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记趣
十年前的中秋赏月,在我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它像一帧照片,定格在我历史记忆的屏幕中。
为了观赏中秋月,也为了祝贺我们一家从场镇“乔迁”城市,我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决定以赏中秋月的方式来点城市的浪漫、随便也学点“城市文化”。
为了这个创意,我提前两天就到城里最大的超市购买了一盒精致月饼和一副高倍望远镜。
中秋节的前一天,内弟打来电话,说妈妈高血压突发,要我们回去看看。在这些个事务的安排和处理上,我一般听从老婆的决定,一来为了满足她长期形成的“大小姐”脾气(在四个兄弟姐妹中她是独女、从小娇生惯养。呵呵!姑且这样评论她);二来为了彰显我的大度和儒雅,再说,我也懒得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背上“大男子主义”的恶名。果不其然,妻子就进行工作部署了:“我回家去,你父子俩老老实实在家中给我呆着。听说没有,楼下二楼家昨晚就被盗了。”“还说什么呢,我们执行你的决定不就得了”,我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摊开双手。妻子诡秘一笑,以胜利者的姿态去做回娘家的准备工作了。
中秋之夜,月亮刚露脸,我就与满十岁的儿子张罗开了。儿子将一张小方桌往阳台上挪动。我说,这不合适吧!儿子瞪眼望着我。我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的月亮,我们得配合它一下,得用圆桌。于是,我将圆桌安放在阳台上,儿子也自告奋勇将月饼盒打开。我泡上一壶绿茶,任袅袅茶香在空中弥漫。儿子乖巧地拿出两个圆圆的茶杯,说他这次做对没有。我点点头,算是对他的肯定。随后,儿子爱不释手地拿出望远镜,生怕我从他的手中拿走。我说你这娃儿小气,不像个男子汉。他歪着头说,长大了自然就是了。我说你小子贫嘴。他说,这还不是跟您学的。
坐在阳台这小小的“包厢”里,我向儿子讲述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儿子举着望远镜看了良久,都没有发现嫦娥、吴刚二同志。说我是不是在骗他。我说,这是传说、是神话,你小子怎么事事都当真,怎么就不能没有一点想象力呢!儿子似懂非懂地将望远镜递给我,他似乎对行走在天庭上那轮满月少了兴致。于是就去将他平时喜欢的康师傅方便面端出一碗搁在方桌上,为他的“加餐“做准备。
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说儿子你将面盆端来,我们将月亮装在盆中来欣赏。我的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儿子的积极性,他“上窜下跳”、十分“猴急”地找来一蓝色面盆,我叫其盛上水,等摇晃的水静止后再去观看。果然,不安分的儿子被我这招“镇”住了。待盆中水静止后,儿子左瞧瞧、右看看,其乐无穷。
此时,我一边仰望夜空那轮圆月、一边饮着绿茶品着月饼,那惬意、那畅快真的是妙不可言。此时,我突发奇想,想起了一副上联:圆盆装圆月,颇有情趣。我要求儿子对出下联,这小子抠抠脑门,往方桌上瞧了瞧,信口开河道:方桌上放方便面,等会就吃。我说,小子你怎么成天就是想着吃啊!有你这么对对子的吗?单说对的字你就多出了两个,不成不成,我一边摇手一边数落儿子。于是,我叫儿子将装了月饼的空小方盒拿来搁在方桌上,对他训斥道,小子听着,看你老爸是如何应对的。于是,我抑扬顿挫地吟出了下联:方桌摆方盒,也是景观。
儿子调皮地伸出大拇指,算是对我的表彰。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