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牛家山

作者:王琼 阅读:12 次更新:2025-05-08 举报

 牛山人家初秋行

王琼

     早就听说了黄陂长轩岭牛山传奇故事,令人神往。今天8月31号早上9点钟,我们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宣传团20人,在黄陂区文联主席任茂华和区委农办原主任、区农委原党组陈克学书记的带领下,秋高气爽,虽然是39度的高温天气,亦然是兴致勃勃,一路欢声笑语,驱车来到了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牛山人家。

    牛山位于黄陂与孝昌的交界处,背靠木兰天池。海拔200余米的山顶上,今年60岁的护林员石光明一家守护着周围3000余亩山林。期待牛山变成石光明梦想中的“花果山”。

石光明一家是长轩岭街竹园村村民,村里有约200户人家,大多住在山脚、山腰。牛山山顶上,只有石光明和妻子任小艳陪伴着90岁的父亲石吉云常年居住于此。

“父亲在这里住惯了,我们做儿女的就在这里陪着他,种稻子、种玉米、放牛、养蜜蜂,还散养着100多只鸡,生活自给自足。”石光明个头不高,穿着胶鞋和迷彩裤,手里不停干着活。虽然山顶只住了他们一家人,但通了电、通了自来水,老爷子也身体硬朗,一家人过得满足、充实。

生长于此,石光明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很多树都是我看着从小树苗慢慢长大的,像老朋友”。屋前的一棵樟树长了十余年,已经枝繁叶茂,一家人洗菜、打糍粑、纳凉,都在这棵树下。家背后的山坡上有一棵油茶树,是石光明18年前种下的,如今已长得亭亭如盖。石光明边说边笑:“到了冬天会开满树白花,花瓣落下时像下雪,结的果子能打出醇香的茶油。”

2019年,村里和林管站工作人员找到石光明,请他当护林员,守护牛山和周边共3000余亩山林,他马上就同意了。

这片山林是武汉重点公益林。每天早上9时、下午3时,石光明要提着镰刀、戴着“护林防火”袖章,去林子里巡护。平时,他要劝说游客不带打火机上山,遇到天气热或风大时,他还要站在高处仔细观察,如果哪里冒烟,就要立刻冲过去,用镰刀快速砍下易燃的松树枝,防止火苗蔓延。

“山里树木种类多了,荒地少了”

护林员的工作每年“上岗”7个月,从10月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底结束,每个月,石光明能领到1000多元的补贴。但对他来说,护林的工作从来没有停下过,休假的那几个月,石光明也会像平常一样走一圈,看看他的林子。这些年,他发现山林有了不少变化。

这几年,山上生态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树木的种类越来越多,荒地少了。他记得小时候,山上只有板栗树、松树、沙树等,现在长了很多野樱树、野杏树等,春天开了花一片一片,很好看。家后面的山顶峰,以前是一片荒坡,只长茅草,现在长出了很多灌木和小树。“八九年前,我遇到过有人上山偷砍了树拖去卖钱的,我把人劝下了山。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强了,我再没见到有人偷偷砍树。”牛山变得更美了,石光明由衷的笑着,在山里的空地上种一些果树,有客人来玩时能尝尝山里的水果,看看山花,那感觉会更美好,“像花果山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护林员石光明的梦想!

     摘瓜东篱下,悠然见牛山!登上牛山山顶,牛山人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田园生活的享受情形映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间的美景和飞鸟归巢的景象,此刻原始生态自然之美就是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杜甫的《偶题》中的“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这是牛山人家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之美;

骆宾王的《上兖州州崔长史启》中的“绚朝虹于璧渚。心波湛汉,泳耀魄于黄陂;情岳干天,韬风云于嵇峦。”‌ 这是牛山人家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展现了黄陂的自然美和文化底蕴。

元稹的《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中的“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骐驎高阁上,须及壮时登。”‌ 这句话通过寓意深远的表达,暗示了对黄陂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这些诗句虽然不是直接描写黄陂牛山人家,但通过提及黄陂,间接展现了黄陂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美景,为理解黄陂牛山人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

上一篇: 兰叶吟

下一篇: 牛山人家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