荷》《游子》《春分》《夏日寄情》《花甲感怀》,七律有《咏兰》《春到乡村》《暑日夜游台儿庄古城》《夜观上海外滩建筑群》《咏秦始皇》,词曲有《蝶恋花•秋韵》《西江月•谷雨》《采桑子•咏桂》《鹧鸪天·秋悟》《浪淘沙·乡情》。这些诗词,或借物咏志,或触景生情,或人生感悟,无不词意满满,情意满满,表达着他坚守晚节再造夕阳红的豪迈情怀。

从他的诗词创作内容上看,有自然节气,有状物言志,有写景抒怀,有亲情生活,有怀旧思乡,有社会时事。在这些诗词中都或多或少彰显出诗人关注现实事件,体现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词《浪淘沙令•暮春感怀》:“春暮夜轻寒。柳色如烟。梨花逝水意恬然。静看漫天云远去,展卷尘寰。旧事莫流连。时岁阑珊。惠风赋我享清闲。且把悦情诗韵付,屏作吟笺。”这既是在写景,也是在写他自己的晚年生活。虽然他对自己以往的工作生活有所追忆,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以常态之心面对晚年生活。“惠风赋我享清闲。且把悦情诗韵付,屏作吟笺。”作为一个退休人员,能够以此之心过好晚年生活,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晚年了。

从他的诗词艺术表达效果上来看,笔者认为有许多首诗词堪称完美,值得诗词爱好者们学习和借鉴。笔者在此随便举几个列子。一如,五绝《秋晚》:云霞挂月勾,碧水荡鱼舟。秋雾织纱画,凝烟景更幽”。起句中的“”字,转句中的“织纱画”和合句“凝烟景更幽”,他的用字用词用句,独特、新颖、精准,意境美,意蕴深,值得细心揣摩,由不得你冲动的要拍案惊喜,有点爱不释手了。二如,七绝《雪梅恋》:“雪恋梅花万世长,年年约聚绽芬芳。梅崇白雪洁如玉,雪爱红梅体尽香。”转句和合句“梅崇白雪洁如玉,雪爱红梅体尽香”,简直就是绝句,把那种君子互爱互怜互尊互敬的意境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高雅大方坦坦荡荡,堪称为完美。三如,五律《夏日寄情》:“昨日南风问,残春逝已迟。荷塘延旧梦,竹径启新诗。林翠书佳句,山红展艳姿。蛙歌星夜唱,萤火照林池。”不仅平仄格律运用得当,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用字用词贴切优美,他的颈联和尾联“林翠书佳句,山红展艳姿。蛙歌星夜唱,萤火照林池。”更是朱先生晚年生活所追寻的美好意境和美好生活。生活浸润着诗人,诗人的诗词在生活的打磨中熠熠生辉。

总之,生活是诗词爱好者滋生的沃土,诗词爱好者的眼界和格局及精心用字用词用句是诗词成长为苍天大树的不二法门。我们为朱坤举先生的晚年生活祈福,祝愿他:阖家幸福,诗词连珠,身体健康,生活快乐,万事顺心!

3254字)

 

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上午于野森书屋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3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朱坤举先生的诗词专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是诗词爱好者滋生的沃土,诗词爱好者的眼界和格局及精心用字用词用句是诗词成长为苍天大树的不二法门。 赵福海 09-22
初到贵地,本人还是个菜鸟,敬请各位老师多多专注我的作品,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会虚心听取意见,努力赶上。向老师们致敬! 赵福海 09-22
感谢中国作家库总编和编辑老师审核通过并发表我的作品!老师们辛苦了,致礼! 赵福海 09-22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