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青春无怨无悔

作者:范永海 阅读:86 次更新:2025-03-14 举报

朋友,当你踩着欢乐的乐曲轻歌曼舞之时,当你漫步在沙滩上欣赏眼前的海景之时,当你陶醉在家庭的天伦之乐之时,你是否想到用青春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是否想到用血肉之躯托起民族精神脊梁的董存瑞?是否想到用平凡短暂的一生谱写出奉献、敬业、大爱和进取之歌的雷锋?你是否又想到在孤岛上驻防,常年与风浪做伴与海鸟共舞的可爱的人民战士呢?

我想,你们会想到他们!会听到这些共和国士兵用无悔的青春奏响的一曲又一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奉献之歌。

在冰封雪飘的雪域高原,在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在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的改革时期,都有无数具有这种高度奉献精神的英雄人物:有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有视死如归纵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骑马或徒步巡逻在祖国边(海)防线上的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官兵……无数先烈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无数官兵在和平时期默默无闻的奉献青春,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而是有着为人民勇于献身的思想基础。

军人的价值就在于为人民奉献,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实践中,体现对人民的爱,体现对祖国的爱。战争年代,我军在*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使中国彻底地摆脱了受欺压受奴役的命运,走上了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道路。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我们的人民战士才是最可爱的人!这是军人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

但是,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些人对军人价值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的认为“军人是战争的宠儿”,现在搞经济建设,当兵不打仗,军人自然是贬值了掉价了。对此,我们一定要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分析。

在现代和平建设时期,全军官兵愿成为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军人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的身影!全军官兵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在严寒酷暑中站岗放哨,在风沙雨雪中巡逻执勤,在艰苦的环境中训练、施工、生产和科研。军人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军旅生活中!军人不仅自己在奉献,他们的亲人也在奉献!正因为许多军人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幸福,才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团圆;正因为千万个军人守卫着祖国的大门,才会有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军人的奉献和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爱戴和理解。昆明纺织厂挡车工邓阳昆冲破世俗的偏见,将爱情献给了特等残废军人安忠文。有人问她图个啥,她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就是他那颗爱国之心,我要用行动让报效祖国的勇士知道,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这些感人的语言和行动,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军人价值的充分肯定。

战争年代军人驰骋沙场,流血牺牲,那是奉献精神。进入社会主义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是否还需要献身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搞改革搞建设,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就得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个真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试想,当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无情地席卷人民的生命财产时,你是投入火海,奋力抢救,还是撒腿逃跑?当有人不慎掉入河水里,眼看要沉没时,你作为一个路人,是施以援手还是退避三舍?当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伤人性命、掠人财物时,你作为一个目击者,是挺身而出,还是视若无睹,甚至逃之夭夭?当受惊的烈马冲着孩子飞奔而来时,你是被惊得目瞪口呆,还是猛冲上去?诸如此类的场合,是冲上去还是退下来,是前进一步死还是后退半生,谁能说这不是生死抉择的严峻考验?钢铁战士徐洪刚,在乘公共汽车探家归队途中,为保护受歹徒侮辱的妇女,身上被刺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厘米,仍只身与歹徒殊死搏斗,没有献身精神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可见,即使是在和平时期看不见炮火硝烟,但生与死的考验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星移斗转,时势变迁,历史的车轮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进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谈股论钞,下海捞钱”之风席卷神州大地之时,军人耳中充盈的不仅有荣誉也有误解,甚至有嘲讥。曾经几时社会上流行一些口头禅:直筒裤伯伯阔气,牛仔裤哥哥帅气,大裆裤叔叔土气;个体户把汗淌,大把票子哗哗响;工人干活把汗淌,工资奖金往上涨;当兵练武把汗淌,最后夺得连嘉奖。面对这不公平的曲解,共和国的年轻士兵没有困惑、没有动摇、没有退缩,崇高的使命让他们深深懂得,穿上军装就意味着奉献,握着钢枪更要经得起考验,他们理直气壮地喊出了:“你下你的海呀,我扛我的枪,你捞你的钱哟,我站我的岗!”一位战士在日记中写道:“我没有皮尔卡丹打扮出来的时髦,没有手机显摆出来的派头,我只是大地上的一株小草,激流中的一朵浪花,我以风华正茂的青春来到绿色军营,走上默默奉献之路,磨炼了意志,走出了自我。”

他们只不过是百万雄师中普通的一兵,正是这些共和国的年轻士兵,用无悔的青春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大兴安岭火灾中烤焦的眉毛、熏黑的面孔,长江、黄河水灾中手挽手筑起“护河堤”的血肉之躯,银川、南京空难中不辞辛劳的穿梭背影,都是无悔青春的见证。

正是这些共和国的年轻士兵,用无悔的青春在中华民族精神宝库里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正是这些共和国的年轻士兵,用无悔的青春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从北疆边塞到南沙哨卡,从西部高原到东海小岛,从劈波斩浪的舰船到翱翔蓝天的战鹰,从实验室里使人眼花缭乱的荧光屏到即将凌空腾飞的洲际导弹,都有无悔的青春在闪烁!

战友们!让我们把握现在,诚信奉献,努力工作,勤学苦练,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写于2005年3月,发表在“部队政工网”

                                                      

作者简介:范永海,70后,河南南阳人,笔名三水、中原盆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浙江省舟山市作协会员、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曾投身军旅近19年,目前在基层政府任职。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300余篇作品散见于《中国国防报》《散文百家》《火花》《诗中国杂志》《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和《舟山日报》等报刊。多篇文章获奖,多篇散文被收录在“书吧客作文网”“窝心美文网”和“悦读文网”,4篇小小说被收录在“高考网学习库”。出版散文集《走出中原盆地》。

上一篇: 网校作业

下一篇: 记者生活札记(四)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