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充满乡愁与回忆的美文

作者:班祖恒 阅读:108 次更新:2025-05-22 举报

                 充满乡愁与回忆的美文

             ——读罗炳荣的散文有感


偶然读到罗炳荣发表在今年3月27日《百色作家》公众号上那篇题为《梦里寻亲念故影》的散文,我是诧异和疑惑的。最初以为这篇散文的作者与我认识的罗炳荣同名同姓,后来再看文尾的作者简介和照片,才确认他就是我认识的罗炳荣。


我与罗炳荣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工作和生活上有过交集。那时,我从福达瑶族乡教办室调到福达瑶族乡党委(政府)工作(福达瑶族乡2005年与八渡瑶族乡合并,沿用老乡“八渡瑶族乡”之名,乡政府所在地设在福达),先后担任乡党政办秘书、乡党委宣传委员,罗炳荣则在福达畜牧兽医站担任技术员。当时福达畜牧兽医站站长保愿大哥与我和同在乡党政办工作的许叔是者苗老乡,而罗炳荣的嫂子是我的远房表妹。由于这层关系,保愿大哥、我和许叔经常聚在罗炳荣那里喝酒,还经常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关系非常密切。


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文学创作,偶尔有作品在《右江日报》和县文化馆编辑出版的文学内刊《春笋》(《田林文艺》前身,后改由县文联编辑出版)发表。到乡党委从事宣传工作后,由于业务工作需要,我改为写新闻报道,当时不时有新闻报道被《右江日报》和田林县广播站采用;同在党政办的许叔也不时有新闻报道见报,当时却没有发现罗炳荣谈及“写作”方面的话题。这是我读到罗炳荣第一篇散文后深感诧异和疑惑的地方。


当我读到罗炳荣4月份连续在《百色作家》公众号上发表的《故乡的停靠站》《初中岁月,我那懵懂迷惘的岁月......》《<岁月沧桑话定安>及销正月习俗的随想》《人生路上的三位导师》四篇散文后,我对他则是刮目相看了。


我想,也许罗炳荣的心里早就埋下了爱好写作的“种子”,只是当时还没有“发芽”?也许是受到爱好写作的恩师黎之鼎老师的影响,当读到他写的《岁月沧桑话定安》这本册子,因而触发了他的写作冲动?抑或是参加《百色作家》“诗豹创作营”的“训练式写作”后,掌握了写作技巧,生活的沉淀得以厚积薄发?但不管怎样,读着罗炳荣的散文,我是深受感动和感染的。


有位作家说过:“写作,从故乡开始”,罗炳荣也是这样写的。罗炳荣的这几篇散文,内容都离不开家乡、离不开自己生活、读书、工作的地方,他以温柔而深情的笔触,抒发对父母、恩师等身边人和事深深的眷恋;用自己深情的笔墨,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观、人文风情以及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生活细节。这些文字如同珍珠般闪耀着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过往的纯净与美好。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者,罗炳荣描写细腻、深情且富有诗意。这样的描写,几乎贯串了他的每一篇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岁月沧桑话定安>及销正月习俗的随想》这篇作品中,当他读着黎之鼎老师的《岁月沧桑话定安》,通过今昔对比,然后这样描写:“如今,又是春后正月,窗外的阳光带着丝丝暖意,我翻开那本已微微泛黄的书页。刹那间,黎之鼎老师笔下流淌的定安往事,裹挟着青石板巷独有的潮湿气息,扑面而来。记忆中,那些曾在三尺讲台上听他讲述《岳阳楼记》时抑扬顿挫的声调,此刻仿佛化作书页间沉淀百年的历史回响,将从者角到定安的沧桑巨变,娓娓道来。”


罗炳荣的作品透着人性的美。在《初中岁月,我那懵懂迷惘的岁月......》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和阿合、阿优偷着学校食堂柴火房里干透的油茶树枝到学校对面的河滩里烤红薯充饥,李总务在巡查时其实已经发现了他们,“熟悉的咳嗽声从上游传来,李总务的解放鞋踩在碎石子路上,《打靶归来》的调子跑了调,却故意在离我们三丈远的地方停住。”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作者的中学时代,物质极其匮乏,不用说肉类,就是饭也吃不饱,这是我自己也深有体会的,这是“我”和阿合、阿优不得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原因。这次,李总务“违心”给他们开了“绿灯”:“李总务站在操场吹哨时,朝我们眨了眨眼,铜哨绳上系着的红布条,和我们昨夜烤焦的衣角一个颜色,那是成年人对少年心事的温柔守护。”


罗炳荣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透着对父母亲人以及恩师等的感激。作者在《梦里寻亲念故影》写道:“父亲,那个用坚实臂膀为我撑起一片天的人,他的勤劳、他的慈爱,如同故乡的土地一般深厚。”在《人生路上的三位导师》中他是这样说的:“三位导师,三种不同的人生课堂。陈老师教会我用文字感受世界的美好,黎老师让我在土地中懂得踏实与责任,叔造则在江湖中教会我生存的智慧与坚韧。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每当我遇到困难,总会想起他们的教诲,那些话语,如同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罗炳荣的作品,还有很多像前述一样的优点,有的作品,《百色作家》主编李承骏老师已经作了详细而中肯的点评,在此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罗炳荣在年届半百的时候,才进行文学创作,而且一开头就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这是值得赞扬和很多文学爱好者学习的地方。


最后,让我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结,既是与兄弟罗炳荣共勉,更是祝愿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著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

上一篇: 看街心斗舞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