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又是一年“三月三”

作者:班祖恒 阅读:100 次更新:2025-08-02 举报

                     又是一年“三月三”


春节、“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七月十四”(农历七月十四)是广西田林县壮族群众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


祭祖是这三大节日的共性,大同小异的是,春节、“三月三”晚祭,“七月十四”早祭。与“七月十四”不同的是,春节、“三月三”还要祭祀将军庙,“三月三”还要上坟扫墓。


将军庙就是土地庙。在古代,壮族群众认为,社神、土地神主管本村寨水旱虫灾和人畜病疫,供奉土地庙可以保寨安民。祭拜将军庙,各家各户一般由户主参加,寨老主持祭祀,祈求土地神显灵,保佑本屯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上坟扫墓是为了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目的在于慎终追远,体现源远流长,寄望于后裔的繁荣。这种祭祀习俗自古延续至今。


今年,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到了。


染色糯饭是“三月三”不可或缺的食品,也是祭祖拜庙必不可少的祭品,有三色的、有四色的、有五色的,颜色种类不尽相同,以五色居多。


五色糯饭大多由黑、红、黄、紫、白等五色构成,也有其他别的颜色,都是用人工种植或野生的植物叶子、花朵、根茎或枝干做的染料,主要有枫树叶、黄姜、密蒙花、红蓝茅(红蓝草)、苏木等。


枫树叶是染黑色的;黄姜和密蒙花是染黄色的;苏木是染红色的;红蓝茅(红蓝草)有两种,分别可以染红、紫两色。这些植物,大多有药用价值,用这些植物染成的五色糯饭,既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又对人的身体有很多益处。


“三月三”的五色糯饭,以枫树叶染成的黑色为主调。制作五色糯饭时,把密蒙花、枫树叶、红蓝茅(红蓝草)、苏木等洗净,各自舂碎,用清水煮或热水浸泡后拿纱布滤去杂质,把糯米分色浸泡,淘干水成为四种颜色的泡米,再加上泡过清水的白色糯米,五种颜色泡米分层或分格放入蒸笼,蒸熟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便成为壮族“三月三”五色相镶、独具特色的食品,散发着天然植物的清香。


老房推倒后,我和弟弟每年“三月三”回去上坟扫墓,都是跟二妹一家一起吃住,五色糯饭也是由二妹自备。前年,我和弟弟终于得以建房,于是我们经常相约回老家度假,与亲人们一起过节。


今年的“三月三”正逢双休日,加上两天节假,给我们上坟扫墓带来了便利。


“以前我们还没有起房,五色糯米粉都是二姑准备的。现在我们起了房子,就自己做五色糯饭了。”初一(星期六)这早,妻这样说,然后便到市场购买密蒙花、苏木和已经捣碎的枫树叶、红蓝茅(红蓝草)等原料。弟媳则到商店购买祭祖、上坟扫墓所需的祭品。吃过中饭,我们便举家驱车返回老家。


鱼干是“三月三”祭祖扫墓必备的祭品,往年的鱼干都是“三月三”前几天到河里闹鱼捕捞烤制的,这几年政府为了保护生态和发展渔业,每年从3月1日到6月30日,实行了禁渔制,所需的鱼干,我们只能到市场购买,虽说鱼是人工养殖,但足以表达“年年有余”的意愿。


由于今年年初天气干旱,火险等级高,县政府下达了禁火令:“三月三”“清明节”期间严禁带火种上山,上坟扫墓不得点香烧烛、纸钱,燃放鞭炮。


“三月三”这天,为了做到祭祀将军庙和上坟扫墓两兼顾,我们一改往年整个家族集中扫墓祭祖的做法,几个户主参加祭祀将军庙,剩下的人马分成三组,一组负责给东山和南山的墓地铲草;另一组负责给西山的墓地铲草;最后一组负责搞后勤,杀鸡宰鸭煎鱼,一旦哪个墓地完成铲草,就及时把加热的鸡鸭鱼肉等祭品送过去。


按老辈人说,如果祭品是冷的,没有冒烟,已故的亲人是吃不到的。现在的交通十分便利,凡是有田地的地方,全部修通公路或便道,可以通小车或摩托车、“三马仔”,而坟墓大多在山地旁边,从家里到坟地用的时间不长,鸡鸭鱼肉等祭品还是热乎乎的。


祭祀的间隙,大家聊着各种话题。“今年虽然是闰年,也比较干旱,但禁不住花草树木生长的意愿!”


“我们过来的时候,我看见山脚那片青竹路边就有几棵竹笋冒出土面了呢!”


“刚才,我到坟地附近转了一圈,看到那棵雷公菜,也齐刷刷地长出嫩叶了!”


其实,“三月三”是采摘野菜的好时节。“今年扫墓这样安排,祭拜得快,一下我们是不是顺便采野菜?”有人提议。


大家听后,都说现在生活好了,平时都是大鱼大肉,往往生出富贵病来,采野菜还可以看风景、调节生活,一举两得!


老家的野菜种类繁多,有各种竹笋、雷公菜、雷公根、白花菜、香椿、蒲公英、香芹菜、水芹菜、蕨菜……都是农家餐桌上的野味佳肴。


农历三月这个季节,正是青竹笋破土而出的时候。把采来的青竹笋剥壳,煮熟脱去青味,用刀㓲切段,可炒可煮,有着独特的香味。将煮熟的青竹笋,整根切成段,与腊猪脚一起炖煮,是当地一道有名的菜肴。


雷公菜也是在这个时候冒芽。雷公菜是人们公认的“高级野菜”,在田林县也只有两三个乡镇长有,刚上市时每斤卖到50元。用雷公菜煮汤,汤鲜菜甜,犹如放了味精,与青竹笋一起煮汤也是一道独特的菜肴。


雷公根、白花菜、野香芹、水芹菜、蕨菜也在这个季节生长。雷公根、白花菜多长于田头地角,吃喝其汤菜,总有一种回甜的感觉。


野香芹是我们当地常见的野菜,城里餐馆多有采购,可炒可煮。水芹菜的茎、叶与香芹菜的茎、叶样子差不多,但“个头”比野香芹菜大,也可炒可煮,但煮炒水芹菜时,必须注意火候,否则就烂透了。


山上的蕨菜很多,尤其是刚刚垦过的山地、油茶林地等。我们日常食用的是蕨菜的嫩叶,我们当地群众把它与腊肉一起炒,味道十分独特。


“三月三”是壮乡“欢”(山歌)的“海洋”。凡有壮族群众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间地头、晚间劳作之余以及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的山歌,各种大小节日,少不了山歌助兴。还有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互诉衷肠,成就婚姻的。


也许,其他农户也和我们一样,上完坟一边踏青,一边采野菜,还一边唱着山歌呢。不论是山间还是田野,也不论是公路还是羊肠小道,到处是悠扬的山歌......


傍晚时分,各路人马纷纷归来,把采得的各种野菜分类聚集起来,然后择取最好的野菜,或煮,或炒,或炖,做成一餐丰盛的野菜宴,整个家族聚在一起,男的把酒言欢,女的、幼的品着美食,其乐融融。


特别是在城里出生长大的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采摘的野菜,感觉特别有味,他们心里都乐滋滋的,都说今年的“三月三”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