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札记·F教篇-49则
草人札记·F教篇-49则
《金刚经》核心思想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其思想深邃而简明,主要围绕“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展开,旨在破除一切执着,像金刚(金刚杵,古印度兵器)一样击碎一切烦恼,引导众生证得究竟解脱。现归纳其核心思想如下: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是全经的修行纲领。“无所住” 指不执着于任何观念、现象或境界(包括对佛法执着);“生其心” 则是在不执着的状态下,自然生起清净的慈悲心与智慧。无所住生其心,即超越二元对立,如菩萨度化众生却不认为有“我”在度人或“众生”可度,如此契合空性。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金刚经》通过“说…即非…是名…”三段论式,如“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等,揭示万法本质。指出一切事物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无固定不变的本体(即性空)。但“空”并非虚无,而是“缘起性空”,现象还是有的(即假有)。而“假有”如梦幻泡影,不能永恒存在,所以不能执着;就连佛法教义也只是渡河的舟筏,也不能执着。执“有”、执“空”都是偏执,就连“空”的概念也要超越。一切皆是假名,只有破相,方可显性。
三、破除四相,呈现实相:
经中强调“破除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无我相,破“我”执;以无人相,破对“他人”的分别;以无众生相,破对生命形态的差异观念;以无寿者相,破对时间与生命的延续感。破此四相,即是打破一切二元对立,直见诸法无我的实相,呈现不可言说的真实境界。
四、慈悲利他,佛果无得:
《金刚经》尽管强调空性,但并不否定善行,而是主张“于一切法无住而行布施”;菩萨以无执著心广修六度,达到“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的境界,以融合智慧与慈悲。而且既使成佛也无所得,因为菩提自性本自具足(“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一篇: 诚信·人间之光
下一篇: 草人札记·F教篇-50则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