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中篇小说《奋斗人生》四

作者:苑丁 阅读:14 次更新:2025-05-10 举报
 徐青林的儿子徐怀远三年高中,在他父亲徐青林的调教下,倒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丝毫没有显露出一点疲沓厌学的情绪。儿子徐怀远每次回家来,徐青林都要细心盘问儿子徐怀远的学习情况,并苦口婆心,淳淳善诱地开导鼓励他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掌握好各门功课的知识,争取考上一个名牌大学,千万不要落得像你老子一样,考了几年才考上一个专科。说到这里,徐青林自己都不住地笑了。
 儿子徐怀远听父亲徐青林这么一说,又见父亲自己都笑话他自己了,心里也想笑,但他不能笑。如果他笑了,就是儿子笑父亲,不就是人们所说的犯上作乱了吗?人家报考大学,都是当年就考上了,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一般的都考上了本科,唯独父亲一考就考了三年,还只考上一个师范专科。徐怀远暗自里想,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儿子不会辜负你们的殷切期望的,儿子要报考大学,计划当年就考上,最起码要考上本科。过去儿子上小学时,家里那样穷困潦倒,老天作恶掀翻摧毁了家里的茅草屋,后来一家人住进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里,窝棚漏雨,屋漏又遇连阴雨,晚上觉也睡不好,就是好好的大人也被拖累折磨得哈气连天,无精打采,困乏得毫无精气神,何况一个孩子呢?他极度困乏,还有精力读书上学吗?如今家庭条件好转了,吃的住的不烦心,读书的费用家里也拿得出来,徐怀远还能不好好读书上学吗?他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了,一定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争取当年就考上大学,要么不考,要考起码也得考上本科,绝不走父亲的老路,演绎父亲的模式。这话徐怀远没有说出口,只是像过电影一样在心里过了一遍。因为海口夸下了,事情总会有万一的,万一当年考不上,或者也得考三年,而且只考上一个专科,甚至于考不上,那不被父母笑掉了大牙?于是,徐怀远没有做声,转身暗笑着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父亲徐青林说完话后,还哈着嘴等候儿子徐怀远回话,或是表示一下决心,许下承诺,没想到儿子竟然什么也不说,便默默地回自己的卧室去了。儿子徐怀远听了父亲说的话,听进去没有,有什么感受,反映如何?父亲徐青林一无所知,深感蹊跷奇怪,很不放心,便起身走出客厅,去了儿子徐怀远的卧室。
 徐青林是一名中学教师,他教育学生向来就非常悉心细致,他也把儿子徐怀远当成学生一样管理教育,而不是家长式的教育。他去儿子的卧室是去看看或者是了解儿子的真实的想法,以便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悉心开导儿子徐怀远。
 徐青林急急火火地来到儿子徐怀远的卧室,见儿子徐怀远手里捧着一本书,在孜孜不倦地阅读,也就放心了。
 徐青林满意而且高兴地说:“怀远,你在看书啊?”
 “我闲下来就喜欢看书。”儿子徐怀远回过头来笑着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父亲徐青林惊异地说:“这是罗曼·罗兰关于读书的经典名言。”
 “爸爸,你知道罗曼·罗兰?”儿子徐怀远惊喜道。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很丰富,书中的名言名句也很多,真个是层出不穷,随处可见。”徐青林比儿子徐怀远知道的更多。
 儿子徐怀远告诉他的父亲徐青林说:“我喜欢看书,在学校图书馆,偶然看到了罗曼·罗兰的作品就借出来看了。”
 徐青林老师,向来都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从不给学生泼冷水,总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努力读书,从书本上汲取营养,陶冶情操,逐步将自己打造成有远见卓识,能够洞悉人性,明察秋毫的人,将来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今天徐青林看见儿子徐怀远也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于是就因势利导地说:“喜欢看书是好事,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启迪心智!”
 儿子徐怀远听爸爸徐青林夸赞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说:“爸爸,我感觉书读的多了,能够开阔眼界,知识都是相通的,真是一通百通!”
 父亲徐青林笑着说:“那叫触类旁通。”
 儿子徐怀远眼看远方,欲有所思地说:“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课外书籍要看,课内书籍也要看。”徐青林开导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嘛!”
 儿子徐怀远脸上显露出灿烂的笑容,透视出了自信的神情。他认为,当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突飞猛进,全民都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家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行的。比如种田吧,也要科学种田,需要科学管理,耕田用拖拉机,上水有抽水机,播种有播种机,除虫除草有无人机,还有收割机,脱粒机等等。没有知识,不懂科学,不掌握科学技术,怎么适应得了机戒化的生产呢?怎么去科学种田,科学管理呢?中国有个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就是凭借高深的科学知识和精湛的科学技术,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地研究水稻的栽培,培养出了多个品种的高产水稻,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怀远想到这里,激动地说:“爸爸,你放心,我一定认真读书学习。”
 “罗曼·罗兰说‘没有志向的青年,就像断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瑶西晃,最后必然丧失前程’,人要有志向,立下奋斗目标,这样读书才有动力。”徐青林用罗曼·罗兰的名言启发开导儿子徐怀远说。
 “爸爸,我一定努力,我不敢说能够考上清华北大,但起码争取考上大学本科。”徐怀远说着调皮地笑了。
 “这话说的实在,留有余地,想法也是现实的。”徐青林说着也笑了。
 自此以后,儿子徐怀远在学习上真的不敢怠慢,时间抓得很紧。他觉得学习这东西要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的松懈,不然就像栽秧一样,跟不上趟就会落后。学习上只要稍一松劲,你就跟不上趟,成绩就好不到哪里,而且学的吃力还不讨好!于是徐怀远就一环套一环,争分夺秒,废浸忘食,刻苦认真地学习,从来不敢懈怠。
 徐青林老师每次到县城参加教研活动,都抽空去看看儿子徐怀远,语言上问寒问暖,生活上关心备至,不住地打量儿子,见儿子徐怀远消瘦了,立刻掏出一些钱,要儿子买点荤菜吃吃,加强营养,说是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很难完成学业的。最后徐青林嘱咐儿子徐怀远不要光顾着学习,忽视体育锻炼,要劳逸结合,人的肌体就如同机器一样,要经常运转,一旦停止不运转,就会生锈,生了锈的机器,就运转不起来了,你要坚持身体锻炼,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学习搞得上上的。
 这时候,学校的电铃响起来了。儿子徐怀远急忙告别了父亲徐青林,火急慌忙地风快地向教室跑去;父亲徐青林默默地看着儿子徐怀远的身影进入教室才离开。

            

上一篇: 七律.立夏故人小聚

下一篇: 喝茶(诗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