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旋动起时代最美色彩和韵律——由邓济哲诗词创作引发思考

作者:赵福海 阅读:66 次更新:2025-09-25 举报

旋动起时代最美色彩和韵律

——由邓济哲诗词创作引发思考

野森

 

邓济哲先生的诗词五十首专辑,从平仄把握、格律运用、对仗填词都相当准确,语言运用既风趣幽默,又清新脱俗,充满意境美和意蕴美,读之能够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尤其是描写时代发展变化方面的诗词,值得提倡和推广。

诗词创作,关键就在“责任创作”四字上,诗词中要有时代的色彩,时代的旋律,时代的魂魄,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够留下时代的印记,这样的诗词才是优秀的诗词,否则,你就是用字遣词让你写出来的诗词很华丽,你的诗词平仄正确、格律合韵、对仗工整,那也不是优秀的诗词作品。

邓济哲先生,现年67岁,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参加龙风文学院中级班及慈善诗会曲班,学习过诗、词、曲等古体诗词创作。不少诗词作品散见在相关刊物和诗社微刊上。

邓济哲先生的诗词从内容到形式,创作都相当严谨,这可能与他的学识有关,与他长期接触基层民众有关,与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生历程人生感悟有关,与他钟爱诗词创作的执着精神有关。如,关于乡村变化方面的,关于自然的,关于时事的,关于亲情的,关于历史典故的,写的堪为入木三分,读之让人难以忘怀。他在创作诗词时注入了真情,对事物观察细微,有家国情怀。这说明他站在一定的高度严肃认真地思考了,然后才很负责任地创作了。所以,他的诗词让人读起来亲切,能够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能够给人一种启迪和明悟。尤其是邓先生创作的关于时代变化的诗词,写得相当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七绝《落叶》:“长安落叶到城根,秋意邀遮叫买喧。十里尘嚣烟雨韵,诗情破霭出南门。”起句中一个普普通通最常见的动词“”字,用的精准、贴切、生动、逼真,充满意境美。“长安”“城根”的“落叶”,句出而眼前现,仿佛你就在那里站着,自己看到片片“落叶”,飘飘荡荡落到了“城根”下。而承句采用拟人化的动词“”和“”,顿时是诗词充满了情趣和更深的诗意。“秋意”为什么要“”落叶飘飘撒撒地来到城根前?因为这里的小商小贩们做生意的“叫买”“”声太大了,影响了市容的“规范化”,需要“”挡一下他们的声音。“秋意”没有影响诗人对繁华街市的赞美之意,反而用更优美的词句来歌颂时代的繁荣局面,转句“十里尘嚣烟雨韵”和合句“诗情破霭出南门”证明了这一点。小商小贩们不会因为秋雨的到来,落叶的遮掩,而影响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行动,飘飘荡荡的落叶,烟雾袅袅的秋雨,反而增添了“十里尘嚣”的韵感美,于是诗人诗情大发,优美的诗词“破霭”而出,镌刻下“长安”“南门”“城根”“叫买喧”,这生动形象而又感人之深的史诗般的时代印记。

     二、七律《五月颂》:“着意青山织锦章,铁肩擎日筑辉煌。春耕垄亩一身力,夜炼钢炉万道芒。茧手频描新岁景,痴心长守旧园芳。愿凭五谷亿千石,暖透人间疾苦肠。”这首诗写的是农民工既要在乡村忙自己的农活,又要到附近的城市里打工赚钱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首联“着意青山”“织锦章”,“铁肩擎日”“筑辉煌”,写的既是农民工美好的希望美好的憧憬,更写的是农民工的社会家庭生活担当。颌联写农民工既要“春耕垄亩”,又要“夜炼钢炉”,但他们“一身力”“万道芒”,他们有一身好身板,他们为自己在这个时代里能够为自己创作美好生活而精神昂扬。颈联“茧手频描”“新岁景”,“痴心长守”“旧园芳”。劳动者的本色,建设美好城市和乡村家园,他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这些时代的农民工们为什么要这样?尾联道出了真实原因:“愿凭五谷”“亿千石”,“暖透人间”“疾苦肠”。基层民众过去的生活太苦了,他们迎来了这样美好的时代,他们就要为美好幸福生活而打拼和奋斗。不是吗?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市乡村的巨大变化,亿万农民工功不可没,他们时代形象,必须得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最美最深刻的色彩和韵律。诗人通过恰当优美字词的自然贴切镌刻,时代新型农民的形象屹立在大众面前。

     三、词作《满江红·贺婶娘九十寿辰》:白发庄严,身犹健、眉浓体瘦。声朗朗、貌容虽减,热情依旧。岁月九旬天命好,儿孙三十家人秀。摆宴席、共约各亲朋,欢高寿。   欣把盏,斟满酒。心祝贺,情盈袖。愿家庭和睦,地长天久。福气缘于团聚力,名声更在相邻友。唯此刻、席地敬高堂,恩情厚。”这首词作,写的非常喜庆,“婶娘九十寿辰”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就像读者参加了寿宴,看到了老寿星一样。宴席的“儿孙三十家人”,“欣把盏”、“斟满酒”、“心祝贺”、“情盈袖”,这种其乐融融的动人场面跃然眼前。老寿星德高望重的原因是“福气缘于团聚力”,因此赢得“席地敬高堂,恩情厚”。时代色彩浓厚,吉祥福音光照。

     改革开放几十年,生产力解放了,基层民众获得了几千年来难以获得的幸福美满生活,这是需要大书特书的,这是需要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重墨浓彩的。邓济哲先生这样创作诗词,毫无疑问是需要大力提倡和坚持的。

     这些年,古体诗词创作风起云涌,在微信号、QQ号、抖音、视频、小程序等,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尤其是微信群的微信公众号诗词微刊,为基层诗词爱好者搭建了非常好的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说明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古韵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有情感、有地位、有价值。古体诗词创作特点短、平、快,又玲珑如玉,涉及到社会、自然、历史、情感等众多方面,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人们需要短时间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时,汲取一些文化滋养,古体诗词赏读为其提供了方便和快捷——占去时间少,汲取营养多。但目前这些新创作的古体诗词中,有个别存在东施效颦现象,给人一种冒牌货的感觉,很不舒服;有无病呻吟现象,不接地气,花里胡哨,云来雾去,很难触动人的心灵,很难给人一种美的心灵体验;有迎合时势现象,不是潜心进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真正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的变化、人心的变化,而是缺乏责任感的逢场作戏,七凑八凑出来的诗词,缺乏新意,缺乏灵魂,很难打动读者感动读者,不能给读者某种心灵上的帮助和滋养;有急功近利现象,有的诗词爱好者一天就能写出几首诗词,甚至是十几首,缺乏推敲打磨,缺乏精准优美,缺乏意蕴灵魂,普通粗糙作品太多,精品佳作太少,能够给大众喜欢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

     几天前,笔者打着雨伞到河边看大水。望着那扫荡一切腐朽之物滚滚而去的大水,思想有所触动,因此写了首七律《河边看水有悟》:

秋分时见雨纷纷,挚伞盈眸骤虎吞。

连境层楼怒云卷,叠峦油路忿烟翻。

涛除生计腌臜物,浪灭光阴腐朽魂。

脑换思维身换骨,雾消霞曙画中村。

     其主题意旨是:笔者要摒弃自己过去那些不好的想法和做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昂扬的新姿态过好自己的退休生活,用自己的写作爱好点亮自己的退休生活。希望这首七律能对诗词爱好者们有所帮助和明悟。

 

2708字)

 

2025年9月24日星期三下午于野森书屋

上一篇: 校枪(小小说)

下一篇: 七律·消失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