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肖郁在细节里长出深刻力量

作者:肖炎方 阅读:50 次更新:2025-09-01 举报

肖郁在细节里长出深刻力量

肖郁

 

在东方红中学的晨光里,总有个素雅而明亮的身影先出现在走廊,帮学生把歪掉的课桌椅整理好,再笑着抚平书页褶皱说:“新的一天要带着新的精神劲儿读课文”这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肖郁郁的日常。她从不用“说教”抵达教育的深度,而是把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尊重,藏在一个个有温度的细节里,让平凡的日子长出深刻的力量。

她的语文课,总能触到孩子心里最软的地方。去年讲《散步》时,班里一个父母常年在外的男生突然红了眼,趴在桌上不愿抬头。课后,她没有急着安慰,而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带了特别的“道具”—— 一沓信封和信纸。“今天我们不写作文,写一封‘给最想陪伴的人’的信,把想说的话都装进信封里我来帮你们寄出。”她轻声说。那节课,教室里格外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课后,那个男生悄悄把信封递给她,信里写着:“想让妈妈看看我种的向日葵,不知道她还记得我喜欢吃红烧肉吗?”

肖郁郁老师只是在信皮上画了朵向日葵,写下:“向日葵会朝着阳光生长,你的心意,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后来,男生的妈妈真的来学校了,还带着亲手做的红烧肉。男生拉着她的手说:“老师,您让我觉得,我的微心愿也很重要。”

在肖郁郁眼里,语文从不是考点的堆砌,而是让孩子学会表达爱、接纳自己的桥梁——她用文字帮孩子抚平内心的褶皱,也让他们懂得,平凡的情感里藏着最珍贵的成长。

作为班主任,她管的“闲事”,总带着对“人”的尊重。

课间铃刚响,9班的康必勤就抱着一个旧纸箱溜到教室角落,班里同学都知道,这是他的“宝贝实验室”——里面装着拆下来的旧闹钟齿轮、喝完的饮料瓶、从五金店淘来的小螺丝,还有一沓画满草图的草稿本。其他老师劝肖郁对他“管严点”,同学们嘲笑他无所事事。

肖郁却在课间主动走进他的世界。问他:你整天琢磨这些“小东西”不觉得麻烦吗?他总会指着自己的“宝贝实验室”笑:“看着自己做的东西能帮到别人,比玩游戏还开心。”那些别人眼里的“废品”,在他手里变成了实用的小工具;那些生活里不起眼的小麻烦,在他心里都成了“创作的灵感”——这个课间总躲在角落捣鼓的男孩,正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对生活的热爱,藏进一个个小小的发明里。

之后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康必勤的作品“阳台植物管理系统”获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在获奖感言里写道:“谢谢肖老师,她让我知道,我不必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做自己就很好。”

肖老师从不用“成绩”定义孩子的价值,而是像园丁一样,尊重每棵幼苗的生长节奏——她让孩子明白,成长没有“标准答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长出独一无二的模样。

她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本“成长札记”,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个个真实的片段:

小宇今天主动帮同学修好了椅子。

D终于敢主动和人说话了。

小雅的作文里提到了奶奶,下次可以带她读《秋天的怀念》,帮她疏导思念。

班里的多肉开花了,就像孩子们一样,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记这些“小事”,她笑着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小事里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就是教育的成长,更是中国的成长——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心里有温度、眼里有光、胸怀天下的青少年。”

作者肖郁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文多篇。本文是被评为“师德模范”后,须制作短视频向社会推介,校方要她自己撰文,于是有此篇。

上一篇: 抗战胜利80周年

下一篇: 雅颂云岭之乡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