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61、酒色笙歌地,生离死别天-----李瓶儿泣血独白

作者:麓山一闲人 阅读:16 次更新:2025-11-21 举报

第六十一回原题为“韩道国筵请西门庆,李瓶儿苦痛宴重阳”,15420字。主要情节:1)韩家请西门庆家聚;2)西门庆宿潘金莲处;3)重阳节申二姐唱曲;4)常峙节答谢;5)李瓶儿病厄看医生。绣像本题为“西门庆乘醉烧阴户,李瓶儿带病宴重阳”,直接露骨淫事。前者是“情节的容器”,重“讲故事”,后者是“主题的钥匙”,重“传主旨”。

闲人曰:韩道国夫妇无耻,西门庆醉烧阴户,潘金莲夜淫郎君,申二姐多番献唱,应伯爵喜听妙音,常峙节螃蟹感恩,吴大舅盛赞佳肴,李瓶儿重病缠身,众医官束手无策,最终结局是----紫陌红尘路,折腰一枝花。

本回的重心还是写李瓶儿病厄,折腰一枝花

一、药石难医情殇苦

西门庆从韩家回来,李瓶儿“打发”去潘金莲屋,“这李瓶儿坐起来吃药,止不住扑簌簌从香腮边滚下泪来,长叹一口气,方才吃那盏药。”

重阳节日,申二姐唱曲,“那李瓶儿在房中身上不方便,请了半日,才请了来,恰似风儿刮倒的一般,强打着精神,陪西门庆坐。”勉强点了个“紫陌红径”,歌曲凄切:“为多情,牵挂心。朝思暮想泪珠倾,恨杀多才不见影!”

听完申二姐唱曲,“李瓶儿归到房中,坐净桶,下边似尿也一般,只顾流将起来,登时流的眼黑了。起来穿裙子,忽然一阵旋晕的,向前一头搭倒在地。”

李瓶儿昏倒在地,月娘叫西门庆请医生,李瓶儿“嗔叫请去,休要大惊小怪,打扰他吃酒”。西门庆慌忙来看,李瓶儿“扯着西门庆衣袖哭泣。”

“花大嫂买了两物礼来看他,见他瘦的黄恹恹儿,不比往时,两个在屋里大哭了一回。”

西门庆“请任医官来看,说脉息比前沉重。吃了薬,倒越发血盛了;”又请了胡太医,“胡太医说是气冲了血管,吃了他的薬,也不见动静;”乔大户推荐何老人,“这位娘子乃是精冲了血管起,然后着了气恼,气与血相博则血如崩;”韩道国推荐赵捣鬼:“不是干血痨,就是血山崩。”

最后请吴神仙不到,只好请眞武庙黄先生算命:“病灾有损,暗伤财物,小口凶殃--,若是阴人,大为不利。” 西门庆听了眉头搭上三黄锁,腹内包藏万斛愁。

简评:此回以为经纬,织就李瓶儿的凋零图景:她强撑病体打发西门庆往潘金莲处,泪珠滚落间尽显爱而不得的卑微;重阳宴上,申二姐一曲《紫陌红尘》如泣如诉,朝思暮想泪珠倾恰似其被妒火与愧疚煎熬的心声,成为李瓶儿临终前唯一的情感宣泄。从坐净桶血崩、晕倒尘埃,到拒医怕扰西门庆饮宴,再至见花大嫂抱头痛哭,病骨支离的身躯里,藏着对薄情郎的痴恋、对嫡庶之争的厌倦、对幼子夭折的悔恨。张竹坡说:“瓶儿本是花瓶,止为西门是生药铺中人,遂成药瓶。”也就是说,西门庆的生药铺成了她的刑场,胡、赵、何等庸医轮番下药,也难得瓶儿之厄,因为病根在心底。

田晓菲说:“折腰一枝花·紫陌红尘牌固然暗含机关曲词更是道尽了瓶儿的心事,可以说是自来西门庆家之后,一直不言不语、守口如瓶的瓶儿借歌女之口,惟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宣泄了她心中的感情:在一群充满嫉妒、各怀鬼胎的妻妾之中,这支伤心的曲子,竟成了瓶儿的死前独白。

作者以医人乱相”“曲词谶语层层叠加叙事张力,让读者在药香弦音交织中,目睹一朵鲜花如何被时代风雨折磨至凋零。

二、文本多维解析

1、语言解读----潘金莲之俚语大师

西门庆到潘金莲屋里两人行房事时,妇人道:“你拿这个话儿来哄我?谁不知他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要赚你的钱使。你这傻行货子,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

西门庆脱了衣裳,坐在床沿上,妇人探出手来,把裤子扯开,摸见那话软叮当的,托子还带在上面,说道:“可又来,你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见放着不语先生在这里,强盗和那淫妇怎么弄耸,耸到这咱晚才来家?弄的恁个样儿,嘴头儿还强哩!你赌个誓,我叫春梅舀一瓯子凉水,你只吃了,我就算你好胆子。论起来,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中──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若是信着你意儿,把天下老婆都耍遍了罢。贼没羞的货,一个大眼里火行货子!你早是个汉子,若是个老婆,就养遍街,肏遍巷。”

1)“又放羊,又拾柴”是讽刺韩道国 “两头兼顾、两面牟利”—— 放任私通,攀附谋利;“四十里听铳响”是说西门庆被韩道国夫妇蒙蔽,不明就里,讽刺其昏聩迟钝。

2)“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说西门庆与王六儿寻欢,现在软绵绵的,但口里还逞强。

3)“舀一瓯子凉水,你只吃了,我就算你好胆子。”古代民间认为“行房后饮凉水”会损伤元气,潘金莲针对西门庆“刚行房后体虚”的特定场景,精准戳中其软肋,激将法更具针对性。

4)“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秃子无发,网巾没有用,再用抿子梳理更是多此一举。潘金莲想表达的是:你西门庆好色偷情是事实,就像盐咸醋酸一样改不了,再辩解也是多余,跟秃子用抿子梳网巾一样没用。

5)“若是个老婆,就养遍街,肏遍巷。”“养”即“姘居、招赘”的引申义;“肏”即性交的粗俗说法。此处讽刺西门庆好色无度 —— 若他是女人,定会放荡地与街头巷尾的男人都发生关系。

2、精彩片段----胡秀偷窥

“那后生胡秀,不知这多咱时分在后边厨下偷吃多几碗酒,打发厨子去了,走在王六儿隔壁半间供养佛祖先堂儿内,地下铺着一领席就睡着了。睡了一觉起来,原来与那边卧房止隔着一层板壁儿,忽听妇人房里声唤起来。这胡秀只见板壁缝儿透过灯亮儿来,只道西门庆去了,韩道国在房中宿歇,暗暗用头上簪子取下来,刺破透板缝中糊的纸,打一往那边张看。见那边房中亮腾腾点着灯烛,不想西门庆和老婆在屋里两个正干得好”(烧阴户”淫文字452

评点:胡秀酒后在王六儿家佛堂酣睡,醒来后借板壁缝隙窥见西门庆与王六儿行房事,这段情节暗藏三重机锋:其一,延续《金瓶梅窥私的叙事传统,以刺纸偷望的动作强化情欲场景的暴露感与窥视张力;其二,通过西门庆烧阴户的出格行为,揭示其沉溺肉欲的荒淫本质,呼应书中六儿角色常与淫秽描写勾连的叙事模式;其三,胡秀的偷窥为后续韩道国与胡秀的冲突埋下惊雷 —— 作为韩家伙计,目睹主母私情终将打破微妙的主仆平衡,使情欲纠葛升级为利益与尊严的碰撞。

兰陵笑笑生看似随意的一笔,既勾勒出市井阶层的隐秘角落,又编织出环环相扣的命运之网,尽显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功力。

3、评家妙论

1)文龙说:“西门庆何独于瓶儿一往情深也?此则瓶儿实有以感动其心者……,是瓶儿生因西门庆,死亦因西门庆,生生死死,始终一西门庆。设西门庆死在前,瓶儿亦必不活。”

2)韩家夫妇筵请西门庆,乃皮肉交易的结果,逢迎之中的虚伪,虚伪下的利益交换;李瓶儿病中听曲,系妻妾争宠之结果,压抑与痛苦显示出她的脆弱与无助,生命的灯火即将熄灭。

3)潘金莲的俚语特色正是“俗中带锐”,既贴合市井口语习惯,又能精准戳中对方要害,解读需兼顾 “字面意思”与“语境深意”,方能完整呈现其“俚语大师”的语言功力。。

三、一家之言

1、招弟儿何处来-----角色突兀现身的成因探析

王六儿说,“敎小厮招弟儿,送过他那边乐三嫂家歇去罢。”有人说,这个招弟儿来得突兀,那里来的?前面从来没有写。

《金瓶梅》向来以人物关系的细密勾连、情节的草蛇灰线著称,极少有无意义的角色闪现。招弟儿的突然登场,大概率是作者创作中的疏漏,或是版本流传过程中因誊抄、删改导致的情节断层。也有另一种可能,即招弟儿本是服务于某段删减情节的功能性人物,其前序故事因某种原因(如内容敏感、结构调整)被抹去,仅留下这一未被圆融的片段。这一突兀之处,不仅引发读者对人物来历的困惑,也为研究《金瓶梅》成书过程与版本演变提供了值得探讨的线索。

顺便一说,在明清小说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小厮、丫鬟等配角,他们的来历没有详细交代,而是作为故事场景中的一部分自然存在,这个突兀而来的招弟儿可能就属于此类。

2盲与不盲之间:申二姐形象的文本裂隙与创作匠心

韩道国请西门庆赴宴,准备唤歌女助兴时,王六儿提议“叫隔壁乐三嫂家常走的申二姐 —— 她又是瞽目的,要打发他过去还容易”,明确提及申二姐是盲人,但后续描写却无一处印证。

申二姐赴宴时,“西门庆睁眼观看,见他高髻云鬟,插着几枝稀稀花翠,淡淡钗梳,绿袄红裙,显一对金莲趫趫;桃腮粉脸,抽两道细细春山”,外貌描写细致却未提眼盲痕迹。

重阳节申二姐到西门府唱曲,“月娘见他年小,生的好模样儿,先教在后边唱了两套”,月娘、潘金莲等众妻妾听曲,春梅等人斟酒服侍,全程无一人提及或表现出对她眼盲的关照。

后来应伯爵听闻弹筝歌唱之声询问是谁,西门庆称其为 “女先生”,又叫申二姐来唱曲,应伯爵与她直接交谈,仍无任何关于其眼睛失明的暗示。

以上所述与王六儿的“瞽目”之说形成明显裂隙。这种“明说盲却不见盲”的设定并非疏漏,而是作者的巧妙布局:既以文本裂隙增加人物神秘感与复杂性,又为后续春梅怒骂申二姐、使其抱头鼠窜的情节埋下伏笔 —— 此处“似盲非盲”的模糊处理,更能凸显后续冲突中春梅的蛮横与申二姐的卑微,尽显作者草蛇灰线的叙事匠心。

3词话本与绣像本对比:篇幅失衡与曲词删改的艺术得失

此回词话本(15420)篇幅约为上回三倍,这种显著的“非对称”格局,感觉上是结构失衡,有研究认为本回第五节(5273)集中描写李瓶儿病笃求医的内容可独立成章。

细究文本,这一节(5273)是全书悲剧叙事的关键“齿轮”,与前后情节的紧密咬合构成了不可拆分的叙事链条,若强行割裂,将损害悲剧叙事的完整性。

从情节逻辑看,李瓶儿的病势发展呈现渐进恶化的病理轨迹,前有潘金莲诅咒埋下病根,中有官哥夭亡加重心疾,本节则聚焦群医乱投的治疗困局,后接命理暗示的终极宣判。若将本节独立成回,便会切断病因病情病果的完整逻辑链,使病笃求医沦为孤立的医疗场景,丧失其作为悲剧进程加速剂的叙事功能。

从情感递进维度考量,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权重,上承官哥葬礼的压抑悲戚,下启李瓶儿临终托孤的锥心泣血。作者刻意用 5273的篇幅铺陈求医细节 —— 从遍请名医到药石罔效,从求神拜佛到符箓失灵,层层递进地展现希望与绝望的反复拉锯。若独立成回,这种情感积累的过程将被截断,后续的死亡场景便会因铺垫不足而削弱冲击力。

绣像本(13866 )剔除赵捣鬼自荐的顺口溜,精简琐碎低俗内容,使文本更显雅驯,符合文人审美取向,但删除申二姐《紫陌红尘路折腰一枝花》等曲词(570),导致三大艺术损失:1曲词“朝思暮想泪珠倾”以音律之美强化李瓶儿的泣血心境,删除后“悲伤感降低”,削弱了病榻场景的哀婉基调;2)“折腰一枝花”暗喻瓶儿被权势揉碎的命运,曲词谶语的缺失,使人物悲剧失去重要象征载体;3)盲女唱曲本是晚明勾栏文化的鲜活切片,删改后削弱了小说作为“世情百科全书”的民俗书写厚度。

词话本的“失衡”恰是其“以情驭文”的证明 —— 情感爆发处不惜笔墨汪洋,平淡过渡时则简笔勾勒;绣像本的删改虽在结构上追求工整,却因曲词的“断章取义”,损伤了原作“以歌哭写世相”的艺术完整性。两种版本的差异,折射出民间叙事与文人润色的美学博弈,亦为解读《金瓶梅》的多元阐释路径提供了生动范本。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