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应伯爵做东-----妙趣横生的的市井烟火
第五十四回原题为“应伯爵郊园会诸友,任医官豪家看病症”,8910字。主要内容:1)应伯爵在家做东;2)应伯爵邀众人郊外野炊;3)任医官瞧病。绣像本为“应伯爵隔花戏金钏,任医官垂帐诊瓶儿”,看似对仗工整,但“隔花戏金钏”只几十字,吸引读者眼球罢了,“垂帐诊瓶儿”较词话本好。从文本篇幅看,此回主题故事为“应伯爵做东。”
一、 主题故事
应伯爵在家摆酒,玳安、琴童送来猪蹄羊肉。
伯爵道:“你两个倒也聪明,正合二爹的粗主意。想是日夜被人钻掘,掘开了聪明孔哩!”玳安道:“别要讲闲话,就与你收拾起来。”伯爵道:“这叫做接连三个观音堂——妙妙妙!”
“只见摇摇摆摆的走进门来,却是白来创。”白来创说:“哥你只会医嗓子,可会医肚子么?”伯爵道:“你想是没有用早饭?”白来创道:“也差不远。”
“伯爵正望著外边,只见常时节走进屋里来。”接着是白来创和常时节赌棋。白来创道:“如今说了,著甚么东西?还是银子。”常时节道:“我不带得银子,只有扇子在此,当得二三钱银子起的,漫漫的赎了罢。”
“正说话间,谢希大也到了。”“吴典恩也正走到屋里来了”。
接着“是吴银儿与韩金钏儿两个相牵相引,嬉笑进来了。”
最后一个“西门庆来到,衣帽齐整,四个小厮跟随,众人都下席迎接,叙礼让坐,两个妓女都磕了头,吴铭、李惠都到来磕头过了”。
开餐时大家边吃边闲话,韩金钏吃素,应伯爵说她“乔作衙”,随即讲了一个段子:当初有一个人,吃了一世素,死去见了阎罗王,说:“我吃了一世素,要讨一个好人身。”阎王道:“那得知你吃不吃?且割开肚子验一验。”割开时,只见一肚子涎唾。原来平日见人吃荤,咽在那里的,引得众人轰笑。
事后应伯爵提议到郊外去,“众人逐一上舡,就摇到南门外三十里有馀”,妓女唱毕,“又移酒到水池边,铺下毡单,都坐地了。传杯弄盏,猜拳赛色,吃得恁地热闹”。
一个韩金钏霎眼挫不见了,伯爵蹑足潜踪寻去,只见在湖山石下撒尿,露出一条红线,抛却万颗明珠。伯爵在隔篱笆眼,把草戏他的牝口。韩金钏撒也撒不完,吃了一惊,就立起,裈腰都湿了。骂道:”碜短命,恁尖酸的没槽道!”不防被常峙节一推,扑的摔了一跤,险些不曾溅了一脸的尿。
简评:此回以应伯爵组局设宴为轴,勾勒出市井食客与妓女齐聚的鲜活图景。从玳安送菜时的机锋对答,到白来创、常时节等帮闲的插科打诨,再到应伯爵荤段子与“隔花戏金钏”的谐谑闹剧,人物神态、动作与对话皆妙趣横生。应伯爵作为核心人物,其调侃戏谑、巧舌如簧的语言艺术贯穿始终,既展现帮闲的圆滑世故,又以市井俚俗之趣描摹众生百态。即便或为“陋儒”补笔,却也将宴席间的嬉笑怒骂、人间烟火写得酣畅淋漓,不失为一幅生动的世情风俗画。
(二)文本多维解析
1、评点辑要:
1)闲人曰:应伯爵做东,不见云里手,董娇儿缺席,西门庆早退,看似欢歌笑语,实则“花子”做派;任医官看病,把脉知源,药到病除,真神医也,但人命天定,再神也难脱李瓶儿厄运。
2)文龙说:“十兄弟中,惟伯爵与西门庆最密。而伯爵亦实有讨人喜欢处:语育便捷,小有才情,明奉暗捧,深得意旨,此篾片中能干者也。”
3)田晓菲说:“任太医看病一节,也被红楼主人学去:五十一回中胡太医给晴雯看病,只从帐子里面伸出一只手,老婆子还把那两三寸长的指甲用帕子盖上;六十九回中给尤二姐看病,二姐从帐子中露出脸来,太医一见,魂飞天外,哪里还辨得出气色?”
2、形景速写-----任太医看病
1)词话本:“迎春便把绣褥来衬起李瓶儿的手,又把锦帕来拥了玉臂,又把自己袖口笼着他纤指,従帐底下露出一段粉白的臂来,与太医看脉。”繁饰衬娇弱,细节见情态。
2)绣像本:“叫丫头把帐儿轻轻揭开一缝,先放出李瓶儿的右手来,用帕儿包着,搁在书上。”“不一时,又把帕儿包着左手,捧将出来,搁在书上,任医官也如此看了。”简笔利落,就医场景更真。
3、片段细品-----下棋悔子之市井闲趣
白来创、常时节下棋,前者要悔,后者不肯道:“哥子来,不好了!”伯爵奔出来道:“怎的闹起来?”常时节道:“他下了棋,着了三四着后,又重待拆起来,不算帐哥做个明府,那里有这等率性的事?”白来创面色都红了,太阳里都是青筋绽起了,满面涎唾的嚷道:“我也还不曾下,他又扑的一着了。我正待看个分明,他又把手来影来影去,混帐得人眼花撩乱了。那一着方纔着下,手也不曾放,又道我悔了。你断一断,怎的说我不是?”伯爵道:“这一着便将就着了,也还不叫悔,下次再莫待恁的了。”常时节道:“便罢,且容你悔了这着。后边再不许你‘白来创’我的子了。”白来创笑道:“你是‘常时节’输惯的,倒来说我!”
评点:一场棋局争执,实则是市井闲人生活的缩影。白来创急红脸强辩,把想悔棋又嘴硬的小气样写活,常时节据理不让,是熟人拌嘴时不愿吃亏的实在人,伯爵和稀泥圆场,精准拿捏分寸,尽显帮闲的“会做人”。两人互怼时把名字嵌进话里,趣味十足。常时节说“别‘白来创’我子”,暗讽对方胡乱改棋;白来创反呛“你‘常时节’输惯了”,调侃对方常败,活现市井斗嘴的机灵。
三、一家之言
1、三处细节与《金瓶梅》叙事常规的抵牾
1)“西门庆来到,衣帽齐整,四个小厮跟随。”
西门庆平常出门随从多为玳安、琴童,但两人已经在应伯爵家,又带“四个小厮”赴一个小小的家宴?有必要吗?此设定与他简从出行的习惯相悖,也未交代额外小厮的来历,造成叙事模糊。
2)众人逐一上舡,就摇到南门外三十里有余,径到刘太监庄前。应伯爵道:“就是刘太监园上也好。”西门庆道:“也罢,就是那笪也好。”
西门庆精于应酬,此前刚在刘太监庄上饮酒,按其处世逻辑,再次到访“理应通报拜访”,而“不与主人相见且主人毫不知情” 的设定,既违背基本的社交礼节,也与西门庆“长袖善舞”的人格冲突。
3)“却说西门庆来家,两步做一步走,一直走进六娘房里。”
西门庆对妻妾的称谓有明确习惯,而“六娘”是下人们对李瓶儿的排行称谓,西门庆以主君身份自称“六娘房里”,显然违背了其对妻妾的日常称谓逻辑,口吻生硬且失实,与人物关系的表达习惯脱节。
2、横空出世的任医官:补写之弊与真实之辩
在本回末用了2500多字写任医官看病。原文写道:1)西门庆说“快去请任医官来看你。”2)一会儿,“书童掌了灯照着任太医四角方巾,大袖衣服骑马来了”。3)“任医官把脉后,说是胃虚气弱,切中病因。西门庆道真正的任仙人了。任太医开具药,煎服了,第二天,李瓶儿果然好了。”
从西门庆嘴里说请,任医官应该是熟人,但前五十三回不曾出现,此回出现的很突兀,后四十多回又经常出现,不知为何只用“四角方巾,大袖衣服”引出,不作一定的介绍和铺垫?理论这个人物应该有一篇小传。
由此推知,补写者可能对原著的人物体系和情节脉络掌握不足,没有考虑到任医官在前文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出现会显得突兀。他只是根据回目“任医官豪家看病症”来勾画情节,没有合理安排任医官的出场方式,也未对其身份背景进行必要介绍,导致这个人物缺乏根基。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生活中本来就会有一些新的人物在特定事件中突然进入人们的视野,任医官的突兀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让故事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像书中人物一样,逐渐通过任医官的言行来了解他,这种方式虽然在阅读初期会让人感到突兀,但也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读者的代入感。
3、诗韵藏机:回前诗中的《金瓶梅》悲欢图谱与无常哲思
“来日阴晴未可商,常言极乐起忧惶;浪迹年少耽红陌,薄命娇娥怨绿窗;乍入杏村沽美酒,还从菊井问奇方。人生多少悲欢事,几度春风几度霜”。
前两句为全回定下基调,暗示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乐极往往生悲,在回目中虽未直接体现,但贯穿全回情节。例如,应伯爵做东会诸友看似是欢乐之事,然而李瓶儿却在此时生病,正体现了这种从欢乐到忧虑的转变。这是对小说整体悲剧氛围的一种预示,也符合佛教中世事无常的观念,劝诫人们在得意时不可忘形。
“浪迹年少耽红陌”可看作是对西门庆等一众浪荡子弟日常寻欢作乐生活的写照,而“薄命娇娥怨绿窗”则对应李瓶儿虽然得宠,但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内心充满哀怨,此刻又身患疾病,命运多舛。
“乍入杏村沽美酒”精准描述了应伯爵做东,众人相聚饮酒作乐的场景;“还从菊井问奇方”则与任医官前来为李瓶儿看病开方的情节紧密相连,是对这一事件的诗意表达。
最后两句对全回情节进行了高度概括,无论是朋友聚会的欢乐,还是李瓶儿生病的忧愁,都是人生悲欢的体现。“春风”与“霜”象征着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如同四季更迭,不可避免。
劝诫教化,自始至终是《金瓶梅》的根本,其根源在于佛教的因果,也在于儒家的劝善。结尾诗则是一个很好的印证:“西施时把翠蛾颦,幸有仙丹妙入神,信是药医不死病,果然佛度有缘人”。说的是李瓶儿病怏怏的有如西施,神医良药也只是一瞬。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