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母亲父亲和儿子》五十
强天强是一个饶有名气的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科学家,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成亲完婚后,没有休婚假,而是把夫人田丽芳带到他的学院来休婚假,他自己照常每天孜孜不倦地给学生上课。强天强讲课跟他的恩师沈默语教授一样,讲解透彻,分析深刻,那幽默风趣的讲课的风格,旁证博引的论证思路,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课堂上学生们都瞪着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十分敬重地看着他,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课;学生们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和乐趣听他分析论证。学生们在强天强的孜孜不倦的耕耘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得主动灵活,很快就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像这样教授下去,能不出人才吗?
强天强虽然是四十岁的人了,但他在他们学院是名气最大,年纪最轻的教授、专家学者。强天强的知识面很广,而且掌握得深刻,理解得透彻,运用得熟练。强天强在任何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在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中,他都不忘学习。他牢记他的恩师沈默语教授的循循善诱的教诲,埋头学习,刻苦钻研,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在知识的莽原上驰骋,从而收集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掌握了丰富广博的知识,因而在课堂上或是在著书立说时,总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强天强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在他四十年的生涯中,他和他的母亲父亲所经受的苦难,遭受到的磨难和打击,是一般常人难以想象,不敢想象的。强天强遭遇到了瘟疫的肆虐,尝够了皮肉之苦,受尽了精神折磨,可以说他是在九死一生中挺过来的。人们都知道“久练成钢”的道理,强天强善于在磨难中学习,善于在痛苦中磨练,他终于铸炼成了一块永不生锈的白锈钢,坚韧而闪亮。
每逢节假日,总有一些学生三五成群地去看望拜访强天强教授,学生们最喜欢听他们的可敬的教授、尊敬的老师,讲他自己的故事。
强天强跟他的学生们讲了他在磨难中出生,抗争中生存,追求中成长的故事,算是告一个段落了。笔者把强天强讲的故事记录下来,汇编成册,也就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强天强婚后,在学院的领导的关心安排下,把他的夫人田丽芳调进大学当了图书馆的館长。强天强这回开心极了。从此,他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他要看的书,想查对的资料,只要开一张清单给他夫人田丽芳,夫人田丽芳就可以给他带回来了。强天强用完后又由夫人田丽芳带回图书馆,真是方便极了,省事多了。
强天强是个大孝子,他把他的母亲紫芸也接到学院自己身边来了。母亲紫芸苦了一生,已经六十几岁了,该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颐养天年了。
强天强的恩师沈默语教授的右派分子改正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摘掉了。沈默语教授已经八十多岁了,那年因为老教授经受牢狱之苦,他的夫人在家苦不堪言,伤痛悲哀至极,早就先他而去了。沈默语教授的儿女们都出了国,而且入了外籍。沈默语教授怎么也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就孤苦伶仃地一人呆在家中。强天强也把他的恩师沈默语教授接到自己家中,也让他的恩师沈老教授安心舒适地颐养天年,以尽一个学生和徒弟的一片孝敬之心。
强天强家的客厅里的墙壁上挂着两幅照片。第一幅是他的夫人田丽芳搀扶着他的母亲紫芸坐在右边,强天强搀扶着他的恩师沈默语教授坐在左边照了一长相,这张相像一张全家福一样挂在堂屋的一面墙上;第二幅照片是强天强的父亲强震虎在世时,强天强站在他父亲和母亲中间的前排照了一张相,强天强把这张照片放大以后,挂在了堂屋的另一面墙上。
强天强看了笔者记录的这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后,感到非常满意,也非常关心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强天强把第二幅装照片的相框取下,小心翼翼地将这第二幅照片从相框里取出来,擦拭了上面的灰尘,然后很郑重地交给了笔者,要求在这部长篇小说刊印成书时,就用这张照片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封面画。
见于此,笔者考虑再三,就将这部长篇小说命名为《母亲父亲和儿子》。(镇江市文联重点扶持作品)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