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人生如斯

作者:周国顺 阅读:150 次更新:2025-06-25 举报

人生如斯

—— 读周伟文几首小诗的感悟

/ 周国顺
谈及人生,人们总会感慨万千,观点纷纭。有人秉持“人生一世,吃穿二字” 的理念,认为在世时只需将吃、穿、住、玩安排妥当便足矣。也有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甚至发出做人不如猫狗的喟叹,觉得生前诸多纷扰,一旦生命消逝,便皆化为乌有。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又该如何活着?这一问题,千人千解。然而,也有一类人,他们对这些问题既不问,也不想,甚至无暇顾及,只因生活的重担让他们没有精力去思考。他们每日只为满足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而奔波,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只能不停地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向大自然索取生存资源。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早已给出答案:人们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而后才有精力去从事其他事务。我们的古人亦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的论断。归根结底,人作为一种生命物质,来到世上就必须设法维持自身生存。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吃、穿、住、行便难以保障,生存也将面临危机。为获取这些物质条件,人们不得不持续追求物质财富。在现代社会,财富常以金钱衡量,故而追求金钱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

 

但人并非孤立的自然人,从出生起,便是社会性动物,必须依托社会才能生存。作为社会的一员,人们需通过与社会交换劳动,来获取所需的一切。一个人与社会的相处方式,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其在社会中的位置也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而个人能力和努力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一生》:镌刻生命轨迹,找寻社会坐标

一生

/ 周伟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
一块墓碑也同时生下来
我们倾其一生
只是将墓碑刻上文字
并一步一步
将墓碑挪到适当的位置
立起来

 

在《一生》这首小诗中,中年阿舟清晰且简洁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自降临世间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启了为生存而拼搏、奋斗的征程。“在墓碑上刻上文字”,形象地象征着一个人的经历、生命历程与奋斗历史。一个努力奋进、勤奋刻苦、勇于为生存拼搏的人,其人生会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奏响一曲震撼人心的壮歌;反之,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历史长河中毫无分量。

 

“将墓碑挪到适当的位置 / 立起来”,则寓意着一个人在社会大家庭中所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以及找到的自身定位。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身后留下的只是他的事业。在他的时辰连同他的愿望一起告终之后,另一种时刻,一种严峻的评价此人一生的时刻即将到来。” 这便是所谓的盖棺定论,即一个人最终 “立碑的位置”。

二、《毛毛虫》:突破艰难困境,追逐人生理想

毛毛虫

/ 中年阿舟
在老家,到处可以看到毛毛虫
菜叶上,门槛边,过道上
它们缓慢地爬行
也不知道要爬向哪里
昨天,忽然见到一条毛毛虫
在窗台上
使劲地爬向我的客厅
这让我十分惊异
一条毛毛虫
得经历多少艰辛才能爬出山路坎坷的故乡

 

人活于世,总会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然而,实现愿望或理想并非易事。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如同“毛毛虫”,生活在社会底层。往昔,城乡差距巨大,农村户口与非农户口有着天壤之别。农村人若想出人头地,进入城市生活,就必须想尽办法 “跳农门”。除了接班、走后门、拉关系等途径,对于农民子弟而言,考大学、转户口、获得国家分配的工作,端上 “铁饭碗”,是跳出农门的最佳选择。但在当时,这条路异常狭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那届应届毕业生共 110 人,高考却全军覆没,无一人考上大学,全部成为高考落选者。那时的农民子弟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可通往城市的道路却艰难险阻。《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好不容易谋得民办教师一职,却不幸被人顶替。后来,因叔叔在地委工作,有人讨好巴结,他才得以进入县广播站当记者。这本是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工作,却因违规违纪被无情辞退。高加林当时内心痛苦万分,许多读者读到他被迫还乡的情节时,也感同身受,心痛不已。

 

“一条毛毛虫,得经历多少艰辛才能爬出山路坎坷的故乡”,中年阿舟发出的这一感慨沉重而真实,绝非无病呻吟。即便在当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若想过上优质生活,达到期望的位置,也必须付出无数的艰辛与努力。

三、《大地上,奔走着受伤的雨滴》:怀揣梦想前行,直面现实人生

大地上,奔走着受伤的雨滴

/ 周伟文
这些天空的孩子
刚从云的怀里断奶呢
怀揣成江成河的理想
义无反顾走进人间
摔了个头破血流
受伤的雨滴
没有一滴想回到它的故乡
相拥成团,在大地奔走
有的走成了溪流
有的走成了小湖
有的走进了大江大河
有的,走着走着
不知所踪

 

读《大地上,奔走着受伤的雨滴》这首诗,不禁让我回想起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 结束,“四人帮” 被打倒,国家踏上改革开放之路,青年们的个性得以解放,理想、追求和观念革命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我们积极参与其中。用个性张扬、热血澎湃、青春浪漫来形容我们那一代青年毫不为过。即便当时我们大多高考失利,但无人气馁、悲观。回到乡下后,有人立志成为专业户、营销大户,还有像我这样一无所长却宣称要当作家的人。真可谓如同诗中那群 “怀揣成江成河的理想 / 义无反顾走进人间” 的受伤雨滴。

 

理想固然美好,但现实却往往残酷。我们中的许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摔了个头破血流”。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班同学的现状各不相同。有的成为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有的担任省州县领导人,然而,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含辛茹苦地生活,生儿育女,过着平凡日子。偶尔相聚,谈及当年的理想追求,大家也只是苦笑着自嘲,感慨当年太过天真,不知天高地厚。

 

更有一些不幸的同学,他们未能成家立业,生活穷困潦倒,甚至过早离世,恰似诗人所说的“走着走着 / 不知所踪”。

 

人生便是如此,不足为奇。活着,就要好好活着!不要寄望于不确定的未来,也不要沉溺于无法重返的过去。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从每一个日子里挖掘并打磨出幸福。这,就是人生。

 

上一篇: 赏月记趣

下一篇: 七律•结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