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雨滴,在大地上奔涌成河
受伤的雨滴,在大地上奔涌成河
—— 读 《寂寞是另一种美丽》,解码寂寞中的文学长征
文/ 周国顺
当秦光华(笔名绿洲)的散文集《寂寞是另一种美丽》电子版跃入视线时,我心中涌起的是久别重逢的震颤。五辑111 篇文字,我逐页批注、圈点,在字里行间触摸着作者的心跳。那些被标记的段落、随感的笔记,早已在胸中酿成万语千言,此刻正亟待破茧而出。
一、从《溪水》到《寂寞》:四十年的文字长征
1983 年,当绿洲的抒情散文《溪水》在《合川报》“钓鱼城” 副刊崭露头角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这支笔会在文学路上跋涉四十余载。从现代诗到古体诗,从散文诗到报告文学,他如同文坛的 “多面手”,先后捧出《聆听花开的声音》《煮字疗饥》等四部个人作品集。而今这部《寂寞是另一种美丽》,更像是他用寂寞熬制的文学蜜蜡,封存着岁月的回甘。
书名如同一枚银针,精准扎中了每个文学追梦者的神经。“寂寞” 二字,道尽了多少写作者的隐痛 —— 正如当年那个怀揣作家梦的我,曾与刘心武、梁晓声等知青作家的文字热血共振,却在现实的碾压下,不得不将笔束之高阁。土家俗语 “只有鼎鑵煮馒馒,没有鼎鑵煮文章”,道破的何止是生存的残酷,更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折戟沉沙。
二、网络时代的文心相契
2010 年,当我在腾讯 QQ 的文学兴趣组里与 “白云悠悠”(绿洲曾用名)相遇时,未曾想这个活跃于网络文坛的 “多面手”,会成为我文学路上最坚实的同路人。彼时的他已是 “网红” 作家,在各大文学网站发表作品千余篇,两本诗集更被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永久收藏。但真正让我敬佩的,是他从处级干部到媒体人、再到职场打拼者的身份更迭中,始终将墨水瓶悬于颈间 —— 就像艾芜笔下的文学苦行僧,哪怕命途多舛,那支被心焐热的笔从未停歇。
他的“存货” 里,藏着未结集的两部诗集与一部文学评论集,这让我想起诗友周伟文的《大地上,奔走着受伤的雨滴》:“这些天空的孩子 / 怀揣成江成河的理想 / 义无反顾走进人间 / 摔了个头破血流”。多少人在现实的摔打中 “不知所踪”,而绿洲却带着伤痕,将自己走成了溪流、汇成了江海 ——2016 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2021 年出席市作代会,他用四十年的坚持,把 “受伤的雨滴” 走成了文学长河。
三、寂寞为墨,熬煮光阴的勋章
拉磨的驴终生困于方寸天地,而白龙马却在取经路上成就丰碑。绿洲的故事让我顿悟:所谓“另一种美丽”,原是寂寞中打磨出的坚韧光泽。当多数人在生存压力下放下笔时,他用 “煮字疗饥” 的执拗,将业余写作熬成了专业高度;当命运用海损事故折断他的政坛翅膀时,他却在文字里长出了更辽阔的天空。
合上书页,眼前总浮现这样的画面:无数雨滴从云端坠落,在大地上撞得遍体鳞伤,却无一滴回头。它们相拥成溪,相携成河,最终在执着的奔涌中,让伤痕成为奔向海洋的勋章。这或许正是《寂寞是另一种美丽》的终极隐喻—— 当我们在喧嚣中守住寂寞,在挫折里抱紧理想,每一个 “受伤的雨滴”,终将在大地上奔涌出属于自己的浩瀚。
上一篇: 七律.木芙蓉
下一篇: 《鲜花绽放的草原》诗词选十七
评论[2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