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我的地坛

作者:李天银 阅读:7 次更新:2025-11-05 举报

我的地坛

——读史铁生《我的地坛》随感

李天银

 

读完《我与地坛》一个多月了,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地坛,地坛所表达的不仅是史铁生的生活,也有他的童年,他的母爱,他的苦难,他的心路历程。“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一百人读《我与地坛》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地坛,因为地坛不仅是史铁生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坛,不同的童年,不同的苦难,不同的心路历程,都是一本厚重的地坛。

史铁生《我与地坛》,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朴素的笔触,没有高谈阔论,有的是轮椅上地低语浅唱,一个被命运击倒的残疾人,如何在荒草丛生的古园中重塑生命,重拾生命的光芒。“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入了园子,就在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它。”地坛就这样进入史铁生的生活,也进入史铁生的心里,置身古老的地坛,不仅成了史铁生生活的全部,也成了史铁生生命的全部,玻璃剥落,朱红退去,野藤肆意生长,萧条荒芜的古老祭坛,却成了史铁生心灵安息之所。在那里史铁生思考人生,回忆童年,感受母爱,记录生活,进行文学创作,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文学空间,细腻的描写,娓娓道来,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命运的曲折。

史铁生手摇轮椅,穿梭于翠绿古柏之间,目光追逐着阳光的方向,探索蚂蚁的足迹,进行哲学的思考,每一个细节都装在他的心里,每一个场景都刻在他的脑海中,时光流淌不舍昼夜,岁月演进痕迹留真,这一切都成了史铁生笔下的文字,《合欢树》《我二十一岁那年》是,《墙下短记》《我的梦想》也是,文字的翅膀延伸了他轮椅的轨迹,走向四面八方,天南地北,原本灰暗的地坛在人们心中散发出闪耀的光亮。

在地坛,母亲在每一个角落,或在每一棵古树后面,默默注视着,那是母亲温暖的目光,那是母亲厚重的爱,在母亲泣血的伤口,在母亲难过的心田,每一次悄悄的跟随,都是无声的期待,都是揪心的牵挂。母爱如山,不能承受之重,以笔为马,走向四方,把母亲的爱化作一篇篇最美的篇章。母亲没有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是谆谆的教诲,她只想让儿子活下去,简单快乐地活下去。史铁生感受到了母亲坚忍的内心和毫不张扬的爱。在《合欢树》里,在《秋天的怀念》里写母爱,史铁生用平静的文字,写早逝的母亲,只谈那颗无法接近的“合欢树”,只说“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可我却开始遥望那颗树,想细察车辙里母爱的印痕。”言语中吐露出无限平淡和爱恋,读起来却令人神伤。潸然泪下。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他失去了双腿,承受了如雷轰顶的打击。在万念俱灰之后,在经过一次次心灵与死神的斗争之后,他最终拒绝了死亡。是母亲的爱唤起了他的意志,他把自己的内心的强大变成一片沃土,而母亲已在这片沃土上洒了第一把种子。史铁生说:儿子的一切苦难,在母亲那儿都是要加倍的。这让我们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

史铁生用十几年的时间,在地坛中找到了关于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为什么要写作?等问题的答案。作者从地坛中获得了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色彩,在众人眼里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这是史铁生对为什么要写作的回答,为写作而活,为欲望而活。正如他所说:“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欲望,或许遥不可及,但欲望如同梦想,“因为人活着必须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没有梦想,就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者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镇定而又激动的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事实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我与地坛》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读之让我获益匪浅,使我懂得即便是一种写作的欲望,也可成为促使我前进的力量。面对不幸,我们要抱有勇敢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论是生活还是在学习,努力就会有收获,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开服的。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就是我们生命过程的意义所在。

《我与地坛》不仅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他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作品,无论是《秋天的怀念》《黄土地情歌》《好运设计》,还是《想念地坛》《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每一篇散文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回味。


李天银,高级农艺师,在《词刊》《中国农垦》《国土资源报》《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甘肃科技报》《甘肃农民报》《北方作家》《酒泉日报》《甘肃农垦》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500多篇(首),有作品入选《中国梦主题创作甘肃文学文学作品选》、《酒泉当代文学作品选》、《百家诗选》等文集。出有诗文集《大漠星语》、散文集《情系黄花》等,获第四届玉门文艺创作文学一等奖,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

QQ447626469@qq.com  电话:13893716682   邮编:735000

上一篇: 谢安送米赋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