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象的“三瓜两枣”
文化现象的“三瓜两枣”(之一)
马儿呵,你会买单吗?
——与著名词曲家的通信
★宋元浩
小草,您好!昨天,您微我曰:“悉知你两首歌词参赛入围入选,打算制作音乐影视吗?费用是高昂的哦!”你说的事情是:我的原创作品《摇篮谣》和《绵江之歌》两首歌词,分别收到“英雄赞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原创词曲征集评选全国晋级”《通知书》,感谢您的关注及真诚的助力!
小草,我发的一些诗文、字画,仅仅是表示自己在世界上行走并没做“行尸走肉”且留下些痕迹而已,至于未来的历史能否发掘其闪光与效用,那与作者不存在丝毫的关系。其实,微信中的“关注”与认可,也只是群友、读者对作品的真心或“假意”的表示,并非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您说呢?
就拿你提及的《摇篮谣》和《绵江之歌》两首歌词来说吧,这仅仅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小小插曲,它代表不了著作者的主要业绩与贡献。尽管它的出笼并非偶然,但也只能说明其作品的利用价值与地位。如果说作者拥有“打扮、装潢”它的能力,又何乐而不为?试问,名家是怎样形成“名家”的呢?他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他是从姆妈肚子里钻出来就成了“名家”吗?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深受皇帝的恩宠与偏袒,他被贬离京若不是获得了皇帝馈赠的一大坨金子的话,他能周游列国、而“斗酒诗百篇”?纵观、横看历史与现实,塑造一位“名家”仅仅靠作者的“酬勤”与天赋?再说,名家的初始作品又是否都很出色很“漂亮”?那么,是谁促成“名家”的成功与辉煌?换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把文学创作者比喻为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它吃的草以及所征战的山头都得由它自己来买单吗?这是“市场经济”的哪条纲领或者条款呀?抱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是不是聪明过头了呢?如此的“等、靠、要”行吗?在“计划经济”时代,耕者有其田,马儿有草原。作者向来“不信邪”,其心肝窝子里是热乎乎的,血管里流出来的同样是鲜红红的血。可现代的作者为何“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为何还得“忍气吞声”地为自己的赫赫战功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买单?
面对这一社会的肿瘤,“好心人”频频地忠告世人千万别踩雷或“掉坑”,对此,我不无感慨与感激!“清官不打笑面人”。我非清官矣,仅仅是一个爱好诗词书画创作的普普通通的“倔老头”,我的汗水与心血换来的为何不是金子银子、“袁大头”,更不是金元宝,而收获到的竟然是“买单通知书”?假如组委会的先生女士把自己换成是作者或者“马儿”的话,你该又有什么样的遣词造句?我想,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白吧,只有傻瓜或“智障者”,才会无缘无故地去踩地雷或掉坑,对吗?那么,谁是傻瓜,谁又是“聪明透顶”、“鹤立鸡群”的高人呢?记得百岁老爸常说过一句话:刁就是“蠢”,蠢就是刁。难道此话还算不上是“名言”?难道社会现实不足以证明这一名言的准确性与现实性?另外,也有“热心人”躲在后面看热闹。假如每位“观望者”都能做到“设身处地”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我以为如此的创作环境,才算是健康的、优异的。
至于这两首歌词的结局如何,如果你是作者的真兄弟,还会有“疑问”?
(烂笔头2025·7·10草1225字符)
附两首歌词如下——
绵江之歌
★宋元浩
忘不了绵江翻腾千重浪
多少志士仁人如花凋落
汩汩汩呵沽沽沽
布谷啼鸣千般苦
笔架山头号角响呵
血沃中华创建红首府
惊雷狂飚风雨骤
星火铁流烛亮二万五
草鞋鸟铳干粮袋哟
天安门礼炮壮九州
曾记否残壁断垣草木枯
废墟耸起了琼楼和玉宇
哗啦啦呵哗啦啦
喜鹊亮嗓万山秀
梧桐树高凤凰栖呵
人民当家打造新红都
金波玉液英雄醉呵
红井清泉滋润香樟树
绵江浪涌连四海哟
鸽群翱翔贺五洲
烂笔头2025-5-23于聚揽阁。
摇 蓝 谣
★宋元浩
绵江流淌红军血脉
笔架跃动烈士忠魂
井岗山的松涛武夷的浪
草鞋铁脚踏破中国黎明
朱毛挥师拓宽弯弯的小路
激情燃烧二万五千里长征
啊,红旗红星红军桥
开国将帅都与红都亲
红土链接五洲四海
荒野缀满蜜桔脐橙
高飞的雄鹰哟农家的燕
连理古樟擎起中华复兴
赣江滔滔一路欢腾一路歌
绿树掩映红墙绿瓦小康村
啊,红井红花红军山
金水桥连红都人
烂笔头2025-5-23于聚揽阁。
上一篇: 节气诗之《小暑》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