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新闻   

文学是怎样打动人心的?

编辑:admin 阅读:986 次更新:2021-05-09 举报

  近日,作家张炜携新书《文学:八个关键词》,与洪治纲、陆春祥、蒋蓝、来其、白马等知名学者、诗人、作家一同做客浙江舟山岛上书店,与广大读者朋友们畅聊“文学的关键词,人生的关键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文学:八个关键词》,源自张炜的文学课讲义,作者从四十余年的创作经验与海量的阅读心得中,提炼出八个关键词: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惧、困境。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文学普及读物,从个体成长经验入手,不学术、不生涩,贴近大众。“作家在这本书中掏出了赤诚之心。它想解决的或者说是想展示的,是一个作家内心如何超越我们个人的写作惯性,去表达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以及可能性状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这样评价。

  对诗人蒋蓝而言,他对“动物”“地域”这两个词特别有感触,因为“我们的写作经常要走到大自然去,真正走到民众中去”。

  同样是作家的潘向黎把张炜的写作比喻成兼集古琴的柔美清澈和交响乐的浑厚元气之音,是“思想飞起来的写作”。

  对张炜本人而言,八个关键词中哪一个最重要?《文学:八个关键词》开篇即是“童年”,接着是“动物”,张炜说,自己之所以这样排序,“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对我的创作有多少帮助;童年时代是和动物最亲近的,于是有了第二个问题;再回忆读过的那些文学名著、涉及到的一个个问题。”

  他回忆“恐惧”与“困境”的诞生:“我刚到武汉授课时,正遇到干旱,路边的叶子都有点蔫了,那里很少这样旱过。我记得第一节课是一个周三,前一天半夜我就被雨惊醒了,窗户哗哗响。我很高兴,终于下雨了。天亮了雨还没有停,雨很大。写作课应该选择下午或晚上,这个时段大学里没有课,听众会很多,但当时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上午讲。上午学生都有课,又下雨,我以为听者会少。但让我感动的是,不少人从很远的地方坐车过来,住在宾馆里,前来听课,学生们的伞都放满了走廊。他们鼓励我说,下雨是好兆头,我心里也很高兴。奇怪的是,这一个月的八节课,大概有七节课都在下雨。我冒着雨到阶梯教室去讲课,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讲起,觉得很亲切。之后,第二课、第三课,一直讲下去,就像一首长长的音乐,起调,慢慢升起,再慢慢落下,高低起伏。讲到第七课‘恐惧’的时候,课上的听者心弦都绷紧了,整个课程达到一个高潮。那一天真不像一场课,因为大家一起激越,讲‘恐惧’,弦绷得紧,最后再松下来,落下来。比‘恐惧’更要害的,就是‘困境’。‘恐惧’往往是短暂的、剧烈的、突如其来的,但它慢慢会过去,或者让人习惯和麻痹下来,变成漫长的‘困境’。”

  张炜认为,“困境”是人生中最难对付的东西,人可以应付“恐惧”,但是很难战胜“困境”,它是日常的,所以才是更艰难的。写作者不光要面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坎坷,包括寂寞、痛苦、悲愤、失恋、贫困,同时还要接受写作本身带来的“困境”——难以为继的写作。写得越多越好,面临的“困境”也就越大。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写作生活坚持下去,是很难的。要写得多、写得好就更难了。这是摆在每一个作家面前的“困境”,写作者知道,敏感的读者也会知道。难就难在需要作家独自一个人,走出这“困境”,把全部的艰难一点一点磨碎,没有人帮忙。“当然,像今天晚上,前来鼓励我的朋友,包括这个书店和听众,都是一种帮助。但所有类似的帮助,还要回到个人,转化为动力,变为一种能量,才能真正在案头帮到你。”(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