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班祖恒小小说二题:“阿怪”轶事/电话恐惧症

作者:班祖恒 阅读:14 次更新:2025-10-27 举报

                      班祖恒小小说二题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者题记


                            “阿怪”轶事


“阿怪”今年四十多岁,瘦高的个儿。其实他的实名叫阿快,人如其名,行动敏捷,只是他的一些行为有些古怪,因此得名,久而久之,人们都习惯叫他的诨名了。


老路、老鲁、老汪、老胡、老贺、老裴六人同住一个小区,他们之间要么是同事、要么是同学、要么是老乡、要么是老相识这样一种“多角”关系,非常亲密。


“阿怪”与老路他们六人同住一个小区。小区中心,有个三角路口,路口有个小卖部,这个小卖部就是“阿怪”开的。平时守店卖货的是“阿怪”的老婆阿花,“阿怪”无事的时候就帮老婆看店。


小卖部占不占“天时”不知道,但占着“地利人和”是肯定的,因此小卖部生意非常红火。


小区里有好几百户人家,很多人闲着无聊,有事没事喜欢到“阿怪”的小卖部门前聊天或打牌,不时买烟、买瓜子或买水什么的。老路他们几个也不例外,因此与“阿怪”非常熟络。


老路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喝的酒都是在“阿怪”小卖部买的、“阿怪”父亲在老家自酿的大米酒。“阿怪”父亲酿的大米酒度数适宜,口感纯正,小区里喝酒的人都到那里买酒,那酒成了小卖部的畅销货。


老路他们聚在一起喝酒时,不管在哪一家,有时忙不过来或懒得走动,或是餐中添客,他们常常一个电话打给“阿怪”:“你在店里吗?打几斤酒送过来,顺便跟我们喝酒,到时我再扫码付款。”


“阿怪”也不含糊,按照他们的要求,找一两个早就准备好的空饮料瓶清洗干净,把酒打满带过去。


他们几个人对“阿怪”最满意的地方是“阿怪”很有酒德,喝酒从不搞假,酒杯里的酒喝干后他都主动给每个人倒酒;最重要的还是“阿怪”力气大,又勤快,席间如果有人喝过了头,行走不便,“阿怪”会主动把他送回家——他们几个人“阿怪”都得送过。


据老路说,“阿怪”最古怪的地方是爱占点小便宜,那就是不论到哪里吃饭,吃到一半,他总会找一个食品袋或一个一次性空饭盒,说:“我出来吃饭,没有人给老婆做饭菜,我得装饭菜回去给她。”于是除了汤水,每个菜都要夹一点,然后和饭混装在一起,带给老婆后再回来吃饭。


后来,我跟老路他们在一起喝酒的饭局,如果“阿怪”也在,我都特地留意,的确次次如此。


 老路他们几个还私下对我说,“阿怪”虽然跟他们喝酒不知有多少次,但“阿怪”从来不回请,大家也没有计较。


有一次,“阿怪”破天荒请老路他们几个和我到他家吃饭。


“今天我老婆不在家,没有人煮饭菜,一下孙子放学没有饭吃呢!”吃到一半,老路跟“阿怪”要了一个一次性饭盒装饭菜。


“我也是,如果老路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老鲁也说。


接着,老汪、老胡、老贺也各有各的理由,跟“阿怪”要一次性饭盒装饭菜。只有老裴和我没有装饭菜。这样一下子下来,桌上只有那一碗汤还剩着,其他的菜盘都空空如也了。


“喝酒吃菜,吃饭泡汤。”最后一个装饭菜的老贺还这样幽默地说。


“阿怪”见此情景,有些哭笑不得,红着脸尴尬地说:“对不起各位老叔,想不到大家今天都有那么一回事,怪我准备的饭菜不多。”


后来,“阿怪”照样跟大家吃饭喝酒,只是途中不再把饭菜打包回去给老婆了。



                           电话恐惧症


老麻近两年患上了电话恐惧症,每次手机响起,他都先怔了一下,再诚惶诚恐地拿起手机,直到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他通讯录中输入的名字——这种他自称叫“非无名电话”,他才放心拿起接听。


现在的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太多,有时一天有三四个,不仅有市内省内,还有省外,甚至港澳台和国外。电话的内容五花八门,大多是打广告推销产品。好在有的电话,通讯公司已经“拦截”,来电有了“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的提示,省了很多麻烦。


老麻在港澳台和国外没有亲友,省外亲友也是屈指可数,一般都输入通讯录,所以现在来自省外以及港澳台和国外他自称叫“无名电话”的电话,老麻都置之不理——老麻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信息:有些电话是陷阱,一旦你接听,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那些人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顺藤摸瓜”把你银行卡里的钱套走。


于是来自省外以及港澳台和国外的“无名电话”,老麻任由它自响自停,然后再拉黑。但问题还是来了。


去年,有一天傍晚来了一个“无名”的、显示为深圳号码的电话,老麻照例没有接,当时有些忙也没有直接拉黑。过了大约二十分钟,电话又响了,用老麻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职时的职业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对数字很敏感,一看就记得还是刚才打来那个电话。老麻气极,耐心等到电话铃停下后,立马就把这个电话拉黑。


一个星期后,老麻在菜市买菜时,碰到了同村且是初中同学的阿三。


“老麻,你现在用的不是原来那个号码了吗?”阿三问。


“用啊!”老麻说。“一个星期前,我打了两次电话,怎么没见你接呢?那天我刚从深圳回到县城,住在我女儿家,本想叫你过去一起喝酒。”阿三说。


由于好几年没有联系,又不知道阿三前几年去深圳打工,更不知道他的电话已经更换了深圳的号码,当然也就没有输入通讯录了。


“现在骚扰和诈骗电话太多,一般省外没有输入通讯录的‘无名电话’我都不接。”老麻说,“你不见我接电话,怎么不发信息呢?”


“发了,没有见你回话,以为你换电话号码了呢!”阿三说。


其实,阿三打第二个电话后,老麻已经把阿三的电话拉黑了。


老麻感到最头疼的还是那些市内的电话,虽然很多亲友、熟人、老乡都已经输入通讯录,可是市内这个面也太广了,有时需要互相联系又还没有输入通讯录的人和电话实在太多,这种“无名电话”弄得老麻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吧,“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实在太多;不接吧,又怕真的是那些亲友、熟人、老乡的电话。


为了避免误事或误会,对于这种“无名电话”老麻只得硬着头皮照接。


可是,问题真的来了!老麻原来所定的“套餐”上个月到期,哪想到前个月就有七八个关于续办“套餐”的电话。那些来电都说,他(她)们是某某通讯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帮老麻网上续办“套餐”。


老麻于是说,“套餐”还差一个月才满期,到时候他会自己到营业厅办理,可这些人就是软缠硬磨,老麻只好挂断电话。


后来,老麻听一个在通讯公司的熟人说,这些要提前帮你在网上提前办理“套餐”的人,目的是为了得到公司给的“提成”!


今年以来,老麻似乎收到这样的“无名电话”更多了,最频繁的是那些“贷款电话”!有时一天有好几个,甚至午休时间也不放过!据业内人士告知,老麻得知,今年国家出台了一项贷款优惠政策,于是不管是银行内部,还是与银行有关联的人都倾巢而动......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个“提成”!


这些“提成”给很多人带来很大的诱惑,更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干扰!怎么没有人管一管呢?!老麻心想。


“那些天杀的随意泄露公民信息的人,该遭天谴!”想着,想着,平时细声软语、大声说话也怕别人误解的老麻,也顾不了斯文,狠狠咒骂了一句!


关于电话,老麻还遇到更离奇更荒诞的事呢!老麻有个老乡退休后到省城做生意,为了在当地方便联系,那个老乡在省城另取了一个电话号码。


有一次,他有事回到我们这座县城,回到与老麻同住的这个小区。


“老麻,怎么搞得的!打你电话总是打不了,发信息也发不了,是不是你把我拉黑了呀?”那个老乡遇到他,这样问。


“哪有啊!我们既是老乡,又是同事,哪会拉黑你呢!”老麻边解释边问,“你是什么时候打的电话呢?用的是不是原来那个号码?”于是,那个老乡说出了最近打给老麻那个电话的时间和他省城的那个电话号码。


老麻于是查看有关信息,原来这个电话号码被通讯公司当作“骚扰电话”拦截了。老麻把那个信息让老乡看,他俩都有些哭笑不得。


“可是,后面我用原来我们当地那个号码也打不了电话发不了信息呢!”那个老乡又说。


事后他们才得知,虽然老麻把那个老乡输入了通讯录,但录入的电话号码只录入当地那个号码,省城的那个号码没有录入,省城那个号码被当作“骚扰电话”被老麻拉黑后,当地那个号码也随之被捆绑拉黑了!


世间这怪事太多!呜呼!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