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韦岗战斗: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的第一仗

作者:胡遵远 阅读:13 次更新:2025-10-05 举报

1938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叶挺、项英决定从新四军第1、第2、第3支队各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支队侦察连共400余人,组成先遣支队粟裕、钟期光率领深入苏南敌后进行武装侦察,收集日军情报,调查苏南沦陷后的社会情况,为主力进入苏南敌后作准备。

 4月28日,先遣支队由皖南岩寺的潜口出发,日夜兼程,越过宣(城)芜(湖)铁路日军封锁线,于5月19日进入苏南敌后6月15日夜,先遣支队奉国民党第三战区命令,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当日下午4时,粟裕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由溧水县李家山出发,晚10时到达下蜀,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击龙潭、镇江间下蜀街的京沪铁路一段,使日军运输物资的一列火车出轨,京沪铁路交通中断数小时,迫使日军增加兵力保障交通运输。

为了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江南人民的抗战情绪,增强江南人民的胜利信心,粟裕根据所掌握的日军活动规律,决定在镇(江)句(容)公路段韦岗一带设伏,打一场伏击战。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相对江南平原、水网地形来讲,这一带是丘陵和小山地,镇句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在韦岗以南的公路东侧有标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标高455米的高骊山,公路夹在两山脚下,形成一条弯道。敌人的汽车南来北往,每天有五六十辆,通行时间以上午8时至9时和午后4时前后最多。

16日,在一片小竹林里,粟裕召开了先遣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在韦岗伏击日军车队的决定。

听说有仗打了,而且是打日本鬼子,早就手心发痒的各连干部都争着报名上前线。

但粟裕考虑到连续几晚的夜行军以及频繁的警戒、侦察任务已经使部队十分的疲劳,如果全部参加行动,不仅会使行动有所迟缓,而且还可能影响战斗。他要求各连干部回去后各选2个班的战士,侦察连增加1个短枪班参加战斗行动。其余部队到附近村庄待命。为了封锁消息,求得行动的秘密,粟裕决定在夜间行动。

回到驻地,粟裕久久地在地图上打量着这个名叫韦岗的地方。他还拿一根火柴棒,在地图上测量了韦岗到南京、镇江的距离,测算出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的最快时间。

17日凌晨2时,粟裕下令部队从下蜀后山出发。这时,天正下着大雨,能见度极差,周围黑糊糊的一片。粟裕率参战部队沿着曲折泥泞的小路,向伏击地点韦岗急行军。

拂晓时分,大雨渐渐变小,但空气中仍漂浮着一层迷雾,能见度还是很差。早上8时,部队到达赣船山与高骊山之间的预定地点后,粟裕立即布置大家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准备截击日军汽车队。

就在这时,由镇江方向开来的日军第一辆汽车逼近伏击区。先遣支队机枪班按照粟裕预先的吩咐先是放敌通过,以便截断它的退路。待汽车进入山间公路,粟裕大喝一声:打!机枪班便迎头射击,一举将敌车的汽缸击穿。汽车向前猛冲了几米,挣扎着停了下来。车上日军弃车逃命。

也许是雨雾天气,也许是公路弯道,后面的日军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没有听到枪声。六七分钟后,第二辆汽车进入伏击区,又遭到新四军机枪、手榴弹一阵猛击,翻入公路北侧水沟中。车上坐的都是军官,驾驶员和日军少佐土井被当场击毙,大尉梅泽武四郎潜伏在车底下也被击毙。

又过了约5分钟,日军第三、四、五辆汽车接踵而至,车上约有日军30余人。粟裕命令已经全部进入阵地的战士们猛烈射击,第三、四辆车被击中。第五辆车见势不妙,紧急刹车停在伏击火力射程之外,车上日军全部跳下车,潜伏在公路两侧,以密集的火力抵抗。

一场激战过后,日军只抢了一部分伤兵和死尸上车逃之夭夭。粟裕命令部队迅速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及焚毁日军汽车,然后立即分路撤退。

日军不甘失败,很快从镇江方向开来17辆卡车日军,还有1辆坦克,赶到战地大肆轰击,又飞来3架飞机低空盘旋侦察。此时粟裕早已率部安全撤离了。

韦岗伏击战前后激战半小时,击毙日军13人,伤日军8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日钞7000余元、日军军旗1面及其他军需物品。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的处女战。正如粟裕所说:这一战斗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我军进入江南战区的基础,而且开辟了胜利的先声。陈毅收到捷报,当即赋诗祝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军部盛赞先遣队的确起了先锋作用,并在全军表扬,号召全军学习蒋介石亦致叶挺所属粟部袭击卫(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