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猛将王猛》读后

作者:任宝常 阅读:34 次更新:2025-07-26 举报

《猛将王猛》读后

任宝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1
22

(I)一代战将,王猛从红军模范团红五团走出来的战将。他先后担任团政委,师政委,赤胆忠心驰骋疆场,舍生忘死,指挥靠前,多次负伤,屡建奇功,把部队打造成铁军劲旅。1950年王猛所在部队,在贵州铜仁作战455次,歼匪9689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肃清了匪患,在贵州高原9个县成立了各级人民政权。王蒙所在的一团歼敌2200人俘敌800人更有趣的是我军押着大批俘虏回来时,敌武汉行营,仍认为46师乘胜前进,投下大批的食品罐头,立即以步机枪向低飞的P-51战斗机开火,当场击毁。

  他在16军当师政委期间正准备入朝作战,因为抵制军队学苏联跳舞,被送到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没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在学习期间,几乎头悬梁锥刺骨,军事政治素质极大提高,受到了刘伯承元帅高度赞扬,授予他二等功勋章。他被打造成了一个高水平的政治委员。

(2)在特殊年代中,指挥员既要掌握政策,又要掌握策略。不但要对外协调,还要管理好队伍,而且要忍辱负重。王猛在38军当政委期间,与李光军,刘海清一班人,凝成铁板一块,敢于负责,敢于担当。高碑店坏头头朱洪玉在派性的掩护下,转移国库资金1000多万元,囤积各类的物资足足装570辆大车。他指挥高碑店武斗,占领火车站,中断铁路9个小时,打死两名解放军战士。周总理指示派两个营出击,尽快恢复铁路运输。在逮捕朱的过程中,一直有人在告状。王猛把保卫处长袁文刚及王祝金找来,问:“你们有把握吗?”两人回答说:“这事确凿,板上钉钉,错了,你枪毙我”。保定地区公检法军管会,在体育场召开10万人镇压反革命大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谢富治志打来电话过问有人告状朱红玉的问题。能不能缓杀,杀错了就不好办了。王猛马上在电话中回答:我以党性保证绝不会杀错!谢富治回答,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党中央给了38军解决保定问题别人不准插手的尚方宝剑!王猛火眼金睛,凭他政治睿智和很强的洞察力,不怕丢官。不怕杀头,不怕坐牢,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跟反党乱军的中央文革组长、排名四号的政治局常委陈伯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复的学习毛主席在九届二中全会的讲话,“我的一点意见”。毛主席考虑到不能把把林彪和陈伯达一窝端。还有再看一看,给林彪悔过自新的机会,毛主席批评陈伯达:他配合的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号召全党不要上号称懂这个马克思,实际上根本不懂得马克思的那些一些人的当。毛主席不仅宣判了陈伯达政治上的死刑,也给林彪重重的敲了警钟。这一年国庆节天安门上没有出现陈伯达的身影。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批复了38军揭发陈伯达小小老百姓,大大野心家的报告。把它当做一块石头甩给林陈集团。毛主席批复:林、周、康及中央、军委各同志:此件请你们讨论一次,建议北京军区党委开会讨论一次,各师都要有人到会,时间要多一些。讨论为何听任陈伯达乱跑乱说,他在北京军区没有职务,中央也没有委托他解决北京军区的所属军政问题。是何原因让陈伯达成了北京军区和华北地区的太上皇?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38军的人谈话了。北京军区没有对陈伯达的问题开过会,只在各省各军传达,因此,没有很好打通思想。全军要更好团结起来。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酌定。--毛泽东

三天后,周总理批示:建议李德生(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纪登奎(国务院副总理)二同志参加华北会议。这次会议在全军起到重大作用,使我军的作风,某些不正之处,转为正规化,同时对两个包袱和骄傲自满的歪风邪气有所改善。毛主席称他是批陈整风的模范,周总理称他是精明强干的猛将。他被毛主席、总理任命继贺龙之后的第二任国家体委主任,两次到国家体委执掌帅印。八年间很好的实现了周总理的委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重新走进奥运会的大家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到体委是老司令陈锡联副总理和体委广大干部群众再三恳求,当时他就要求有机会我还要回部队。他同四人帮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丢官,刚直不阿,“四人帮”批林批孔批周公,放火烧荒,不可一世。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老一辈革命家的保护下,他虎口脱险。他说,批判我王猛,我无话可说,你们批周公罪不可赦。在华北会议之后38军反对骄傲自满,军史不准讲,军歌不准唱,致使我这38军的战士,至今记不清歌词儿。

(3)培养和提拔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保证。他到广州军区,与尤太忠司令一起不怕挨骂,不怕造谣中伤,解决部队消肿问题,走在全军前面。大军区常委九名,其他老将军一律退休,并认真做好善后工作。政治局委员王震受中央的委托到广州军区传达中央首长给他的高度的评价,宣布领导班子,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经过努力反复工作,野战军45.5岁,省军区48.5岁。比原来下降10岁。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走在全军的前面。王猛走在哪里都是高强度的粘合剂。不忘提拔年轻干部,可以说是桃李满军营,在38军,在武汉军区,广州军区,做出重大贡献。他关照过的下一级,经部队的发展和个人努力,至少有10位成了上将。他们是于永波、张万年、固辉、邢世忠、谷善庆、雷鸣球、李希良、李希林、赵可铭、刘镇武。王猛自己的7个子女,没发现一个高干,打铁必须本身硬。子女填履历表的时候,家长栏目中填的是王效孟。老师们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王效孟就是王猛。此举受到了军内外高度的赞扬。

(4)1981年,王猛61岁,这之前一直有人百般阻挠纠缠王猛的错误,不能重用提拔,不让他归队。邓公坚持说:王猛没大错,终于在邓公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到了广州军区,命令下达后王猛痛哭流涕,他对部队感情太深,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王猛任广州军区政委四年,1985年65岁,身体不错。他是军委和总部的人选之一,然而在百万大裁军中,离休的名单中发现了他,他不顾邓小平、胡耀邦和余秋里的挽留,不肯到军事科学院当政委,不肯到国防大学当第二政委,不肯到中央统战部工作。他毅然决定离休,这种不恋权的高风亮节确实是很多高干的榜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王猛88岁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噩耗传來,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宋平特意发来唁电并送上花圈。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张万年、迟浩田、张震、李继耐等军委和总部领导也对王猛的逝世表示哀悼。总政治部主任余永波亲自出席追悼会。就连几乎要把王猛置于死地的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也发来唁电再次承认错误,感谢他以德报怨的保护,向王猛沉痛告别。

王猛走了,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我想到了唐白居易的一首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留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笔者38军战士1963-1970年在38军当兵,正是他在38军的时候,有些事我知道。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王猛将军是军内外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任宝常 07-27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